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其心无住
19997900000078

第78章 修行的秘笈(1)

问:打坐时出现头胀、晕眩感,是不是用功的方法不对?

师:为什么你想到的是方法不对,没想到是对的呢?

问:因为不知道出现这种状况对不对。

师:既然不知道对与错,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错,而不是对呢?像这一类型的人修到一定高度就很难再提升了。幸亏他还没有入道,没有与那个力量沟通,一旦与那个力量沟通有了感应,他会把出现的种种现象、境界和反应都往坏处想,这就是根器不够。修行人一旦得到宇宙的力量,如果心理素质不够,你想这是偏差了,这股力量就导致你走偏差,你想这是好现象,哪怕你已经走错了,它仍然会纠正过来变成好现象。整个三界内外的游戏规则佛祖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靠心来引导,靠心来起作用,都是心造作的结果。你想将来能成就,将来你就能成就;你想将来成就不了,如果这种暗示的信息储存多了,将来你就成就不了。每起心动念一次就给自己暗示一次,储存一次,就像按电脑的储存键一样。比如你想开山建寺,如果你想:我肯定有这个福报,我有的是钱,肯定能把庙建起来!你不停地这样起心动念,给自己输入这种正面的信息,心灵如同磁场,就能把三界内好的信息招感过来帮你达成心愿。而根器不够的人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会想:我盖不了庙,我的福报不够,我没有护法。他不断地这样起心动念,不断地储存这种负面的信息,本来他的护法和福报已经够了,由于他不断地给自己输入负面的信息,逐渐把正面的力量削弱,导致最后只剩下负面的信息,于是他就真的福报不够,没有护法,盖不了庙!尤其是修到二禅的人,他的内心已经有了一定的吸纳功能,能把宇宙的力量吸纳过来,这时候的起心动念非常关键,如果起了心,动了念,就会构成因果。专注的当下就是力量。

一路走来岂能没有沿途风光?沿途风光是正常现象,不存在好与坏。为什么你偏偏给它下定义,说它是坏事呢?一切都是沿途风光,不能用好坏给它下定义。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根器。这种人散发出的信息永远是负面的,他总把人想得很坏,把事情想得很糟糕,把明天想得很暗淡、很渺茫,很少往好处想,正面想,所以产生不了正面的信念和信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灵魂来自很低的层次,前三世投胎时身份、等级都不高,他会受前三世的影响。如果前三世都是天人等级,这一世他就会非常自信,甚至自信得发狂,任何事他想到的都是好结果。这种人直言快语,处处散发出单纯、阳光的气息。一个人之所以内心阴暗、阴沉、狡猾,是因为前三世都在三恶道里,所吸引的都是负面、阴性的力量,这一世即便做人,仍然带着前三世的信息,并会依此信息而为人处事。

一个团队里如果负面的力量占强势,这个团队做事就非常吃力,处处被动,难以成功。如果团队里面都是乐观、向上、阳光的人,做事的成功率就非常高,前途就会光明,充满希望。你起什么样的心念,必招感什么样的结果。一个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他多么努力勤奋,他的智慧何等超群,即便成功了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地不正,果即不正。

既然你标榜自己有信仰,为什么你不相信自己信仰的对象呢?比如信基督,就应该深信基督会保佑你;信释迦牟尼,就应该坚信佛祖会保佑你。可是你为什么不信呢?究其根本,你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你所谓的信仰只是迷信,你真正信的是自己。佛教讲,一个人真正建立了信心,即是“信心成就”,信心成就意味着他不会再退转。但是,树立真正的信仰对当今的修行人是最难的,都是今天信这个,明天信那个,不断地改换门庭,一生都如此,这就是凡夫!除非你真正得道了,你对自己的教主才会深信不疑,不会再改换门庭。让一个凡夫有真正的信仰谈何容易!如果门庭换得慢一点,把修法的时间拉长一点,或许你就得道了,就不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捡一个丢一个。但是多数人都相信自己很聪明,这个法门修一阵子没感应就换下一个,不停地换,所以一路走下来哪一个都不信,而且总有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没有错:我信了他很多年,他的法我也修了很多年,可是没感应。他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如果按过去的标准来鉴别大家的信仰,在座的没有一个对我们的教主,对我们的明师有真正的信仰。

如何鉴别你对你的信仰是否坚定不移呢?如果你信释迦牟尼,为什么要看耶稣、老子、孔子的书?如果你信耶稣基督,为什么你要看释迦牟尼的书?如果你信万行,为什么要看其他法师的书?说明你对他们都不相信。只要看第二个明师的书,说明你对第一个明师已经不信了,起码不是深信,按过去的鉴别标准就是这样。过去的人追随一个明师,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明师的书,他信这个教主,绝对不会再看第二个教主的教义和教理。但是今非昔比啊!

就万行而言,凡是世界上公认的几个教主的书我都看过。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信仰的不仅是释迦牟尼,还有耶稣基督、默罕默德。我心灵的空间只能容纳一个教主,为什么却容纳了那么多?说明我心灵的空间已经一分为二,为三,为四,为五了,我对释迦牟尼不是虔信,我的空间没有完全留给释迦牟尼一个人。你们也是如此。你们读了多少明师的著作?不都是几十本,甚至更多?可见你们内心究竟信哪一个明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了。就像当今这些大师的书,万行哪一本没读过?只要稍有名气的全读过。可见我们信仰谁呢?谁都不信仰,只相信自己。所以,碰到明师不要说你信仰他,那不过是骗自己罢了,你是骗不了明师的,明师知道何为信仰。

在2000年以前我没有看过第二个明师的著作。2000年出关以后,我自认为悟到那个东西了,才开始看其他明师的著作。在2000年以前我就认一个明师,就看他一个人的著作,就认他一个人的思想,就学他一个人的法,就唯他命是从。因为你的心灵空间有了一行就不能有万行,有了万行就不能有一行。如果你这个空间有一行还有万行,甚至还有三行、四行,结果力度不够,哪一个的力量都达不到。因为心灵的空间就这么大,一旦把它分割成若干份,力量就分散了。2000年前我啃的一部著作就是《五灯会元》和几部基本的经典,比如《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等。

就像谈恋爱一样,你心中同时装着很多帅哥美女,你的感情怎么会专一?你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爱情?没有全心全意去爱,又怎么可能得到全心全意的爱呢?自以为聪明,周旋于几个异性之间,以为得到他们了,这恰恰是你的悲哀之处,你的无明正是从这里显露出来!在座的哪一个曾经把一个明师的法一口气修上三年的?没有!只有万行一人,找不出第二个。直到2000年我都只修一个法,一口气修了十二年。可是出关以后我拜访了十几个明师,他们的法我十天半个月就修完了,最长的半年也修完了。因为我曾经专修一法十余年,已经掌握了专一的技巧,所以再修任何法都很快。

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把心专注在一个法上真正修学过,所以即便给你再高的法,你也无法专注其上,你也修不进去。对一个凡夫来说,想专注在一个人身上,一个法上,真是太难了!但一个成就的人一定是一个专注力极高的人。能专注在一个法上走过来的人一定会成就。在座的可以自问:我心中装了几个明师?我研究了几个教派的经典?我研究了几个大师的著作?我修了几个法门?

为什么过去的丛林要秉承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必须有所证悟才能出去参学?因为这时的你已经开了法眼,能辨别真假邪正了。参学本身还包含了“较量”的意思,一是把你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别人印证,就像学会了武功要出去跟人过招一样;二是与人切磋武艺能得到别人的指点,增长自己的功力。可是现在的修行人越来越浮躁,今年出家,明年就出去参学,甚至当年就出去参学了。可是你刚出家,要基本功没有,论打坐不会,佛门的仪轨也不懂,佛家的经典更是一本都没有研究过,道理一窍不通,你拿什么跟人家过招,拿什么让人家给你印证?到任何一个丛林参学都必须讲开示,通过讲开示才知道你的等级,了解你处在什么阶段,需要什么指点,是否修偏差了,哪里出偏差。可是叫你讲,你什么都讲不出来,什么都不会,你出去参什么学?岂不是有辱师门!接触你的人都会疑惑不解,你的师父修行那么高,学识那么渊博,为什么教出来的徒弟这么差,师父的优点一点都没学到?

刚开始学佛修道不要急于求成,先把自己的恶习、缺点慢慢消除掉,弥补不足的,去掉多余的。学佛不要把自己变成受者,应该把自己变成施者。施者比受者更有智慧,更有福报。成功的人都是以施者的身份而不是受者的身份成就的。撑起这个社会的是施者,不是受者。这个社会的主流群体也不是受者。就像我们东华寺,能撑起它的是施者,绝不是受者。你在做施者的同时,既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如果你是个受者,既不能成就别人,更不能成就自己。学佛的人整天喊福报、功德、智慧,你只是个受者,何来的功德、福报与智慧?

还好,我们东华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施者。你们的能力、智慧、胆识、魄力、心量,只有以施者的角色才能锻炼出来,只有以施者的身份才能获得成就。你想拥有智慧,拥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美好的情感,都只能从布施中获得。如果你是个受者,不可能获得这一切。你想别人认可你,崇拜你,爱戴你,追随你,你不是一个施者又怎么可能呢?想让人敬重你,抬举你,高看你,你也必须以一个施者的角色存在。哲人们悟到一个真理:精明的人考虑自己的利益,智慧的人考虑他人的利益。施者永远比受者有福,比受者更受人敬重,比受者更有价值。每个领域的成就者都是以施者的面目存在,他们在施的同时就是在受。如果你选择先做一个受者,你必将一无所获,无一是处。这就是道的规则,宇宙的规则,也是成功的秘笈。施就是受,就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