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天成就好口才:让你八面玲珑的说话艺术
20028300000002

第2章 言之有效:不要说废话(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只有有效的语言才能促进交流。生活中,我们说话时,切记不要说废话。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语言,只会让他人感到厌烦。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其言必然是充实而简练的,与长篇累牍的废话相比,既有语言美,也有韵律美。也就是说,不说废话不仅是有效交流的保证,也是个人魅力的一种体现。

让自己成为“字字值千金”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金口玉言,一字千金”,这主要取决于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权力,他们可能就难以被冠以这样的美誉。因为真正的“一字值千金”是指语言精练,而非权力滔天。比如,文学评论家们对好诗、好词、短小精悍而又优秀的寓言小品及各种精辟的著作等给予极高的评价正是“一字千金”的一种具体体现。

同样,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重要场合与人谈话的时候,若能做到“字字值千金”,势必能取得好效果——让自己言之有效,获得好评价——赢得他人的好感。比如说,在外交场合上,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等问题的时候,就应当本着“言之有效,不说废话”的原则让自己成为“字字值千金”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的利益。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坚持“言之有效,不说废话”的原则,让自己做一个“字字值千金”的人。这样才能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才能形成干练的风格,赢得他人的好感,活出精彩的人生。

换言之,我们应该尽力让自己的话说得贴切、透彻,说到点子上。比如,在商业谈判中,该表明自己立场或态度的时候就应该言简意赅地明确自己的立场或态度,千万不要说了一堆,对方却不知道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不仅不利于沟通,还可能导致你被对方看轻,又或者对方以为你没有诚意,进而采取对抗的态度。

在一般的交际场合也是如此,将话说到点子上,不要说长篇累牍的废话,会使交际更加顺利,生活更加精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问你周末是否有空,你不要说:“我周二约了××谈事情,周三准备和××一起吃饭,周四还没有安排……”其实别人想要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有空”或者“没空”,两个字就能回答的问题,结果你说了一堆废话,最终还是没有给出对方想要的答案。当然,追求言简意赅、“字字值千金”也需要有度,不必每个字都斟酌衡量,力求出口的每个字的效用都是最大化的,否则容易走入少言寡语或高傲、不爱理人的误区;只需要从实际出发。

具体地说,要成为一个“字字值千金”的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抓住重点。抓住交谈的重点。一般来说,谈话都会有一个中心,你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中心,做到中心明确,主题突出。不要绕来绕去,最后离题十万八千里。那些偏离了中心的话,在别人看来就全是废话。

第二,语言要简洁。抓住中心后,在表达的时候,语言要简洁,不要有过多的修饰语。

第三,找准时机再发言。想要自己的观点“字字值千金”,而不是被别人当成废话,就一定要找准了时机再开口。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才能达到言之有效的目的。

无论如何,言之有效,不说废话,让自己的话“字字值千金”是可以在锻炼中实现的。若想因说话而获得精彩的人生,就不能忽略这一点。

准备好了再开口,方能事半功倍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应当事先有所准备,这样才能避免面对突发问题或意外情况茫然失措的情况出现。

说话也是一样,有所准备才不至于慌张失措,说废话、乱说话,才能言之有效,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说话前一定要先有所准备,要避免盲目地开口就说,否则很容易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

真正聪明的人会在开口说话前在心中做充分的准备。因为倘若心中“没数”,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说出口的话往往达不到预期中的效果。然而,现实中聪明的人却并不多。比如,很多人在面试的时候喜欢临场发挥,因为不知道面试官会问什么问题,所以干脆毫无准备。等到真正面对面试官的时候,只要对方稍微施加一点压力,就紧张得不行,头脑一片空白,那一刻别谈说得多么精彩,就连准确回答对方的问题也成了问题。但如果事先能做好准备,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局面。虽然所准备的内容未必就是面试官一定会问到的,但是,事先准备是一剂心理镇静剂,有利于我们从容面对、理性思考,即便不能“字字值千金”,但至少也能答到点子上,至少能够“言之有效”。

同样,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准备好了再开口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向他人提某种要求,通常需要在心里思量对方的身份、提出要求的方式和口吻、如果要使对方同意应该如何说服等问题。要知道,生活没有彩排,是现场直播,说出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因此,在泼出去之前就应当有所准备,准备好了再开口,这样才能言之有效,才能事半功倍。

尤其在一些重要的社交场合,这样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言之有效,让自己少说甚至不说废话,那就一定要在说话之前做好准备。要了解在什么样的场合适合说什么样的话,要清楚对什么样的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总之,开口之前要有所准备,不要想着临场发挥。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临场发挥的,那些能够随机应变的人往往具有出众的“说”的能力和经验,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开口前的准备已经化成了一种本能。

生活中,我们在很多场合说话时都应该注意这一点,演讲、辩论等,更要提前准备好话题以及所需要的素材,甚至打好草稿、勾画好大纲。

曾经有位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说,他主持节目时永远不会慌乱,秘诀就是他做足了准备工作。他认为,做准备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我信心的来源,是“言之有效”的前提。

那么开口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内容呢?总的来说,就是对素材的积累。丰富的素材依靠日积月累。想要使自己头脑中拥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扩大知识面

口才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审时度势,运用丰富的素材,促成妙言成趣的谈话氛围;才能对事物进行透彻精辟、居高临下、入木三分的分析,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在交际场上纵横捭阖。一个人知识面越广,懂得的越多,则他与人交谈时的话题就会越多。一个交际高手,就要了解交谈对手的兴趣所在,无论对方是哪一类人,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他都能够围绕对方的兴趣展开话题,这样才会使双方的交谈更加深入,更加投机。

所以,要想夯实口才的基本功,就必须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智慧的浪花,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撷取耀眼的宝石,从日常生活的言谈中汲取语言文化的精华。

2.不断积累有用资料

多看、多听,才会拥有良好的口才基础,才能便于模仿各种形式的语言。可以用来借鉴、参考的语言资料多了,说起话来所用语言自然就丰富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会得到提高。语言的养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汲取。

首先是文学,文学被誉为是语言思维轨迹的录像。就拿幽默文学来说吧,幽默文学在弘扬生命、启迪智慧的文学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家都是幽默高手,他们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幽默氛围浓重的文学名篇。当然,要成为幽默高手最直接的方法是从生活中汲取。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泪水和笑容、悲伤与欣慰、成功与挫折无时无刻不锤炼着人的灵魂;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不折射着生活的色彩。

在平常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笔画出那些有意义的语句,或者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将其摘抄下来。一开始的时候不要贪多,但一定要坚持不懈,如此这般两三个月,思想定会比以前丰富许多。同样,平时在听别人说话时,也可以将充满智慧的词语和句子记下来,日积月累,我们谈话的题材和资料自然就会丰富。

3.开动脑筋,勤于思考

多思考,注意从别人的言谈中体会语言的要领。仅仅从抽象的概念中学习语言的要领,往往是不深刻的,只有结合大量的谈话实例进行深入体验,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要领,从而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

话里立场鲜明,才能让拒绝有效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但很多人,或者为了讨好他人,或者源于内心的怯懦,在需要拒绝他人时,往往会用模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拒绝之言的无效,进而让自己陷入烦恼中。

比如,当别人要求我们做一件事,特别是有悖于我们的原则的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有效的语言来拒绝,就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他人的附庸。因此,拒绝他人的时候,话里立场鲜明特别重要。尤其是当对方请我们帮忙,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一定要用明确的、立场鲜明的语言把自己的拒绝之意传达给对方,不要含糊其辞,到最后自己为难,别人也会觉得你没有诚意。

吴彤自己办了一家刺绣加工厂,并且,很快形成了规模,跟国外很多服装厂家都有业务往来。单位效益好了,自然成了人们求职的热门。除了应聘的求职者以外,也有些人通过吴彤以前的老关系找上门来,想在她的工厂里求得一个职位。

这天,吴彤在纺织厂工作时的一个老领导打来电话,想给她推荐一个设计“人才”,问她能否接收。当时她的单位正好需要设计人员,而且有老领导的面子,她就让求职者过来面试。但是,面试结果却并不理想,对方并非像老领导说的那样是“人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

吴彤有些犯难,接收这个人吧,没有位置安排。不接收吧,老领导那里不好交代,毕竟,这位老领导在原单位的时候真的是帮过自己不少忙。考虑再三,吴彤还是决定拒绝,但是,她想着得有一个有效的方法跟自己的老领导说。

两天后,吴彤高兴地打电话给那位老领导,首先请这位老领导和他推荐的求职者一起参观工厂车间,让他们对自己的工厂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并向他们讲明了各工作室工作人员忙碌的情况和做事的难度。然后,她跟那位老领导说:“我们这里的几位领导也考察过了,您推荐的这位人才还真的是个人才,只是,他学的专业跟我们的要求不对口,到这里来上班反而委屈了他。倒不如另找一家对口的单位,在那里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我可以问问我周围的朋友,看一看他们那里需不需要这样的人才,您看好吗?”

老领导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听吴彤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于是就很爽快地把自己介绍的人带走了。

吴彤在拒绝老领导的时候,立场非常鲜明,最后让老领导主动把介绍的人带走了,这就达到了有效拒绝的目的。

当然,说话立场鲜明并不是指“直来直往”或“横冲直撞”。要知道,这样极容易导致人际冲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我们应该学会聪明地表明立场,聪明地说“不”。要让“不”字说得有效,不一定要用一个让人反感的“不”字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我们可以适当地委婉一些,说得更有技巧一些。

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受邀在某家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林肯认为自己不是编辑,却出席这次会议,实在不相称。所以他想拒绝出席。

于是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我在森林里遇到了一位骑马的女士,我停下来让路,她也停了下来,然后盯着我的脸看了很长时间。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我说:‘您大概说对了,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当然了,你生就这副丑相是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听了林肯说的这个故事,都轰然大笑了,也不再勉强他去参加这个大会。

林肯这样做既委婉地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如果他换一种方式,直接说:“不,我不想去。”这样虽能有效地拒绝,但难免会让邀请人不满。看,立场鲜明与委婉表达并不矛盾。掌握一些技巧,适当地委婉一些就能够两全其美。

生活中,拒绝之言的确不怎么受欢迎,但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含糊其辞。因为如果不拒绝我们就可能会有麻烦,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立场鲜明,如此,拒绝才会有效;因为拒绝之言不受欢迎,因此我们更要说得有技巧,这样,拒绝才能无“负作用”。

辩论语言步步紧逼才能让对方节节败退

在辩论的过程中,若能步步紧逼,不仅不会给对方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能让对方难以发现我们论证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无力驳倒我们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步步紧逼能够削弱对方的自信心和底气,让自己占据绝对优势。总的来说,辩论中做到说话步步紧逼,是实现“言之有效”的途径,是胜出的好方法。

至于如何做到步步紧逼,我们不妨向那些出色的辩论家和语言学家学习。在与人辩论或“舌战”的过程中,他们总能够抓住对手的弱点,找到一个突破口,长驱直入,步步紧逼,让对方防不胜防,节节败退。

宋朝年间,在一起谋杀案的调查中,县官对嫌疑犯严加审问,就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经过师爷的一番诱问,终于把案情查了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