书城励志不浮躁: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智慧
20028600000007

第7章 修炼好心灵,告别浮躁(3)

适度压力——人生的“镇纸”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随时遭遇到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会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苦恼、障碍和焦虑。这种焦虑又会演变为一种浮躁的心理,让人无法理性地处理问题,这样一来,人会更加心烦气躁,但这并不是说没有压力就好。

事实上,适度的压力不仅无害,而且能让我们更加审慎地思考,更加踏实稳重地做事,有利于我们改掉浮躁之风。

华斯是一名著名的撰稿人,在圈内小有名气,提到华斯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被读者所认可。

他的语言优美,文风华丽。这固然是他的优势,但他因此而认为自己是文学天才,总觉得频频被退稿是因为那些编辑不识才或忌才。他固执地写着那些自以为很出色的文字,但却被大多数人评为空洞之作,他的内心充满了忿怒、抑郁、抱怨。

为了争口气,华斯决定要“一夜成名”。于是,他开始频频参加各种文学创作比赛,总是一篇作品还未完成,却因为“灵感”突至而开始创造另一篇作品……就这样,他不仅没能如愿地“一夜成名”,而且连完成作品也成了难事。

更糟糕的是,他的妻子失业了,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他除了写作什么都不会。妻子劝他务实一些,从小杂志社或报社接一些跟风、迎合读者的活儿,但他却大发雷霆,认为妻子不懂艺术,是在玷污艺术。

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妻子只好做又苦又累的临工。不久,终日处于忧虑、劳累中的妻子病倒了,这让华斯不得不开始承受生存的压力。妻子那数额庞大的医药费,家庭的水、电、煤气费,还有那即将见底的米缸……无一不让华斯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华斯向生活低下了他高昂的头。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他开始写那些流行的、读者喜欢的作品,并且似乎那所谓的“灵感”也不会突然跳出来捣乱了,他不再很难完成一篇作品,他的写作效率变得极高,一周往往能完成好几篇作品,并且至少有2篇被杂志社或报社采用。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他屈从于压力,“委屈”自己的过程中,他开始明白读者的所思所想,开始真正地了解大众的生活,开始认识到自己曾经自以为绝妙的作品是多么空洞。就这样,华斯定下心来做一个小小的撰稿人。

随着在撰稿工作中思想的转变,文风变得越来越厚重,颇有大家之风。后来,他的一篇以自我经历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知名杂志上刊登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风靡全国,而他终于在不浮躁、踏实的努力中实现了梦想。

此时,华斯完全不为生存而担忧,没有生活压力,妻子的病也早好了,因目睹了华斯的改变而更加与他相亲相爱。但他没有忘记“压力”教会他的东西,仍旧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自己的人生路。他说:“我有些庆幸也有些难过,庆幸的是,在生存压力面前我醒悟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浮躁,并且能够在改正之后走向成功;难过的是,我没有早一些告别浮躁。”

是的,正如华斯所说,适度的压力不仅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还会沉淀原有的浮躁情绪,适度压力是人生的“镇纸”。

人不能完全没有压力。如果从未感受过压力,就容易如华斯一样浮躁而不自知。没有感受过压力的人生是轻薄的,一阵风就能将其吹走;而适度压力则能如“镇纸”般将纸固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因此,我们不应该绝对地抗拒压力,应该适度接受它,甚至适时地主动给予自己一些压力,让压力成为我们人生的“镇纸”。

别把社会不公当压力,公平要靠自己争取

不公平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的人将不公平当成压力,抱怨、气愤、烦躁,越活越累;相反,有的人能够正确地面对不公平,他们持有“公平不是社会给的,而是靠自己去争取的”的信念,始终淡定地面对,平静而专注地努力,进而越活越悠然。

生活中,把不公平当成是压力、不能正确面对不公平的人很多。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常常被不公平压得喘不过气,因此他们抱怨身世,仇视社会,激进反抗……处处显示着他们那浮躁的内心,无法让内心平静一些以理性分析、淡定地面对问题,生活充满了痛苦,总感到没有出路。如果我们是被“不公平”困扰的一员,那么我们有必要纠正一下自己的认知,调整一下自己的理念,学会正确地面对“不公平”,我们才能更轻松的生活。

那么,怎样面对“不公平”才算是正确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对不公平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智力或者能力的差别,所以他们努力的结果也会不同。有的人收获了财富,有的人收获了地位,而同样一些人虽然付出了同等的努力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就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别。所以,看上去不公平的现象,其实也是公平的。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就能淡定地看待不公平的现象,不会让其演变为压力,也不会因此而浮躁了,生活自然也会随之变得淡定、宁静。其次,靠自己的努力去缩小差距,争取公平。虽然每个人智力和能力有差别,但是也不能因此自卑、焦躁,让内心浮躁不安,要记住“勤能补拙”。如果能够停止内心的喧嚣,给自己一份淡定,努力拼搏,就能缩小差距,实现公平。

总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公平的现象,就不能把它当做压力,更不能因为社会的不公平让自己变得忿忿不平,心浮气躁。而是应该淡然地看待它,把缩小差距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最后,你会发现差距逐渐缩小,社会也越来越公平。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让自己收获淡定、宁静,生活也会越来越悠然。

黄鹏是一名普通的汽修工,妻子多病,儿子上大学,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那点微薄的工资刚好能够支撑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然而,不幸的是,最近他下岗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妻子又生病住院,需要很大一笔钱,他四处奔走,筹钱为妻子治病。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有的人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家财万贯,生活一帆风顺;有的人什么都没有,然而灾祸还是会降临,让他们无法翻身。他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压力,他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不幸的命运。

妻子的病治好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他把自己仅有的房子作为抵押,向银行贷了一笔款,在城里租下一个小店面,开始给别人修车。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生意,生活的压力很大。但是,他从来没有因此心灰意冷,因为心中有目标,他始终淡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静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精湛的修车技术逐渐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年之后他就还清了所有的贷款。三年后,他在城里买了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黄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不公正的命运。他把“缩小差距”当作信念,所以遇事淡定从容,在困难面前不烦躁焦虑,正是这种淡定的态度和坚持的精神,让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逐渐缩小自己和那些富人的贫富差距,渐渐争取到了幸福的生活。

在不公正的现实面前,与其一味地抱怨、烦躁,还不如让自己静下心,积极地行动。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是不公平的,它让我们的出身有了贫富之别,人和人的资质也有高低之分。同时,社会也是很公平的,它给了每个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哪怕我们生下来一无所有,只要我们心态淡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后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一片宁静蓝天。

压力来自于生存,还是欲望

要想不浮躁,保持淡定、宁静的心境,拥有悠然的生活,就不能让自己被压力拖垮。然而,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生活处处有压力。当我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压力来自何处?是生存让我们惫受压力,还是欲望使我们产生压力?

现代社会,很多人常常感觉自己压力过重,因此焦虑不安,问及原因,都说是“生存压力”。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存的压力并不大,大的是致富的压力,是来自不断膨胀的“欲望压力”。

来自生存的压力通过努力可以消除,而来自欲望的压力,无论怎么努力,它还是会一直存在。人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欲望满足不了,压力也无法消除。活在压力下的人,情绪不稳定,常常焦虑,内心浮躁,始终无法让自己淡定轻松地生活。所以,当压力降临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是“生存压力”还是“欲望压力”。对于两种不同的压力,我们应对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淡定、宁静的心态”。实际上,人是需要一点压力的,完全没有压力,人就会飘起来,内心也会生出浮躁的情绪。关于这一点,米兰·昆德拉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人一旦没有了压力,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会飘起来。压力消失了,人会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可以把来自生存的压力理解为人生必修的压力,把它当成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有了方向就不会迷失,不会茫然,也不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

少量的压力对我们有利,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种过多的压力大多来自欲望,它会破坏人的宁静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金钱的欲望、对地位的欲望,常常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焦虑、抑郁的情绪也就由此而生,浮躁也往往因此而生,淡定宁静的悠然生活会变得遥不可及。

张玲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她毅然决然地去深圳闯荡,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经理了,并且在深圳也买了一套房。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走到今天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然而她却常常焦虑,夜里经常失眠,究其原因是压力过大。毕业几年,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始终都没有让她得到满足感。她想住别墅,想环游世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支撑。这些欲望最终演变为压力,整天折磨着她,让她十分浮躁,无法静下心来,几乎每天晚上都要靠安眠药帮助入睡,身体状况也渐渐不如从前。张玲今年刚满三十岁,但是看上去却像已经四十岁有余了。

这就是重压的结果。一个人的压力和欲望是成正比的,欲望有多少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压力一旦超出人的承受范围,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轻者浮躁、焦虑,重者抑郁,生活没有乐趣可言。

那么,如何把压力控制在我们能够接受范围内,不让压力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控好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淡定宁静地面对诱惑,当欲望不再成为我们的诱惑时,也不会由此而产生压力了。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过一种禁欲的生活,无欲无求并不可取。没有欲望,生活虽然可能会没有压力,但是也绝不可能进步。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也应该有一定的欲望。这种欲望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能够指引人淡定的前行。但是要把这种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让欲望演变为无法承受的重压,否则淡定宁静的生活只会是一纸空谈。

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压力。在遇到压力的时候,应该分清楚,压力是来自生存还是来自欲望。如果是生存压力,就淡定地接受它,把它变成动力;如果是来自欲望的压力,就要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这种压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要因为压力让自己心浮气躁,失去淡定、宁静的生活态度。

不要让自卑来伤害你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是浮躁的心理根源之一。心理学家指出,自尊、自我价值得到认可是人的本能需求,当自卑与自尊碰撞,产生冲突,人就会变得浮躁,难以淡定,无法获得平静。自卑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但渴求被认可、拥有自尊,在这种矛盾中,他们时刻关注着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异常敏感,一点点风吹草动也能让他们烦躁、惊慌、无措……相反,自信的人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因此他们总是那样从容、淡定,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进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收获着轻松和快乐!

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地祛除自卑的心理,不要让自卑来伤害我们。随时告诉自己“我可以”,把自卑扔到天外,让自信的阳光洒满人生的旅途。如此,我们才能免除自卑带来的浮躁,更加淡定地走人生的路,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加悠然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