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善用其心
19998000000037

第37章 世间万物皆是身心灵的显现

2008年12月25日

D:我来自我点评。我的性格特点是跳跃式思维,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一个点上,没有逻辑性。最大的缺点是不渴望进步,假修行,装腔作势,不敢敞开自己,不能对自己残酷。

师:你的自我认识很到位。确实如你所说的那样,跳跃式的思维。把你看作属于任何一个类型似乎都不对,但都有。你有没有给自己的将来定位?

答:有。我想弘扬佛法,传播真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佛法,了解真理,从人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走上回归之路。

师:你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自律性很强,自觉性也很强。你有自己一套做人做事的准则和方式。你不喜欢干涉别人,也不希望别人干涉你。也就是说你不管别人,也不让别人管你。但你从来不会越规,因为你本身的自律性很强。

问:这种人是不是只适合做一些独立性的工作,不适合与人打交道?

师:你出家出对了。如果你不出家,你的职业是属于搞艺术和文化这一类型的,在这方面你会有辉煌的成就。你不适合跟具体的人与事打交道。你内在的两种力量非常极端,一会儿很感性,一会儿很理性;一会儿跑到心灵上,一会儿跑到头脑上;一会儿是女人的个性,一会儿是男人的个性——真的是无所住而生其心,非常适合出家。

总体来讲,你还是生活在你自己心灵的空间里面。叫你做一件具体的事情,你会做得很好。你不会随众,但也不会破坏和合。实际上许多学佛的人都有这种倾向,佛门的空间、佛学的理念正好契合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通常,男人使用的是头脑,女人使用的是心灵。男人从头脑进入心灵是一种升华,女人由心灵进入头脑也是一种升华。但是,一个俗人是很难由此到彼的。如果能这样,他内在自然充满了均衡与和谐。也可以说修到这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世出世间的规则都会把握得很好。

世间的事用的是头脑。出世间的事用的是心灵。要开发我们内在神性一面的力量,使用的是心灵,必须把心灵的这扇门打开。世间的学问皆是头脑、思维、逻辑的学问,所以很多学问都是头脑创造的。但是诗歌、文艺是从灵性中迸发出来的。为什么说女人的直觉比较准确?因为她活在自己心灵的空间里面。而男人使用的是头脑,是逻辑思维,所以他们的直觉比女人的要逊色得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使用灵性的力量。西方人则倾向于使用头脑。

我们学佛的人通常说“开智慧”,指的就是把心灵的这扇门打开。“去掉我执”指的就是去掉头脑思维的这一面。实际上,一个高素质的人,或者说一个有成就的人,这两种力量都合二为一,并且都发挥出来了,当他走进殿堂,他灵性的大门自然打开。

一个学佛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定位在某一类型上,他应该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的是与不是只能透过宇宙的万物来看,用宇宙的万物来比喻。

一个得道的人,他的内心非常像个小孩,真的是瞬息万变,情绪忽高忽低,就像你刚才评论自己的一样,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型,好像样样都沾一点儿边,但又不完全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一个得道的人任何时候都处于警觉状态,对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都清清楚楚,全部带着觉知。

几个晚上听到你们的自我点评,我非常高兴。你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非常到位,超过我的想象。我原以为你们对自己的认识达不到这个水准,没想到,确实没想到!你们能做到这样,对自己的点评,对自己的认识能这样到位,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你们的未来是非常光明,非常明了,而且是非常正确的。

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方向。所谓让自己的前途事半功倍,首先对自己要认识到位,然后把认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改变自己,在实践中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用头脑真正用到了极限,就进入了心灵;用心灵达到了极限,又和头脑相应。怕就怕我们处在中间原地踏步,哪一类型都不是,都没有突破,更不用说走进去,再走出来了。头脑的终点是心灵。心灵的终点是头脑。我们修行的第一步是先深入经藏,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也就是通过“戒定慧”进入灵性里面。通过灵性,在发挥它的力量的同时,又到达了头脑——如此才叫做圆满。但是在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知识就是知识,智慧就是智慧,头脑就是头脑,心灵就是心灵。而对于已经合二为一的人来讲,他只有用,已经没有体,没有相了。如果问他的体、相在哪里,是什么,只能用佛教的话来讲:山河大地、飞禽走兽就是他的体,他的相。

就像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比如这个阶段非常喜欢整齐,到了另一个阶段又非常喜欢自然(自然就是无为,整齐就是有为)。这说明我们的力量进入了头脑,或者进入了心灵。心灵里面是自然的。而头脑里面是整齐的。所谓的“规矩”、“制度”全都是头脑的产物。头脑能接受制约。心灵则喜欢无拘无束。只有头脑和心灵有机地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