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善用其心
19998000000086

第86章 最基本的修行方法(2)

所以你每天打坐的时候,一上座就要先往外呼三到五口气。你不要以为你现在感觉很舒服,就不用调呼吸了;一旦你胸闷,胃胀,肋骨痛,再调呼吸就来不及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打坐,停上半年,身体好了以后再继续。呼吸不调好,你的妄念永远降服不住;呼吸调顺畅,调匀称,不乱串了,你的思想也就清净下来了。我们现在心里想清净,但是呼吸很粗糙,气脉也很乱,杂念自然就多,也就是古人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说明了我们内在的起心动念。气是一种风,我们的呼吸顺畅,微细了,念头就如同没有风吹的树叶一样不会再摇摆了。

在调呼吸的时候,如果你还没有掌握方法,呼吸可以粗犷一点;如果掌握了,动作可以轻柔一些。呼吸调完一定要感觉胸腔很空,绝对不能有一点胀痛,包括肋骨也不能有胀痛的感觉。如果觉得有点胀,就要继续往外呼气。

调完呼吸,呼吸顺畅了,身体自然就放松了,两个肩膀自然就垂下来。如果手比较长,手心比较热,能量比较足的人,手就这样放(手掌向上摊开,分别放于两膝之上);如果手比较短,或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就这样放(手掌向下摊开,放于两膝之上);一般是两手结“金刚降魔印”放于前面,这样比较持久。

调完了呼吸,开始调意识,也就是处理意识,把意念放在眉间。为什么要放在眉间呢?因为这样能关闭六根,也就是关闭我们人体的六个大门。我们现在眼睛一闭,眼前是一片黑暗。禅宗有一句话:“无明突破,方能了生死。”这个“无明”指的就是眼前这个黑暗的无明。当六根关闭,能量不漏掉,眼前的无明才能突破。所以把意识集中在眉间,身体放松,用我们的第三只眼轻松自然地往前看,看的力度和白天我们用肉眼看东西的力度一样,同时把身体空掉,观想整个身体是一支立着的莲花,上半身到颈部是莲花杆,头部是莲花苞,观想自己的囟门像莲花一样打开。为什么要观想?如果不观想,下面的能量上来以后,会把你憋得要爆炸,要发疯,所以这时候必须观想。

如果不把意识处理好,就会坐在这个地方胡思乱想。我们的头脑习惯性地工作,思考了几十年,如果现在不让它思考,让它什么都不想,怎么可能呢?所以与其让它胡思乱想,不如给它一件事情做。通过做这一件事,它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也就是禅宗所说的“以一念代万念”,这一念就把一万个念头“吃”掉了。鉴于此,古人创立了很多法门,比如念佛、念咒、观想、背诵经文等等,都是为了对治散乱心。当达到多少年都始终专注在这一件事情上,然后再把它放下,把这个念头拿掉,把这个法丢掉,这时候才真正达到了禅宗所讲的“空心静坐”。这时候的“空”,是没有依靠一个方法,没有借助一个方法,自然达到了空灵、灵明的状态。这时候觉照就朗朗现前,真正进入了状态——入定了。

入定以后,内在的灵明升起来了,就像一盆清水一样,天上的星星,周围的花草树木全都投射到水里面,显现得清清楚楚,你的一切起心动念也都在这盆水里面显现出来。这时候就把意念放在眉间。

我们要养成一上座就调好姿势,调好呼吸,调(处理)好意识的习惯,每天打坐都要用这种方式。但这一系列全都是有为法。你要想进入无为法,先把前面的三调——调身、调呼吸、调意识,也就是三个有为法修好,灵体出去以后,开始修的才是无为法。所谓的“修”,指的就是这三调,这是有为法,有为法叫“修”。有为法修好以后才进入无为法。无为法叫“炼”。你把“这个东西”修出来以后,再来训练它,让它发挥作用,就叫“炼”。你把它找出来叫“观”——又见面了,本来就有的意思。炼什么啊?就炼这个灵体的进进出出。把它炼好以后,才证到了无师智,证到了不退地菩萨。

我一直主张大家看《净土十六观》,它讲的才是真正的净土宗法门。《净土十六观》所讲的也是把思想集中在眉间观太阳。因为刚开始你的能量不足,只能观太阳。当能量足了以后,就开始观月亮,观星星。当月亮星星观出来以后,再观琉璃。琉璃观完以后,再把这股力量观空,你和光融为一体。

你们一定要读《净土十六观》,如果不读,人家问你什么是净土法门,你说念阿弥陀佛就是净土法门,那真是大笑话特笑话了!但是,当净土十六观修完以后,确实最后又回来落在一句佛号上。我们现在倒好,整个过程不走,直接在原地上踏步念佛号,那怎么可能念得成功呢?就像我们现在的出家人一样,所谓的“修”,都是在空坐,死坐。你整个过程都没走完,坐在那个地方什么都不想,做得到吗?你自己都做不到,别人做得到吗?

我们人体也是分为三段:丹田以下到脚,丹田以上到咽喉,咽喉以上到头顶,这三段就是人体的精、气、神,也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想明白这套理论体系,一定要读《瑜伽师地论》和小乘的经典《阿含经》,这套理论在这两本书上已经讲得非常清楚。读完了这两本书,这套理论的体系你就全部通达了,就不会再说渴望修法,也不会再追求法门了。

我所讲的全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只不过我提前把这套书读完,研究完了,掌握了佛法修学的次第和步骤。有的人出家一辈子都不知道要从哪几部佛经下手,修学的理论体系一辈子都建立不起来,这道门在哪里,这条路该怎么走都不知道,非常可怜!

一个修道的人,先要把身体修好。身体修好以后,还要把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心胸气量修好,才谈得上修道。为什么说要以人为本呢?人该有的,你必须有。人该有的你没有,如果修道的话,那只是在修基础的东西,不是真正的修道。

在修行的过程中,无论生理和心理出现任何反应,都是沿途风光,都是见道的消息。修行人常常会问:“你见道有没有消息啊?”就像你快到东华寺了,必然会看到一块牌子、一个水池、一个牌坊。进入大雄宝殿之前,你会看到一个三门殿。但是,三门殿绝对不是大雄宝殿,牌坊也绝对不是三门殿。这就是沿途风光,也叫得道的消息。

当一个人有为法修完了,修成了,你才能告诉他:“什么都不要想,只要静静地坐着就行了。”否则你说这句话,只能说你是个外行,你不懂修行。禅宗的修行方法最后就是落在无为法上,但最初也是从有为法开始。

现在禅堂里面很少讲这些,因为佛教里面很少人有法可传,法已经失传了。这些法都流传到哪里去了呢?很多都流传到在家人手里,流传到国外去了。大家在禅堂里都是死坐,空坐,都是从一百层大楼开始修炼,这岂不可笑?你就是从一百层开始,炼一辈子也是什么都没有。禅堂的起点就是一百层,这意味着能做祖师的人才能进禅堂,在禅堂里住上十年、二十年,出来后个个都能当祖师。所以做不了祖师的人怎么能进禅堂呢?在禅堂里讲基础的东西,那就失去禅堂的意义了。

这些基础的东西是在哪里完成的呢?都是在法堂里听法的时候完成的。法堂里讲的你掌握了,修完了,才能进入最后一重殿,也就是禅堂。我不是讲过吗?过去祖师建寺庙的格局,第一重殿就是天王殿,或者哼哈二将殿。一进门,通过四大天王的威慑,把你在世间上所有不好的思想、言行和习气全都丢在山门外,不允许你带到寺庙里面来。

第二重是大殿,你开始学习佛门的规矩、仪轨、唱诵。这些学好以后,才有资格进第三重殿——法堂——去听佛法,学见地。见地掌握以后,接着是过第四重“名利殿”。现在中国的寺庙已经没有名利殿了,只有日本的寺庙还有。一个人的见地、理论已经非常圆满,佛学知识也非常渊博,已经辩才无碍了,可是还有世俗的名利心,包括成佛的名利心(成佛也是一种名利心、功名心),所以还要在名利殿里把这些都放下。等你穿越了名利殿,就到了最后一重殿——自在堂,也就是禅堂。在禅堂里面就得大自在,了生死了,所以才叫“自在堂”。这时候在禅堂里一呆十年、二十年,出来,就成就了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