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20028000000023

第23章 用自己的气场征服他人(4)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就已等候在桥头。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更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在这个故事中,张良之所以能够得到老人的指教,正是他真诚的气场感动了老人。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忍小忿,方成大谋,若以真诚待人,必然得到他人的真诚回报,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将给我们以莫大的帮助。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也会了解的。”傅雷先生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他认为,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样的。

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心灵储存一片净土,用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真诚的气场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我们身处的交际圈是没有欺骗、没有虚伪的,而这个圈子也将不断扩大,真诚的气场将让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赞赏,获得更多人的帮助。因此,从现在开始,以真诚的心去爱他人吧!

学会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

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给别人“戴高帽子”,人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给别人戴过高帽子、恭维过别人的人几乎不存在。什么是“戴高帽子”呢?说白了,其实就是奉承别人、恭维别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恭维别人的行为是小人作为,是可耻的,并且义正言辞地表示自己绝对不会给别人戴高帽子,殊不知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给身边的人戴过高帽子。

清朝文人俞樾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在朝廷做事的官员,因为一些原因被流放到外地去做官。出京城之前,这位官员去跟自己的老师道别。老师自然少不了一番嘱咐,老师说:“你一个人到外地去做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今后你做事一定要万事谨慎,小心一点。”这位官员回答说:“老师放心好了,我已经准备好了100顶高帽子,遇到人我就送一顶出去,这样他就不会为难我了。”老师听了之后很不高兴,他说:“君子行事应该正直、光明,干嘛用这种小人的方法?”官员回答说:“现在天底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已经没几个了。”老师听了这话,心里很舒坦,说:“你这句话说得还是很准确的。”官员跟老师拜别之后,出来对自己的朋友说:“我预备的100顶高帽子,刚才送出去一顶,现在还有99顶。”

看,那些自诩不齿戴高帽子行为的君子们,在面对别人给自己戴的高帽子时也是非常受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这样一种天性:喜欢被夸奖,享受被重视的感觉,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价值。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对方知道你是在给他戴高帽子,但是他心里还是很受用,很高兴。

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相反,学会如何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学会恰到好处地恭维对方,反倒能够增强你平易近人、重视他人的气场,使双方相处的氛围和谐融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中国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逢人减岁,遇货添钱。”也就是说,在谈起人的年龄的时候要往小里说,在谈起货物的价格的时候要往多里说。这是人情世故的经验总结,至今仍然非常有用。

比如,你和一个不太熟悉的女人聊天,正好聊到跟年龄有关的话题,你问:“你今年多大了?”对方说:“35了。”如果你这样回复:“真的假的?我看你一点也不像35岁的人啊,看着也就20多岁,你要是去大学里上学,也还跟大学生似的!”对方听你夸她年轻一定会很高兴,即使她也觉得你可能是给她戴高帽子,但是这不会影响她的好心情。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年轻,尤其是过了30岁的女人。相反,如果你回复说:“是吗?我还以为你40多岁呢,你看起来挺苍老的。”对方听你这么说,可能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她心里一定会很生气,等回家之后一定会大骂:“这人会不会说话啊!我有那么老吗?简直没眼光嘛。”就算她实际上看起来就是很显老,她也不喜欢听到别人这么说。

再比如,你的朋友新买了一件连衣裙,花了500块钱,她问你:“你觉得我这裙子怎么样?你猜猜多少钱?”这时候如果你说:“挺好看的,质量这么好,颜色也是今年流行的,我看怎么着也得1000多吧?”对方听你这么说,一定会开心地回答说:“用不了,才500块钱,我也觉得我买得特别值!”但是如果你说:“不怎么好看,一般吧,顶多300块钱。”对方听完之后一定会很郁闷,甚至懒得搭理你。从心理学上讲,对方在问你自己买的东西值不值的时候,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他不需要你给出个人的评价,他需要得到的是认同。

那些拥有好气场的人往往都懂得适当地认同别人。有些时候,按照一些人情世故的经验来做事,适时的给别人戴高帽子,其实并不是假意奉承,而是为了满足对方获得认同的心理,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民间有这么个传说:

有一天,一位大臣陪乾隆皇帝去寺庙祈福,一进庙门,迎面就看到一座大足弥勒佛的金像。乾隆随口问自己身边的大臣:“你说说,弥勒佛为什么对朕笑呢?”大臣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佛见佛笑。”乾隆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他回头看到弥勒佛也在对着大臣笑,于是他又问:“弥勒佛怎么也对你笑呢?”大臣灵机一动,回答说:“佛笑我此生无法成佛。”

很明显,这位大臣是在给乾隆戴高帽子,而乾隆心里也明白大臣是在恭维自己,但是听到别人说自己是佛,乾隆心里还是很高兴。在这个故事里,大臣是聪明的,他给乾隆戴高帽子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阿谀奉承的意味,但是却正合乾隆的心。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是出于恶意,适当地给对方戴高帽子,也不是什么坏事情。

人生在世,不必过于迂腐和固执,学会给他人戴高帽子是提升自己气场的有效途径。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些会说甜言蜜语、懂得适时夸奖对方的男人,其气场往往是亲切的、吸引人的,他们大多能够抱得美人归,而那些乖巧懂事、懂得给对方戴高帽子的女人,其崇拜对方的气场也会吸引对方的注意,最终征服对方,觅得如意郎君。

总之,那些善于给他人戴高帽子的人往往有广泛的人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戴高帽子这件事,并学会适时地给身边的人戴高帽子,以此提升自己的气场,征服他人。此外,在给他人戴高帽的时候,还要因人而异,拿捏好分寸,谨记凡事过犹不及。

借助名人效应来增强自己的气场

时下,借助名人成名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名人效应所引起的影响。何谓名人效应呢?心理学家认为,所谓的名人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引起的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强化事物的重要性、夸大某种影响力以及人们模仿名人等心理现象的总称。名人效应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求婚择偶还是识人交友,无论是任用招聘还是消费购物,都会受到名人效应的影响。

比如,一个作家在还没有成名之前,他的作品知者甚少,但是一旦成名,不仅他的成名作会大卖,就连以前那些没有市场反应的作品也会被人翻出来阅读,甚至最初那些压在箱子底的稿件都不用愁发表不了,这就是典型的名人效应的表现。

名人本身不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但是其在公众中的无形影响力却是企业求之不得的。商家借助名人效应来宣传,可以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实现亲近消费者的目的,最终扩大产品的销路。同理,个人也可以依靠名人效应来增强自己的气场,最终实现将自己推销出去的目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人效应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如果你的人脉圈中有一些名人,渐渐地,你也会成为名人,这就是名人气场的相互传染性。就算你没有成为名人,因为你有名人朋友,你在别人眼中的气场也会变得更强大,更与众不同。比如,你和某名人是好朋友,你在提起他的时候肯定是特别自然的,你跟他在一起时的表现也是随意的,可是越是这种随意,越会让别人觉得你的气场中有一种神秘、强大的感觉。而这种令别人惊讶、吸引别人注意的气场恰恰就是名人效应给你带来的“势”。

静宜是某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她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电影明星。然而直到上了大四,她也没有得到重要的演戏机会。眼看还有半年多就毕业了,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接到各种影视公司的聘请函,她心里很是着急。左思右想,她想到了一个办法,“虽然我现在毫无名气,但是我认识一些当红明星,或许我可以借一下他们的势。”

此后的半年,她更加积极地投入诸多的试镜之中,在面试的时候她经常以不经意的语气透露出自己和一些当红明星之间的趣事。虽然她是个新人,但是很多导演和制片人都不敢小看她。众所周知,娱乐圈里关系错综复杂,谁也不知道这个新人后面是不是有个不能得罪的大腕和靠山。就这样,渐渐地,在别人眼中,静宜的气场中有了一种来历不凡、神秘的、琢磨不透的东西。

没多久,静宜就接到某大腕级导演的邀约,演一个电影的女二号。静宜非常开心,后来她问导演:“您为什么会选中我?”导演说:“你是个不错的演员,你的气场我很欣赏,不过我更欣赏你为自己营造气场的聪明和勇气。”后来,静宜如愿成了国内知名的电影明星。

依靠名人效应来为自己造势,来增强自己的气场,这一招并非现代社会所独有,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懂得借助名人的气场来影响普通人的好恶。《韩非子》一书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

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王袍,因而全国的老百姓都穿紫衣,弄得紫布紫绢价钱飞涨。齐桓公问管仲怎么办。管仲说:“你若要阻止这种风气,只能自己不穿,再跟别人说你讨厌紫色。”齐桓公照此建议做了,果然,没多久老百姓就都不穿紫衣服了。

在这个故事中,齐桓公本人并不精通穿衣之道,他之所以能够“引领全国的穿衣风潮”,就是因为他是名人,而且是当时齐国最大的名人,老百姓对他们心中的名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崇拜和信任。在名人效应的作用下,便出现了这种君主的好恶左右流行趋势的现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名人效应虽然能够增强人们的气场,但是被“名人效应”牵着鼻子走,也能够使人们失去个性。因此,人们在运用“名人效应”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时,也要把握好度。此外,借助名人的名气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气场,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炫耀的虚荣心。

总而言之,对于普通人来说,正确运用名人效应,借名人的名气增加自己的气场,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也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使自己今后的路途更加顺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借助名人之势能够为自己造势,但是运用这种心理暗示是有风险的,有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炫耀的误会。因此,在运用名人效应时需要谨记:借势只是一个途径,增强自己的气场,以自己的气场征服他人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