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20020600000027

第27章 浴火重生(7)

为了实现梦想,人们必须尽量把目标确定,同时向着那个目标不断地努力。但是,确定目标,并非是要你现实地对待任何事,也并非要你把它缩小,而是应该更大、更清楚地把目标设定出来。

约翰·高德小时候便是敢于梦想、敢于挑战的人。

15岁时,他将他一生想要做的事,列在一张单子上,共有127个他希望达成的目标,其中包括探险尼罗河,攀登珠穆朗玛峰,研究苏丹的原始部落,5分钟跑完1英里,把《圣经》从头到尾读一遍,在海中潜水,用钢琴弹《月光曲》,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和环游世界一周……

如今他已过中年,是目前世界上还活着的最著名的探险家之一。他已完成127个目标中的105个,也完成了许多其他令人兴奋的事。

他还想访问全球141个国家,目前他只去过113个;全程探险中国的长江;到月球去访问等等充满挑战的冒险。

目标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循序渐进地推动梦想的实现。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目的是为了测定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怀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甚至失业,靠社会的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结果表明,目标对人生的影响深远,达到目标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步骤。

如果你希望10年以后变成怎样,现在就必须变成怎样,这是一种重要的想法。

那些终生无目的地漂泊、胸怀不满的人,他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只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没有目标,就难以产生前进的动力,梦想就变得越来越遥远。

确定目标可能是不容易的,它甚至包含一些痛苦的自我考验。但无论花费什么样的努力,它都是值得的。

成功者都不是空洞的梦想者,他们的梦想是由目标的珠子连接起来的,凭借着有目标的梦想使他们产生不满足,因不满足而激励他们加倍地奋斗,终于达成他们的大目标——梦想!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

——歌德

永不言弃

目标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成功来自对目标的坚持。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里面的人唤醒。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拳王阿里已有4年未登拳台,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镑,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意志重返拳坛。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有气无力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意志,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存着体力。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最欣赏的格言是:“走你的路,世界上什么也代替不了坚韧不拔:才干代替不了,那些虽有才干但却一事无成者,我们见的多了;天资代替不了,天生聪颖而一无所获者几乎成了笑谈;教育也代替不了,受过教育的流浪汉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惟有坚定信心,永不言弃,才能无往而不胜。”

科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他刚到报社当广告业务员时,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向经理提出不要薪水,只按广告费提取佣金。经理答应了他的请求。

于是,他列出一份名单,准备去拜访一些很特别的客户,这些客户都是以前招揽不成功的。在去拜访这些客户前,科尔把自己关在屋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念了10遍,然后对自己说:“在本月之前,你们将向我购买广告版面。”

他怀着坚定的信心去拜访客户。第一天,他和20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3个达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星期的另外几天,他又成交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的月底,20个客户中只剩一个没有买他的广告。

在第二个月里,科尔没有去拜访新客户。每天早晨,那个拒绝买他广告的客户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请这个商人做广告,而每天早晨,这位商人都回答说:“不!”每一次,当这位商人说“不”时,科尔就假装没听到,然后继续前去拜访。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对科尔已经连着说了30天“不”的商人说:“你已经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请求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何要坚持这样做。”

科尔说:“我并没浪费时间,我是在学习,而你就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位商人点点头,接着科尔的话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也要向你学习,你已经教会了我坚持到底这一课,对我来说,这比金钱更有价值,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买你的一个广告版面,当做我付给你的学费。”

科尔完全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达到了成功的目标。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往往正是因为缺少这种精神而和成功失之交臂。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次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选择放弃,而是“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他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并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他一生都把9月26日当作“就业日”来庆祝,那热情,胜过他自己过生日。

做梦的价值为零。只有坚持下去,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相比洛克菲勒遇到的挫折,也许我们幸运得多。很少有人在找工作时,在推销自己的想法或产品时,会遇到几百次乃至上千次的拒绝。拒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几次挫折就畏缩不前,就怀疑自己,进而放弃,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可是第一次遭遇挫折就放弃了吗?即使在内心深处你非常想达到那个目标,但是你告诉自己:“反正也没有那么重要。”要让自己不像是失败的样子,失败唯一的途径就是放弃。有时候目标会变得不重要,会改变,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就不要放弃。

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

——肯尼迪

拒绝浮躁

欲速则不达,事情不会因为你焦急的心情有任何进展,相反它会变得更糟。

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钓杆。

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老人时不时地就能钓到一条银光闪闪的鱼,可是年轻人的浮标却“无鱼问津”。年轻人终于按捺不住,迷惑不解地问老人:“我们钓鱼的地方相同,您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诱饵,为什么我毫无所获,而鱼儿却买你的账呢?”

老人微笑着说:“这就是你们年轻人的通病,喜欢浮躁,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烦乱不安。而我钓鱼的时候,常常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地步,我只是静静地守候,不像你会时不时地动动鱼竿,叹息一两声,我这边的鱼根本就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的举动和心态只会把鱼吓走,当然就钓不到鱼了。”

钓鱼这一小小的事件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有的时候,我们输给对方的不是外在的条件,甚至我们拥有的条件更优越,之所以“略败一筹”,是因为我们没有调整好心态,没有控制好情绪,一切都流于浮躁。

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会力戒“浮躁”,他们修身养性,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绪,这种稳健的心态是处理各种问题的前提所在,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结果。

很多人自认为不比别人差,但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成绩总是不如别人,甚至把别人的成功归于运气。他们不去探寻别人成功背后的原因,只是自怨自艾;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只知道嫉妒或者诋毁别人的成功,其实这本身就是浮躁的表现,一无所获和无所进步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有着浮躁心态的人只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他们不能适应现实世界,不接受周围的环境,不服气最后的结果,也因此常常忧虑。表现在工作上就是不屑于做基础的服务工作,却又希望客户能够理解;不接受顾客的建议和意见,却指望顾客源源不断。最后,自己的客户和顾客都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了。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不满意失败的结果,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很不耐烦。

不管情绪怎么捉摸不定,你都要想办法操纵它。这个时候的情绪和心态不仅仅是感情的表达,而且是攻防的武器,甚至关系到你能否在社会上游刃有余。

事情往往如此,你越是着急就越是不成功。这不是冥冥中的什么力量在操控一切,而是因为焦急和浮躁会让你失去清醒的头脑,使你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决策。所以,与其焦躁而一无所获,不如停下来,静下心慢慢地思考一下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清醒之后的头脑会告诉你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如你所愿般一下子就能完成,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陀思妥耶夫斯基

做情绪的主人

一个不能丢掉负面情绪的人,不可能成功。

负面的情绪很难用科学字眼来解释,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保罗在一家夜总会里做事,收入不多,然而,他总是过着非常快乐的生活。

保罗很爱车,但是,凭他的收入想买车是不可能的事情,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说:“要是有一辆车该多好啊!”眼中尽是无限向往之情。

后来有人说:“你去买彩票吧,中了大奖就可以买车了!”

于是保罗买了两块钱的彩票。可能是上天过于垂青他了,朋友们几乎不敢相信,保罗就凭着两块钱的一张彩票,果真中了大奖。

保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买了一辆车,整天开着车兜风,夜总会也去得少了,许多人看见他吹着口哨在林荫道上行驶,车子擦得一尘不染。

一天,保罗把车泊在楼下,半小时后下楼时,发现车被盗了。

刚开始,保罗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气愤,他恨透那个偷车贼了。他晚上思考了很久,第二天早晨,他又变得很开心了。

几个朋友得到消息,想到他那么爱车如命,这么多钱买的车,眨眼工夫就没了,都担心他受不了,就相约来安慰他。

保罗正准备去夜总会上班,朋友们说:“保罗,车丢了,你千万不要悲伤啊!”

保罗却大笑起来:“嘿,我为什么要悲伤啊?”

朋友们互相疑惑地望着。

“如果你们谁不小心丢了两块钱,会悲伤吗?”保罗说。

“那当然不会!”有人说。

“是啊,我丢的就是两块钱啊!”保罗笑道。

是的,不要为两元钱而悲伤。保罗之所以过得快乐,就因为他能够驾驭生活中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