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20028000000018

第18章 摆脱心理负气场(3)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是社会人,社交是人的本能需求,每个人都不能摆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对社交的恐惧使社交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焦虑、孤独、不敢面对挫折、逃避现实、缺乏安全感,觉得只有躲在没人的地方才安全等状态,这时候围绕在他身边的负气场就会发射出一种不友好的、拒绝他人的信息,使得他人不愿意靠近。倘若这种情况长期持续,这个人就会患上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交焦虑失协症。它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在美国,患社交恐惧症的人数仅次于抑郁症、酗酒而名列第三,是典型的心理疾病。患有社交恐惧的人,其气场不仅是消极的、避世的,甚至还可能是敌视他人、敌视社会的。感受到这种负气场的人,都会避而远之。

是什么使人们产生了社交恐惧的行为呢?心理学家科特雷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组织一个小组进行活动,同时安排两组不同的观察者,一组观察者的眼睛是蒙上的,另一组则没有。结果发现,活动小组成员在面对蒙着眼睛的观察者时表现得很自然,几乎没有恐惧感;而在面对没有蒙上眼睛的观察者时,表现则要拘谨得多,而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恐惧感。这个试验证明,评价顾忌是使人们产生社交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了解了造成社交恐惧心理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克服社交恐惧心理的方法,进而摆脱由社交恐惧带来的心理负气场了。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门。也正是由于出自名门,家中美女如云,她的母亲、婶婶们都是社交界的名媛,与她们的光彩夺目相比,艾利洛一直认为自己是只笨拙的丑小鸭——长相平凡、举止羞涩,因此,对那些上流社会的热门活动她总是避而远之。

常年被笼罩在他人的阴影之下,艾莉洛变得自卑、孤僻,害怕社交。在那些不得不参加的舞会上,她总是找个角落把自己藏起来。

一次圣诞节舞会上,艾莉洛像往常那样在角落里祈祷着舞会快些结束。然而,一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角落里的艾莉洛。他翩然上前,向艾莉洛邀舞。年轻人脸上真诚的笑容打消了艾莉洛的迟疑。随后,艾利洛跟着年轻人一起跳了一场最美妙的舞蹈。

从此,艾莉洛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打开心扉,最后成为一位自信又有魅力的女人。

自卑与自信,恐惧和从容都只在一线之间。艾莉洛的经历告诉我们,阻碍我们与别人交往的并不是平凡的相貌、简朴的衣着,而是自己内心的一道门,跨出去,冲破这一阻碍,你就会发现,你也能够拥有人见人爱的好气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迈出摆脱社交恐惧阴影,拥有好气场的步伐吧!对此,心理学家给出了八种方法:

(1)适当地放松自我。不妨尝试下面的方法:将两脚平稳站立,轻轻地把脚尖踮起,坚持几秒钟,然后放下;同时,边做有节奏的深呼吸边数数。这样连续做2~3组(每组30下),一般就能够缓解恐惧心理。

(2)给“手”事情做。心理学研究表明,双手空空会让人的社交恐惧感增加,而手里握着东西能给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台湾名主播蔡康永就总是在做节目时把一支笔握在手里,他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手不知摆在什么地方的尴尬。”

(3)社交情景演练。经常自己在脑海中预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当成陌生人进行社交演练。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效果就明显了。

(4)练习专心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如果能够勇于直视他人的眼睛,也就相当于敢于敞开心灵和人交流。开始时,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可能会比较尴尬,但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着他的眼睛,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或者当成一个自己的小游戏:我就这么盯着他看,看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5)接纳自己,信任自己。社交恐惧症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现在开始,停止对自己的挑剔、批判、责难,也不要一感到恐惧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接纳自己,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会接纳你呢?

(6)关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现。将注意力转移到“我怎样才能表达清楚我的意思”、发掘对方的优点等事情上来,这样就能够自然从容了。

(7)选择那些目光友善的人作为交往对象。友善的人比较懂得如何尊重一个人,我们也比较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可,进而建立起我们的社交自信。

(8)不刻意迎合别人。压抑自己、迎合别人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这样的方式让对方无法了解到真实的我们;另一方面,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排斥社交活动。

总之,虽然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改变自己的气场。只要按照心理专家所指导的建议去做,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抛开了恐惧,远离了自卑、恐惧的“负气场”。

远离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残酷,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中。

什么是安全感呢?心理学家认为安全感是在对有可能出现的会给身体或心理带来伤害或危险的预感,以及个人在对待外界时产生的可控感和确定感。安全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理,也是一种气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需要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当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安全需要就出现了。人们会开始担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不是稳定、安全、可靠,进而变得忧虑、恐惧,没有安全感。

人们一旦陷入这种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中,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紧接着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都会出现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气场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他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被拒绝、冷落、排斥,或是被歧视、嫉恨,孤独感和被遗弃的感觉经常会伴随他们,他们经常觉得受到威胁、面临危险,因此总是焦虑不安;在他们眼中,别人都是坏的、危险的,对他人也是怀着不信任、敌视的态度;为了寻求安全感,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非常自私。与之相反,那些具有安全感的人的气场则是积极的、正面的。他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喜欢、被接受的,并且可以从别人那里感受到温暖和爱,他们有归属感,因此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对待他人也是信任、友好、宽容的态度;他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且能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

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群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他们常年旅行、流浪在外,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自己没有安全感的情绪,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

马林是一个自由摄影师,由于父母在他童年的时候就离婚了,所以他从小就轮流住在父亲和母亲各自组建的新家中,这种不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他从小就缺乏安全感,他对外界存有戒心,很难相信别人,朋友也不多。他渴望稳定和安全感,却始终颠沛流离,以至于成年后还在延续着这种四处流浪的生活。

他每年在家住的时间不足50天,剩下的时间全部用在路途上,先是新疆、西藏、云南、青海等国内偏远地区,接着他又开始到中亚、南亚、南美洲等的一些国家旅行,他用自己的相机拍摄所见所感,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东西。

一次偶然,他认识了一位心理学家,他说:“我总觉得自己在寻找什么,但是我走了很多地方,仍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心理学家回答他说:“其实你只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有时候旅行只是一种逃避,你要做的是正视你的内心,挖掘自己内心的力量,不断壮大你的气场。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生活时,你就会发现你想要的安全感、稳定以及幸福都会很快降临。”

由此可见,企图通过外界的刺激来觅得安全感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摆脱忧虑、不安、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还会让他们在这种状态中越陷越深。因为安全感是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外在环境和物质需要的刺激对此毫无用处。要想摆脱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需要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始,只有不断地发现、挖掘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自己的气场,才能够真正找到安全感。

不敢面对不安、恐惧是阻止人们找到安全感的最大敌人。对于处在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中的人来说,不管打击有多小,他们也会把这种伤害无限制地夸大,进而引发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看就会发现,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值得人们害怕的。害怕、恐惧是可以战胜的,只要你敢于面对它们,它们就会被你的气场震慑,进而逃得无影无踪。

总而言之,要想远离没有安全感的负气场,首先要做的就是正视恐惧,面对不安,其次就是积极挖掘自己内心的潜能,使自己的气场不断强大。只有这样,你的内心才会远离孤独、虚妄、自私、怯懦的消极气场,你才能拥有安全感,才能过得平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