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20020600000005

第5章 作茧自缚(4)

世间很多事情,常常是我们拥有的却没有珍惜的,直到在失去之时,我们才悔恨莫及。完美的人生应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分钟。然而,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只会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却从来不拿正眼看看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

想想吧,你现在拥有的东西是多么充裕啊!但是,你一定还很不满足,因为你看到别人手里有你还没有的东西。

当然,不满足并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它能够成为你进取的动力的话。但千万不要去盲目地羡慕别人而落入了忧郁的陷阱。并且我们还要了解,别人手里的糖未必比你的甜,真正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要到另一个村庄去办事,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出发之前,家人嘱咐他:如果遇到野兽千万不要惊慌,只要爬到树上,野兽就奈何不了你了。

年轻人走到中途,野兽果然出现了,一只猛虎飞驰而来,于是他连忙爬到树上。

老虎围着树干咆哮不已,拼命往上跳。年轻人本想抱紧树干,却因为惊慌过度,一不小心从树上跌了下来,刚好跌在猛虎背上。而老虎也受了惊吓,立即拔腿狂奔,他只得抱住虎身不放。

另外一个路人不知事情的缘由,看到这一场景,十分羡慕,赞叹不已:“这个人骑着老虎多威风啊!简直就像神仙一般快活。”

骑在虎背上的年轻人真是苦不堪言:“你看我威风快活,却不知我是骑虎难下,心里怕得要死!”

每每我们看到一些威风八面的人时,心里就会羡慕不已,可是也许那些只是表面的现象而已,岂不知他正愁苦不堪,不知所措。如果真的这样盲目地去羡慕别人的话,迟早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尝到骑虎难下的滋味。或者现在你已经在痛苦品尝这种滋味了?

你可知道,人类老是高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之价值。

——萧伯纳

忌妒啃噬了谁的心

忌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忌妒别人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别人为什么总是比自己幸福?

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好,便对猎人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在天空中高飞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就能把它们射下来。”

老鹰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直到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拔下来了。

于是猎人转过身一把抓住它,然后享受了一顿美味。

其实这是猎人早已设好的陷阱。

常常,我们已经是一只老鹰了,可是我们痛恨自己不是最好的老鹰,总有一些老鹰比自己飞得更高更快,而我们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于是,忌妒便开始了,然而忌妒并没有让我们把别人比下去,这样仇恨又产生了,极大的敌视和报复心理让人变得不再理智,然而报复的结果通常都不会如自己所愿,我们因此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即使报复真的成功了,自己也并不会如自己想象中快乐。通常,忌妒除了让自己痛苦,同时付出巨大代价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人很少有满足的时候,因为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被忌妒啃噬的心怎么可能会有快乐可言。我们更应该了解的是,忌妒心其实与金钱和地位无关,即使你拥有了一切,只要忌妒还在你就永远不能安心。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权倾天下,拥有了一切世人想要得到的东西,然而他却很郁闷,“看那些天上的神仙整天衣食无忧,可以四处云游,真叫人忌妒!”“日理万机的生活真是好辛苦啊!”苦闷之余,国王到御花园里散心。

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花园花和树都枯萎了。

“你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今天怎么就枯萎了?”国王对橡树说。

“我没有松树那么高,于是我一直不停地往上提升自己,结果我的根脱离了土壤……”橡树有气无力地说。

“可是,松树,你又为什么死了呢?”国王好奇地问松树。

“我不能结和葡萄一样的果子,终日难过,不久就气死了!”国王听了感到很诧异。

他更加诧异地问葡萄:“连松树都羡慕你,你怎么也气息奄奄了呢?”

“您看,我一直不停地拼命生长,可还是不能开出郁金香那样美丽的鲜花……恐怕我就要抑郁而死了……”

这时,国王发现他的脚旁边生长着一棵茂盛的小草。

国王好奇:“别的植物都枯萎了,只有你还在茁壮地生长,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是安心草,而且我只需要安心地做一棵安心草就好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忌妒之心只会让旺盛的精力日渐枯萎。只要安心于享受自己的生活乐趣,即使自己是默默无闻的,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这也正应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就会实现,但是,如果你希望比别人更幸福,那将永远都难以实现。”它同时道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烦恼的根源,忌妒除了让自己痛苦什么优点都没有。

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

别人的看法

我们活得很累是因为我们觉得别人对我们还不够满意。

不知道你在小的时候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动画片。有一对父子俩,他们高高兴兴地赶着驴子进城,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别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一个老头上前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

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一个妇女又跑过来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指指点点地说:太过分了!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无奈,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的确是一个很老土的故事,那一对父子的行为也的确愚蠢到家了。可是,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很多时候也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呢?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这故事中的父子,别人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谁抗议,就听谁的!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你不可能兼顾到每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照顾到了,别人却不这么认为,甚至人家还根本不领情呢。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立场,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需要都不同,如果我们老是跟着别人的看法去生活去做事,并且还要让每个人满意,结果就会让所有人都不满意,而且每个人都会嘲笑你!而你也同时失去了自我,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就像格林童话中那个长发公主。

有一位漂亮的长发公主,自幼被巫婆关在一座高塔里,巫婆每天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赞叹公主貌美如仙并救出了她。

其实,囚禁公主的不是什么高塔,也不是什么巫婆,而是公主认为“自己很丑”的错误认识。

我们或许也正被他人所蒙蔽,比如父母、老师说你笨,没有前途,你也就相信了,其实这不正如那位公主吗?我们一味相信别人的看法,按照别人期望的样子去生活,结果却并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从前,在一个古老的国度有一对双胞胎王子。有一天,国王想为儿子娶媳妇,便问大王子喜欢怎样的女性,王子回答:“我喜欢瘦的女孩子。”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于是全国各地的年轻女孩都开始减肥,因为她们都梦想成为王子的新娘。

几个月后国内几乎没有胖的女性了,所有的女孩子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比比看谁更瘦,女孩子们为了减肥甚至出现饿死了的情况。这似乎印证了中国的那句古语:“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人们所愿,大王子因为生病突然去世了。国王悲痛之余,决定由弟弟来继承王位。而小王子却说自己更喜欢丰满的女性。

于是所有的年轻女孩又开始竞相大吃特吃,不知不觉间,全国几乎没有瘦的女性了。结果本国的食物被吃得乱七八糟,为预防饥荒而储存的粮食也几乎被吃光了。

而最后王子所选的新娘,却是一位不胖不瘦的女性。

为自身缺点自卑烦恼的人应该以此为诫:“审美观是因人而异的。”想想看,你真的从别人的看法中得到快乐了吗?你是不是从小到大都在寻求一种安全感,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做别人所要求你去做的那种人,让你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的,或者你已经患上了取悦别人的毛病。别人的看法已经左右了你的生活,你已经变得不再会自己做出判断。

你真的因此而变得受欢迎了吗?答案必定是没有!试想:你会去欣赏一个毫无主见,凡事都要别人拿主意的人吗?同时,你是否发现,即使自己真的按照别人所期待的做了,而且别人也的确对你的听话表示满意,那么这时你除了一点点虚荣心得到满足之外,真的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了吗?

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

——伊壁鸠鲁

在害怕什么

我们害怕活着,害怕死掉,害怕活着和死掉之间的每件事。

每件事情看起来都那么难,我们天天都在害怕自己处理不好,害怕因此会让自己失去什么。

凯特琳需要人帮她做好准备,和前夫谈他们的地产问题。她已经把这件事放在心里烦恼了好几个星期,试着想出最好的方法来交涉这件事。她通过几个人来处理这件事,并得到一些响应。最后,她手掌冒汗、心怦怦跳地和她前夫碰头了,在一位律师的协助之下,事情圆满地解决。事实上,事情很容易而且很快就解决了,她发现事后自己的情绪相当高涨,心中很惊讶:“就这样吗?”对凯特琳来说,有了那件事的经验,将来要处理与金钱赔偿相关的事会比较容易了。

恐惧是天性,让恐惧消失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恐惧。俗话说:“做你害怕的事,并看着它消失。”通常,当你克服一种恐惧,你会发现,它并没有你原来所想的那么令人害怕。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人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只能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往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是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一样,失败恐怕不是因为力量薄弱、智力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这就是恐惧心理在作祟,我们害怕的往往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面临险境是如此,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我们害怕任何不确定的东西,害怕承诺,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如何变幻,害怕自己不能遵守;害怕遭到拒绝,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要面临一次抉择,而掌控权在别人手里;害怕去爱,因为怕爱的结果是受到伤害;害怕付出,因为害怕付出后将永远失去……

我不知道你在害怕什么,也许是所有的一切,可是你的害怕并不能改变事实的存在,与其保守各种恐惧心理的煎熬,不如勇敢一点去面对,你会发现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上总是危险的。

——肖伯纳

掩饰对自己没好处

掩饰是一个连环套,最后被套住的往往是想掩饰的那个人。

有时候,我们犯了错误或是发现了自身的缺点,但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甚至会用各种方法去掩饰,我们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的窘迫和尴尬处境,于是便制造出一些谎言来欺骗别人,其实更主要的是欺骗自己。然而,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因为谎言的得逞而好过,反而还要为了掩饰这个谎言再去编造另外一个谎言,一连串的掩饰不仅没有让我们轻松,反而感到身心俱疲。

有一只猫,对于自己的过失总是百般掩饰。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打了一下,它说:“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走吧,”同伴们说,“它又在表演潜水了。”

这是一只可怜而又可悲的猫,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和它很相似。他们自欺欺人,生活在虚无之中,认为自己的缺点是见不得阳光的,不能勇敢面对,于是极力去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