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20020600000019

第19章 走出阴霾(8)

聪明的人完全能够定期排除负面能量,而不是依靠压抑情感来解决情绪问题。敏感的心是实现梦想的重要动力,学会排除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就不会再困扰你,你也不必麻痹自己的情感。

如果你生性敏感,当你学会如何排除负面能量后,这些累积多时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消失。此外,你还必须积极策划每一天,以积蓄力量,尽情追求梦想,这是你最好的选择。

一天深夜,一个陌生女人打电话来说:“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错电话了。”对方告诉她。

她好像没有听见,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顾小孩,他还以为我在享福。有时候我想独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自己却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对不起。”对方打断她的话,“我不认识你。”

“你当然不认识我。”她说,“我也不认识你,现在我说了出来,舒服多了,谢谢你。”她挂断了电话。

生活中,大概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每一个人都难免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伤害。但是,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的人,能够在不良情绪产生时及时消释它,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良情绪产生了该怎么办呢?一些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让不良情绪流露出来,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情绪的丰富性是人生的重要内容。生活如果缺少丰富而生动的情绪,将会变得呆板而没有生气。如果大家都“喜怒不形于色”,没有好恶,没有喜怒哀乐,那么,人就会变成只会说话和动作的机器人了。

人之所以不同于机器,有血有肉、富有感情是一个重要因素。富有感情,人与人之间才能展开交流,才有心灵的沟通。因此,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硬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绪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绪的退化,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控制住了自己情绪的人,实际上是将情绪转到了内心。任何不良情绪一经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发泄的渠道。当它受到外部压制,不能自由地宣泄时,就会在体内发泄,危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因此,偶尔发泄一下也未尝不可。

受到痛苦,我就叫喊,流眼泪;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到肮脏,我就憎恶。在我看来,只有这才叫生活。

——契诃夫

接受现实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时候不幸也不是坏事,它会成为一种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动力,一种提高我们素质的因素,我们的智慧因此而敏锐,使我们最终摆脱困境。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作战胜利纪念日之后两天,玛丽·布朗太太回到她渥太华的家,站在空寂的房间里发愣。

几年前,她丈夫死于车祸。接着与她相伴的母亲去世。布朗太太这样描述当时的状况:“钟声与哨笛宣布和平的到来,我唯一的儿子唐纳却死了。我的丈夫和母亲在那之前就死了,整个家只剩我一个人。”

“离开孩子的葬礼回到家中,那种无名的空寂感,我永远难忘。没有哪儿会比家更空寂了。悲伤和恐惧让我窒息:除了学会一个人生活还要改变生活方式,最大的恐惧则是怕自己因伤心而发疯。”

一连几个星期,布朗太太沉浸在悲伤、恐惧和孤独之中,痛苦和惶惑使她茫然,不肯接受现实。她说:“我相信,时间会帮我平复创伤,但是时间过得太慢了,我必须找点事打发时间,于是我就去工作。”

“时间慢慢地过去,我发现我能重新对生活、同事、朋友产生兴趣。我渐渐明白不幸的事已经悄然走远,未来的一切正在变好。我曾经多愚蠢,怨苍天待我不公平,不肯接受现实。但是时间改变了我。”

“这一天来得很缓慢,不是几天也不是几星期,它是渐进的。最重要的是我终于学会面对现实。”

“现在,当我回首往事时,就觉得自己像一艘航船历经风雨后终于航行在平静的海面。”

有些哀痛,诚如布朗太太所亲历,大到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地步,我们也还是要接受。当布朗太太做出决定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时,她已经做好准备让时间来治愈这伤痛。

失去亲人是不幸的,我们只能接受它。我们的生活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也只有时间才能将它缝合,但是我们必须给自己时间。悲剧刚刚降临时,世界仿佛也停滞不前了,我们的悲痛却要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一定要继续上路。回忆那些快乐的往事,我们会感到幸福终将取代悲痛而到来。我们应该在内心里停止悲哀和怨恨,接受无法逃避的现实,时间自会帮助我们摆脱不幸。

减轻不幸所造成的影响最保险的途径之一,是帮助别人从而升华自己。威斯康新州的一个女人,对社区居民来说,她是一个激励人心的人物,因为她超越了个人的悲伤,带给那些有同样烦恼的人以安慰。她25岁的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阵亡。她虽然非常哀痛,却不要别人怜悯。正如她所说:“我了解那些从不知什么叫真正幸福的母亲,有些人的子女得了痉挛性麻痹,有些人的子女精神或身体残缺无法为国尽忠,另有许多女人渴望养育子女却无法生育,我有过一个好儿子,跟我度过了快乐的23年,我的余生中拥有了23年的美好回忆。因此我必须顺从上帝的意愿,尽我所能帮助那些有儿子在服军役的母亲。”

她做到了,她毫不厌倦地带给有儿子在军中服役的人和正在军中服役的人以安慰。她学会将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之中,让自己没有剩余的精力再去苦思自己的烦恼和不幸。

人生不是幸福欢乐绵延不断的旅程。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高峰也有低谷,有阳光也有阴影。烦恼不会因为我们用被单蒙住眼睛拒绝面对它而放过我们,它是人生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成熟与否跟我们对待烦恼、不幸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精神医生说:“人类通常以整体来行动……资料显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他(她)的生理、心理有着微妙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选择自己是否快乐,是否健康,因为,你能够改变自己。

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的愉快吧!这就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卢森堡

该放手就放手

人的一生被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着,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

一个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腰一根横出的树干,人吊在半空中,但崖壁光秃陡峭,当然,他也爬不回去,而下面就是崖谷。

樵夫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位老僧路过,给了他一个指点,说:“放!”

既然能够想象活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已经证实没有可能了,半天吊着也还是等死,那就只有往下跳了——不一定活,但也不一定死。

也许可以顺着山势而下,缓和一点冲下去的重力;也许半途能够碰到一棵树,那么就可以再减掉一次冲力;也许可以抓到一块石头;也许不会死。

这个故事最大的启发,是人们对未知持有的何种态度,将会对未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很多时候,犹豫不决真要比堕落还要消极。不少人在犹豫不决的边缘唉声叹气、半死不活,人格处于分裂状态。这些“惯于凌空”的人,最常用的恐怕就是自己一脸无奈的表情和那些多余的自我解释,但生命总有个期限,谁能跟生命玩角力?

凌空摆荡,浪费时间而仍然不会有结果,谁都不能在半空中支撑太久,倒不如趁自己头脑还清醒,体力还能赌一次的时候,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

跳下去,就有一线生的希望。

在人性丛林中,你一定会遇到进退两难的场面,与其夹在中间等死,倒不如停止浪费勉强支撑的精力,将全部精力付之一搏,跌下去会死,但已经无法爬上去了,就算博个万分之一的希望,毕竟还有一线生机。如果我们舍不得放开自己的双手,那么就只有等死的份了,连那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失去了。所以,在得到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舍弃,有舍有得才符合辩证的原理。

有两个农夫相约上街寻找财物,其中一个比较聪明,另一个比较愚笨。

他们俩走着走着,到了城里被火烧毁的地区,发现了一些烧焦的羊毛,就尽量地把羊毛捆好,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在路上,他们又看到一些布匹。聪明的农夫立刻把羊毛丢了,换成了布,笨的那一个说:“为什么要把捆得好好的羊毛丢掉呢?”他还是背着羊毛,一点布都没拿。

他们又往前走,看到路上有许多现成的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了,换成了衣服。而笨的那一个呢?仍然觉得把收拾好的羊毛扔掉太可惜了。

之后,他们又看到了银色餐具,聪明的农夫又换了,而笨农夫还是固执地背着他辛辛苦苦捆得牢牢的羊毛,虽然他有一点心动。

后来,他们看见了一堆金子,聪明的农夫赶紧又换成了金子,笨农夫还是舍不得放下他的羊毛来换金子。

最后,路上遇到了大雨,把羊毛淋得透湿,笨农夫不得不把它扔了,空手而回。聪明的农夫却因为捡了许多金子,发了大财。

许多时候,人们只紧紧抓住自己原有的,不肯改变,不肯丢弃。但惟有敢舍弃,才有机会突破现状,另创新机。

我们若想得到什么,首先就必须先放弃一些什么。只有放弃了,才能有得到的空间,才能有生命的转机。我们要学会权衡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作出一个取舍,该放手的就要放手,不舍得舍弃也就很难有所收获。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海明威

停止抱怨

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

有一个人,原本生活条件很不错,但是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爱抱怨。

他好像从来就没有顺心的事,什么时候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在不停地抱怨。高兴的事他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他总挂在嘴上。见到人就抱怨自己所谓的不如意,结果他把自己搞得很烦躁,同时把别人也搞得很不安,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他总在不停地抱怨。其实,他所抱怨的事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