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20026500000012

第12章 积极心理学与成功:找到飞翔的起点(2)

蔡斯勒给出了追求成功者明确的建议: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绩效,那么请重视睡眠问题。睡眠充足的人才能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把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即使你偶尔因为紧急事务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你也要做一些调整,如喝些含咖啡因的饮料,小睡一会儿,改变一下环境,做一些锻炼,站在强光下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其实,充足的睡眠不止一次地被积极心理学家们所强调。作为积极心理学家的代表沙哈尔就非常注重充足的睡眠。在幸福课上,他总是会建议学生们每天睡眠8个小时,并指出,如果舍得投入8个小时给睡眠,做事时往往会有更好的绩效。

的确,充足的睡眠对追求成功的我们大有裨益,是绩效与成功的可靠保证。

首先,睡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帮助人恢复精力,保持智商(有研究指出,如果一个人24小时不睡觉,那么其智商至少会下降10个点)。而无论是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精力,还是高智商,都是获取成功和绩效所不可缺少的。

其次,充足的睡眠能够给自己一个崭新的状态。当人在睡眠时,其潜意识还在活动,没有了意识制约,潜意识会按照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对白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处理,如缓解消极情绪,处理未解决的问题等。比如,生活中,很多人心情糟糕得难以承受的时候,睡一觉后会缓和很多;睡前没有解开的问题,一觉醒来后会突然想出答案或解决方法。

也就是说,睡眠是潜意识调控人们心理的一种途径,通过睡眠,人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刷新”,而潜能也得到一定程度地开发。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保证绩效,也为了能够给予自身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应该注意保证自己每日的睡眠。当然,“睡眠”有的时候也不太听话,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努力。

1.灵活安排自己的睡眠时间

丘吉尔被视为午睡成习的代表。他说:“午睡是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了不起的盟友,午睡给了我能量去维持高效率的工作,使我能把一天半的工作压缩在一天里完成。”做事觉得累的时候,小憩一会儿,能够帮助我们恢复活力与效率。

大自然从未要求我们毫不松懈地从早晨8点一直工作到午夜。期间睡一会儿,哪怕只有20分钟,也足以使人重新充满活力。

同时,大自然也从未规定我们晚上必须几点上床、睡够8个小时,然后早上在几点钟起床。

如果你是个“夜猫子”,那么根据自己的生理时间来安排睡眠就好,你可以凌晨才上床睡觉,只睡7个小时,然后很早起床,在工作期间小睡一会儿。总之,每天保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好,至于到底什么时候睡,睡多久,完全可以灵活安排,而不必勉强自己去遵循所谓的“睡眠时间表”。

2.别在床上辗转反侧

人体是遵从于习惯的,如果总是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容易导致失眠。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在床上辗转反侧。

如果我们躺在床上20分钟仍然无法入睡,就应该起来,看看书报或看看电视,直到感觉疲惫再回到床上。这样容易形成上床即睡的作息规律。

3.为睡眠做好准备

为了保证睡眠的质量,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首先,选一个合适的枕头,枕头的高度以使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有关专家指出,当我们枕在枕头上时,枕头受压后的高度,仰卧以5~10厘米为佳,侧卧则在9~14厘米,而马鞍状的枕头睡起来最舒服,中间低,两边高,仰卧时睡在中间,侧卧时睡在两边,同时枕头的软硬也要适度。

其次,最好别开着灯睡觉。很多人习惯开着灯睡觉,这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国外曾有研究显示,经常开灯睡觉或夜间点灯活动的人,他们的癌症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2倍。可见,为了健康,熄灯睡觉大有必要。

此外,睡觉时常有一些东西“相伴”左右,会使我们的健康亮起红灯。在睡觉时,以下这些东西是不宜近身的:手机、手表、文胸、妆容等。

4.睡前忌吃太多食物

很多人习惯睡觉前再吃一些东西。睡前最好不要吃得过饱,因为吃太多的食物会导致人体的血液流量和流速加快,心脏跳动加剧。当我们的身体处于这种情况时,往往是很难入睡的。

5.平复自己的情绪

心里波澜起伏,情绪不平稳,是难以入睡的。比如,当我们遇到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彻夜难眠。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使著名心理学家沙哈尔也同样难以入睡,但是他会告诉自己:好了,别再毫无意义地焦虑了!深呼吸,放松,现在就睡吧,现在就睡着了……

平复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身心,是“睡”的前提条件。

心理启示录

生活中,许多有志之士都以那些“废寝忘食”地努力着的先贤们为榜样。他们认为,睡觉会浪费时间,而所谓睡眠不足会对成功造成不良影响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们知道,不少先贤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同样成就斐然。然而,请相信,如果这些成功人士懂得注重睡眠,懂得科学而合理地安排睡眠与工作,他们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当你尝试着在充足睡眠的基础上为成功而打拼的时候,你就会相信积极心理学家查尔斯·蔡斯勒与泰勒·本·沙哈尔的话了——充足的睡眠的确是绩效的可靠保证。

兴趣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

岳晓东——哈佛心理学博士,在哈佛期间,曾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为许多哈佛学子提供了心理帮助,帮助他们正面运用心理能量,进而拥有更加和谐、成功、美满的人生。在他的心理咨询手记中曾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嘉惠是哈佛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美籍华人,性情温婉贤淑,连说话都是慢条斯理的。她说,她对文学十分感兴趣,并且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不错,她是哈佛大学学生自办的报纸Crimson的副主编,给美国许多很有影响的报纸杂志投稿,并且每投必中。她希望能够继续修习文学,并在将来从事相关的工作,但是她的父母却极力反对,要求她在医学和法学之间挑一个进修并从事相关的职业。她为此苦恼极了,一想到要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法学或医学职业,她就痛苦万分,但是她又不忍心违逆父母。于是,她来求助于岳晓东。

对此,岳晓东本着两点原则来处理:其一,支持嘉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其二,帮助嘉惠与父母沟通,取得父母的支持。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岳晓东对兴趣的注重,他不认为兴趣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他支持人们选择、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其实,对于兴趣,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持有与岳晓东相同的建议——人们应该尽可能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样更容易成功。

比尔·盖茨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如果有五个抽屉,分别装着兴趣、财富、荣誉、幸福、成就,并且其中一个抽屉里有打开其他4个抽屉的钥匙,如果只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打开哪个抽屉呢?

比尔·盖茨的选择是兴趣,他认为,在兴趣中,人们可以找到开启财富、荣誉、成就、幸福的钥匙,有助于人们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凭借巨大的心理潜能去成功。

而心理学家们所做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心理学家们对20位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的毕业生以及20位在兴趣与热门行业、赚钱行业之间选择了后者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20人中有18人卓有成效,并且成为了百万富翁;而舍弃兴趣、追逐热门与金钱行业的人中只有1位成为了百万富翁。

的确,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值得人们珍惜并慎重对待的,它往往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让人更投入、更专注地做事,甚至能够将那些阻碍也当成享受,从而大幅提高人们成功的概率。

陶华碧是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也是老干妈麻辣酱工厂的董事长。

1996年7月,陶华碧向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借了两间房子,招聘了30多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开始时,生产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捣麻椒、剁辣椒。

这是个苦差事,剁辣椒时,溅起的飞沫辣得工人们不停地流泪,大伙谁也不愿意去做。于是,陶华碧亲自上阵,她一边剁辣椒一边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员工们看到陶华碧这样,都笑了起来,纷纷照着她的样子做起来……

那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人,是幸运的人,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因此不至于因为事务繁多而产生疲劳感,他们会在做事时表现得比一般人更有精力,也更加快乐。由于使他们感到忧虑与疲劳的事情少了,他们往往也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在饭店送外卖的小伙子,多才多艺,不仅在工作间隙忙里偷闲地为同事们表演模仿秀,而且,还能在送外卖的路途中,用口技表演摩托车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让行人为他让路。他的表现,不仅使自己快乐无比,而且也给同事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为饭店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像小伙子那样多才多艺,但是,他的心态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当你在做一些有趣而令你感到兴奋的事情时,你往往不容易感到疲劳。

总的来说,找到兴趣,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追求个人发展和成功的人往往更加容易成功。

心理启示录

兴趣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同的是,有的人珍惜并积极地运用它,而有的人为了追名逐利而放弃它。殊不知,成功、财富等是与兴趣结伴而行的,放弃它也就等同于离成功越来越远,而找到它,我们才能找到幸福。

对于这一点,即使被称为“人类精英”的人也不例外。如果比尔·盖茨不是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IT行业,他也许就不会建立起如此庞大的事业王国;如果爱默生从商或从政,而非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他也可能将碌碌无为……因此,请努力地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吧,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

善于创新、突破常规的人更容易成功

今天,哈佛大学医学院已经享誉世界,然而它曾经是一所只有400名学生的小学院,这一切的改变是从一次变革会议开始的。

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只有35岁,他是哈佛医学院刚刚上任的院长,为了更好地发展,取得成功,他组织了这次变革会议,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新的制度来推动学院的发展。

会议上,有教授愤怒地质问:“为什么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呢?要知道,我们学院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良好运作80年之久了!”

“我现在就来回答你的问题,”埃利奥特说道:“因为我是现任院长。”埃利奥特无比强势地挑战着那些陈规旧律,他坚信,突破才能让学院更快地发展起来。

事实证明,埃利奥特是对的。他任职期满的时候,这所小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000多名学生以及众多优秀专家、教授、学者的世界知名、前途广大、众人向往的学府了。

突破常规、创新,这是一种由积极的心态激发出来的强大的力量,也是每一位成功者都拥有的能力。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曾经说过:“一个人是一流的人才还是三流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创新、突破常规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凡是有所成就者,都有超出常人的创新思维。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创新思维会给当事人带来生机和活力。我们要保持一种创新思维,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念,超越自己的过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出生在海南的李章,从小就喜欢画画。2000年,李章所在的海口市进出口贸易公司解体,他失业了。

失业后的最初几年,李章批发过服装、做过小百货生意,但生意都没有什么起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海南市场上的旅游工艺品,不仅品种少,而且设计得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突破,产品没什么艺术含量和文化内涵。

李章的艺术灵感一下子就被触动了,他想,为什么自己不从这里找一找出路呢,也许,自己走向成功的路就在这里。

于是,他开始设计“有品位”的旅游工艺品。他的产品中有中国国粹京剧脸谱系列、海南风情系列等。2002年,李章设计的平面镶嵌半球体装饰品获得了国家专利。2003年,李章用自己仅有的几万元积蓄作启动资金,在一间租来的民房里办起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创办了工艺品有限公司,用海南特有的百年椰树与椰壳做材料,制作纯手工工艺品。慢慢的,他的产品不仅得到游客的认可,也得到了外事部门的认可。

在这个世界上,有创新力的人,总会有出路。具有创新力的人,总是能脱离旧的轨道,打开新的局面。成功不可能出自于完全的抄袭和模仿,只有自己的创新,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命运有时会与人作对,但是它不会把成功之门全部堵死,总会留给人们更敞亮的一道门。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你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门。

勇敢和创新力是成功者必备的特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只有那些相信自己、做事不退缩、勇敢而具有创新力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现实不尽如人意,但是,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有所改变,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开拓思维和创新进取是改变不良现实的最好办法。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说:“我成大事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并刻意创新的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