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读一点气场心理学
20028000000010

第10章 说话的艺术决定一个人的气场(3)

三天以后,患儿的家属来医院办出院手续,正好碰到这位医生,医生本着负责的态度询问家属孩子的情况,哪知道家属难过地说:“原来打算给孩子好好地过生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突然就不行了,到了医院也没抢救过来。”这位医生听完之后也惋惜地哭了,他说:“对不起,我没能帮你救回孩子。”

哪知道就是这句“对不起”给他带来了大麻烦。患儿的家属回家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医生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难道是他的错误导致了孩子的死亡?于是家属认定了是这位医生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很快他们就召集亲朋好友去医院讨说法。

最后,经过多方的鉴定,才澄清了这件事情。

在这个事件中,由于那位儿科医生的一句“对不起”,给他自己和他所在的医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不起”是不能随便说的。倘若在错误的场合、向错误的对象说了“对不起”,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负面气场,就可能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你向对方说了“对不起”,就等于在气场上示弱,等于承认了你对不起他,你做错了事情,你在向他表示歉意。

有时候彼此都没有错,如果互相“对不起”来、“对不起”去的,就会显得非常虚情假意。不要随便说“对不起”,当你把“对不起”当成口头禅时,就会让双方都感觉到对方生疏的气场。如果朋友之间或恋人之间,经常说“对不起”,还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著名主持人戴军曾经说过:“一辈子最多对你的爱人说三次对不起就够了,如果他让你说得太多了,他一定不是很爱你。”随便说对不起,对彼此之间的感情毫无帮助,还会让你散发出一种与他生疏的气场,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既然这样,就收起那些没必要的“对不起”吧!

“对不起”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说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它的背后却隐藏着不被人们重视的伤害。曾经风靡一时的偶像剧《流星花园》里的主角道明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如网络上所流传的那句话说的:“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能够解决的。而且如果你把说“对不起”当成了习惯,你的气场就会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由于他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他的师傅很疼爱他。小和尚很调皮,经常犯错,但是只要他跟师傅说声“对不起”,师傅就会原谅他,从不真的生他的气。直到有一次,小和尚在藏经阁玩火,结果不小心引燃了书架上的佛经,眼见火势越来越大,他非常害怕,于是他拼命地往外跑。跑了一段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师傅,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么跑了,应该回去跟师傅认错。然而等他回去之后,才知道师傅为了救火已经被烧死了。

小和尚伤心地哭了,他很想说一句“对不起”,可是师傅再也听不到了。自己这种经常说“对不起”的习惯让自己养成了不负责任的性格。此后他再也没有说过“对不起”,因为他知道说“对不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与其说一句没有用的“对不起”,不如用行动预防错误,改正错误。

的确,“对不起”有时候是很廉价的,习惯了说“对不起”只会减弱一个人的气场,让这个人的气场中充斥着不负责任、随便等负面因素。故事中的小和尚因为说惯了“对不起”,所以他身上也充满了不负责任的气场。

因此,请不要随便说“对不起”。少说“对不起”不是不承认错误,也不是固执己见,是因为轻易道歉会让你的气场变得不负责任、不可靠。太多的“对不起”只会让你的气场减弱,让你在朋友心中跌价。当你想说“对不起”的时候,请你权衡一下,此情、此景、此人合适说“对不起”吗?

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

在社会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面对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而我们又必须去解决的事情,通常我们会求得他人的帮助。在得到别人的帮忙之后应该及时真诚地感谢对方,让别人感受到你真诚、感恩的气场,这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双方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其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如果没有回应,对方很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徒劳的。

因此,接受帮助的一方需要向给予帮助的一方回馈这样一种信息:“我很感激你给我的帮助,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那么要如何传达这种信息呢?很简单,只需要一声真诚的“谢谢”就能够很好地让对方感受到你不胜感恩的气场。

对帮助自己的人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既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接受帮助后的不安,也能够让对方了解到你的感激之情。“谢谢”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是以真诚的语气说出来就能够完美体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默契,这种魅力即使是长篇大论也无法替代。“谢谢”这个词不是一个单纯的礼貌用语,而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是展示感恩气场的最佳方式。

为别人帮忙、办事,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甚至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所以,对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表示谢意,同时还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麻烦您了”、“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受帮助之人的气场必须是略显不安的、不好意思的,这样给予帮助的人才会感觉到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自己的付出是受到对方尊重和感激的。

此外,感谢的话一定要及时说出来,千万不可存有“留着以后再说”或者“不用我说,他应该也知道”的心理。别人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你不说他怎么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况且倘若给予帮助的一方没有及时得到你的反馈,对方可能会产生这样两种心理:一是“我辛辛苦苦地帮了他的忙,他连个谢字都没有,下次再也不帮他了。”二是“是不是我做得不对,没有帮成他?”这两种心理对你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有害的。只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受人欢迎,让别人乐意给予你帮助。说声“谢谢”让对方了解到你正面、积极的气场,有利于稳固双方的关系。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我老婆看了,赞不绝口,连我女儿都说很适合我。到了办公室,总经理都直拿眼睛瞟!”“谢谢你的礼物,简洁大方,美观实用。”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在你接收礼物或受到恩惠时,都要立刻致谢,其间流露的真诚和热情的气场会让对方备感欣慰和喜悦。

道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倘若你的道谢让施惠者觉得窘迫,那就违背了初衷。所以,道谢也要把握时机,要考虑到时间、地点等场合是否可以道谢。比如,被谢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帮了你,那你就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倘若正好在大庭广众之下遇见对方,那就应该含蓄致谢,或者小声耳语,或者借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用热情的语言或含笑的眼神等来表示,还可以找个借口说有事要与对方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得到别人帮助的我们,可以在语言上将自己要回报对方的心愿表露出来,比如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以后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效犬马之劳。”“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为您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有什么我能为您做的,尽管说一声。”“不为您做点什么,我会心中不安的。”等等。以后一旦有了机会,就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

有的道谢者在表示谢意时还会赠送对方一些礼物。这时,可以随口说一句:“小小心意,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东西,也不知道您是否喜欢。”许多人习惯在告辞的时候这么说,这样避免了宣扬的方式,也更便于对方接受。倘若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难免会让人觉得你们之间的互相帮助已经降为金钱关系了。

总而言之,得到对方的帮助之后,受惠的一方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谢意。感谢的目的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真诚、感激的气场,以增强彼此之间的关系,加深双方的感情,在说表示感谢的话的时候,很多时候只需要说一声“谢谢”即可。目的达到就行了,不必说得太多,否则言多必失,说得多了难免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真诚、虚伪,造成画蛇添足的不好效果。

说话的语速也能影响气场

人的语言表达是心理、感情和态度的流露,说话语速的快慢缓急能够直接反映发言者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气场。可以说,说话速度是了解一个人心理状态和气场的关键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说话方式和语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气场。通过对说话速度的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够把握一个人的气场和真实心理。

说话速度很快的人,往往是急性子,他们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要一口气说完,没有别人插嘴的份儿。这种人一般比较精明能干,性格热情外向,其气场大都比较张扬。在气质类型上这种人通常属于多血质,他们虽然性格开朗活泼,不拘小节,但是有时候却容易急躁、做事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