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20020400000009

第9章 克服内心的恐惧(2)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往往会在语言的理解上产生很大的不同,在中国一个让听的人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在国外很可能发现听众对此毫无反应,面无表情,这就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造成的理解上的差异。

同人交流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文化差异,调整自己的言语内容,否则说者的语言意图将无法很好地传达给听者。

有一个中国人到国外旅游,到了一个城市,闲来无事时去游泳,不久就回来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朋友感到很奇怪。他解释道:“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简直就像芝麻酱煮饺子。”这个比喻别致而生动,和他同住一室的那个中国朋友笑了,而那个外国人却丝毫不觉得这个比喻幽默,显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原因很简单,他既没有吃过“芝麻酱”也没有见过“煮饺子”。

西方人形容某地人多、拥挤不堪的时候,常说这个地方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堪。这个比喻有些中国人可以理解,但能够欣赏其妙处的并不多,因为很少有人真正见过打开的沙丁鱼罐头,很少有人看到过一个又小又扁的罐头盒里,紧紧塞满整整齐齐的几排手指头长的沙丁鱼。

美国前总统卡特曾因说话与情境不符而陷入窘境。

一次,他把助手教给他的笑话全用上了。那时他准备出访盐湖城,他当时正被摩门教信徒授予“本年度家庭男人”称号。参谋为他写了一份讲稿,其中特别注明“加幽默”,于是助手又给他加了三四个笑话,他全用上了。然而,失败的是卡特和他的助手们并没有意识到,摩门教徒一贯教育孩子看待事物不要轻率。他的助手说:“我们站在一座圣堂里,在场的大约有两千人。卡特讲笑话时,他们只是瞪着他,呆若木鸡。”

所以说,讲话应注意对象,要区分性别、身份、地位、阅历、文化素养和性格,就是说笑话也一样,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说幽默的笑话的。一般来说,在熟人、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之间,可以开开玩笑,说些幽默风趣的话,即使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也无大碍。但倘若是上级、名人、长者、陌生人、女性尤其是妙龄少女、性格忧郁或孤僻的人、对工作或职业不满的人,说话就应该有所顾忌了。

由此可见,说话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会说话,还要看说的话是否与当时的环境相吻合、相协调。

语言环境就是指说话时所处的现实环境或具体情况。而构成语言环境的因素又有很多,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的场合、来往的对象、对话双方的各种相关因素,如身份、职业、经历、思想、性格、处境、心绪等等。

另外,经过专家的研究,语言环境还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类,也有专家将其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

所谓外环境,即指所处的地方、时空和场合;而内环境则是指当时听你说话的人,他的内心是什么状态或情绪如何,这点尤为重要。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讲话的时候,尤其是在讲重要的话时,务必“三思”,否则,一旦祸从口出,则将很难弥补。

漂亮说话,适时接受新鲜事物

不同的人所需要谈论的话题也有所不同,倘若你对着那些终日为三餐劳苦奔波的人大谈美景风光,其结果很可能是遭人白眼,他们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还会有心情与你探讨国外风光呢?不过,倘若你同他大谈“致富之道”,他必定会很感兴趣,成为你忠实的听众。所以,在同他人谈话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对方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这就要求你机智、敏锐,及时了解到对方的脾性,从而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家庭主妇见面时通常会谈物价、孩子、家庭琐事等,而商人见面时却往往会谈关于经济问题或是交际应酬的趣事。由于每一个层面的人所感兴趣的话题都是不同的,然而,无论怎样的不同,都脱离不了生活,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你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搜集丰富的谈话材料以面对不同的人。

某次聚会上,有人提起一位明星偶像,并向朋友询问该明星的情形。朋友打趣道:“你都是‘坐四望五’的人了,怎么会如此关注年轻的小女孩呢?”那人急忙说:“可别拿我开涮了!她是我儿子的偶像。在家总听他提起,我就随口问了一句‘她是谁’,结果,儿子竟然说我落伍了,所以才问你是否知道这位明星偶像,了解一下情况。”

“流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指针。当红明星、流行服饰、流行语言等等都可能成为热门话题,这种话题甚至会热门到这种地步:倘若家长要和子女聊天,就一定要知道当前那些受欢迎的歌星以及流行歌曲。否则,子女会认为父母落伍了,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同样,在办公室中或聚会中,流行的趋势或是连续剧也可能是吸引人的话题。

不过,由于各人的兴趣总有不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容易对于新的、不习惯的事物产生排斥感,所以,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应该培养开阔的观念以扩大生活话题的范围。

“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会在人脑中占据上风,对那些自己不熟悉或看不惯的事情容易产生反感。比如有些父母对于儿女出入PUB、舞厅等场合,往往感到十分愤怒,认为那是不良的休闲娱乐而强力禁止;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也可能会颇有微词。这种“拒绝接受”的心态往往会妨碍他们吸收新的知识,也会失去体验的机会。

培养开放的观念,有助于与他人快乐地交谈。多数人说话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看法获得他人的共鸣,倘若对于对方的看法,你一直反驳,将会导致对方失去和你交谈的兴致。当然了,观念开放并不是要你完全抛弃自我的价值观,毫无选择地去接受所有信息,而是建议你不要墨守成规,不要一味排斥新的事物、新的信息,一定要放开心胸去接触更多事情以增加经验,充实谈话内容。

幽默说话,轻松缓解说话氛围

幽默感是个人魅力中的重要一项。人人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幽默不但可以调解气氛,例如可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旅程变得轻松愉快,而且还是润滑剂,可以轻松缓解谈话氛围,即:当人们处于尴尬境地时,幽默往往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火车进站了,老先生掏出香烟问乘务员:“现在能吸烟吗?”乘务员说:“大爷,什么时候吸烟都行,只是在列车上不行。”乘务员笑了,老先生也笑了。笑声中,乘务员制止了乘客在列车上吸烟的行为,乘客也乐呵呵地接受了乘务员的意见,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山西万荣县以盛产笑话闻名,这一天,有两个人在争吵:“你怎么不讲理呢?”“我本来就没理,还怎么跟你讲理?”于是一场“战争”又被笑声制止了。在笑声中,有理的一方怒气全消,没理的一方既道了歉又不伤自尊。这显然要比强词夺理和直接认错的效果好得多。

有一天,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走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道时,迎面走来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高喊道:“我从不给蠢货让路!”“而我却恰恰相反!”歌德边说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笑声中,歌德把“蠢货”的头衔还给了批评家,批评家也无言以对,无奈笑纳。歌德运用的这种幽默战术,就好比中国太极中的以柔克刚,不仅达到了反击的目的而且显示了自己的智慧,从而留下了千古佳话。

这就是幽默的魅力和珍贵所在。

幽默好比温润的细雨,好比潺潺的流水,好比融融的春光,它把人与人之间的气氛变得愉快、祥和;幽默好比化学反应中的酸碱中和,往往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使剑拔弩张的双方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幽默,少几分呆板,是否会使我们的生活其乐无穷,会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呢?倘若工作中多一些幽默,少几分冷峻,是否会使工作的压力有所缓解,使工作的热情有所提高呢?倘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多一些幽默,少一些照本宣科,通过幽默增添一种融洽、轻松、和谐、友善的气氛,思想政治工作将会增加许多吸引力、说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幽默不同于粗俗的闹剧,它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幽默不是嘲笑或讥讽,因为它不会使对方尴尬,伤害对方的情感,有辱对方的自尊。幽默是一种思想的健美操,需要经过长期的思想锻炼;幽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达到一定层次的文化水准;幽默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组成因素,体现着这个人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以及文化修养。

大凡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有内涵丰富的幽默感,他们往往一言九鼎,一句抵一万句。伟大的外交家则以其幽默赢得对方的钦佩。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幽默具有非凡的魅力,能化解很多外交场合的尴尬。周恩来的幽默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的幽默语言,寓意深刻,总能深深地吸引很多人。

建国初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突然向周恩来提出一个敏感的问题:“请问总理阁下,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意在讥诮中国贫穷,靠发行钞票维持市场的运作。周恩来看了一眼那个记者,然后不假思索、一板一眼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源嘛,据我所知,一共有18元8角8分。”这个数字令在场的中外记者为之愕然。稍停片刻,周恩来进一步解释到:“中国人民银行迄今发行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主币和辅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最后,周恩来还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政府授予全权发行的金融机构,信誉卓著,币值稳定。”

货币发行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标杆,是一个国家的绝密话题,怎么可能轻易为外人道呢?然而作为一国总理,又不好将此问题推给主管单位;更不便以“无可奉告”搪塞;就算是推给了主管单位,勉强应付过去了,也未必能做出如此巧妙、如此幽默、如此机敏而具体的回答。

还有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总理阁下,中国现在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一出,招待会的气氛顿时凝固。周恩来双眼盯着这位记者,泰然自若地说道:“有!”这一个“有”字立即在全场引起骚动。周恩来接着说:“在中国台湾省就有嘛。”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内外活动中,在猝不及防的诘难下,在别有用心的挑衅前,面临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总能以其深邃睿智,丰富的经验,清晰的思维,机敏及时地反应,准确无误的语言,甚至以幽默的一颦一笑,化解难点、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意外场面,驰骋于世界外交的大道上。这就是周恩来幽默的魅力!周恩来运用的幽默之妙,的确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真诚说话,感人肺腑沁人心脾

初次见面,如何在陌生的场合中顺利交谈?一般来说,问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真诚的问候语能够拉进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一次,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到一处少年教养院,为那里服刑的青少年辅导。当他面对那些年纪轻轻的罪犯时,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

若称对方为犯人,必然会使他们产生反抗心理,这样当然不利于辅导教育;称先生,显然也不太合适,最后他开口说“误触国家法律的年轻朋友”。

不曾想,这个称呼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那些少年犯听到这一称呼时都专注地凝视着他,有的甚至还激动得哭了。辅导自然顺利而有奇效。

一句问候语往往包含三种含义:我送给你尊重,我送给你亲切感,对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十分珍惜。当我们把这三样礼物,通过一句问候语送给对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热情、开朗、风度和涵养。

一位西方文学家曾说:“只要热情犹在,哪怕青春消逝。”因此西方人见面时总是满面笑容地彼此问候“你好吗?”“早上好!”诸如此类的话,这些问候语也确实能够使我们和他人之间营造出和谐、友善、热情和尊重的氛围,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都能显示出语言调适心灵的乐趣,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与人为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它们的作用。

初次见面一般习惯用“您好”、“你好”、“久仰”等来问候他人,不过,这也并非一成不变。也有一些本来不是单纯的问候用语,却也可以在问候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言语包括:

(1)谢罪语;对不起、很抱歉、劳驾、过意不去、失礼、请原谅等;

(2)慰问语:辛苦了、受累了、麻烦了等;

(3)同情语:太忙了、不得了啦等;

(4)拜托语:关照、承蒙关照、拜托、劳驾、麻烦、鼎力;

(5)致谢语:多谢、感谢、破费、费心、拜谢等。

以上这些言语虽然也可单独使用,但若将其同日常问候用语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可以使对方迅速做出预期的反应。值得提出的是,这些问候语需要不断地使用直到很熟练,只有这样,当你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才能够及时而恰当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