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19997800000011

第11章 修行的四个阶段(1)

修道之人,未明心,皆是盲修,未见性,皆是瞎炼。如此说来,我们在座的都是在盲修瞎炼!明心的人即是“开眼”的人,见性的人才是修炼的人。

“心”是“明”,“性”是“见”。未明心,何以见性?为什么祖师不说“明性见心”呢?大家平时静坐的时候,是否参究过这个话题?既然都是在盲修瞎炼,我们所谓的修行岂不是背道而驰?

有的人说,这一世成就不了,先种下一颗种子,待来世成就。在这里我可以大胆地告诉大家一句:你没有明心见性,连种子都种不进阿赖耶识!既然种子没有种进阿赖耶识,来世又怎么可能接着修呢?

我们大家这一世能闻到佛法,又能修行,实际上在过去的某一世,早已经把种子种进去了。也就是说我们大家在某一世早已经明心了。如果没有明心,种子是种不进去的。既然种子没有种进去,来世就不可能受用。这一世我们能受用,是阿赖耶识里的种子发芽了。

既然我们大家曾经明过心,为什么现在又迷失了呢?为什么还没有脱离贪嗔痴呢?并非明心见性的人就已经把贪嗔痴修干净了,他还会有贪嗔痴,只不过是很微细而已。再重复一遍:明心见性的人仍然有贪嗔痴,只是他做得了主,当贪嗔痴出现的时候,他马上能觉察到,不被贪嗔痴所转。

我们之所以被贪嗔痴转,是因为觉察不到贪嗔痴的出现,往往事后才醒悟。古人说得好:明心见性以后,慧眼才打开,这时候才是修炼的开始。

实际上古人把“明心”列在“修”的层次,把“见性”列到“炼”的层次。修与炼、明心与见性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大家不把“本来面目”修出来,如何去训练本来面目?所谓的“先修后炼”,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大家说:我炼的是这颗心。我问你,你见到这颗心了吗?你肯定会说:没见到。既然没见到,又如何炼这颗心呢?你要训练一匹野马,首先要找到这匹野马啊。

实际上我们现在还处于修心的阶段,什么时候你把这颗心修出来了,见到它了,才知道如何正确地、有把握地炼这颗心。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又如何避免自己的缺点呢?

道教通常不讲“修炼”,而讲“修养”。实际上“修养”与佛家讲的“修炼”是一个意思。“修”是找到它,“炼”是掌握它,运用它。道教讲“养”,也是要先把这颗心修出来,抓住它以后再慢慢地培养它。为什么要培养它呢?还是为了让它起大用,也即佛门里讲的“生妙用”。

为什么那么多学佛的人智慧打不开,做人做事一塌糊涂呢?就是因为没有把这颗心修出来,更没有把它掌握在手里,学会运用它。需要智慧的时候,它不出来;不需要无明的时候,它却跑出来!所以我们才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自己。

大家听了这段话,对自己多年的修行是否感到好笑?甚至在座的有的出家十几年了,有的学佛二十几年了,还是处于盲修瞎炼的阶段!都是如此,我怎么教大家学佛呢?怎么教大家炼这颗心呢?

大家往往误以为烧烧香,拜拜佛,就是修炼,实际上这些与修道毫不相干。想了脱生死,必须明心见性!

很多学佛的人开口闭口都想“了脱生死”。处在盲修瞎炼的阶段,怎么可能了脱生死呢?怎么了?怎么脱离六道?因果不了,是无法脱离六道,从六道中解脱的。

大家学了一些佛学知识,都知道要“了脱生死”。但是,大家是否考虑过、参悟过你们要了脱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生?妄心未死,故会生。为什么会死?未跳出三界五行,故会死。

有一句话我曾经讲过好多次:你诵经、拜佛、观想、持咒,不把这个力量渗透进阿赖耶识,丝毫作用都没有!没有储存进阿赖耶识,智慧怎么会出来呢?从哪里打开呢?你掌握了如何把种子储存进去,就会知道如何把智慧打开,拿出来使用。就像你能把一道门打开,同样也会知道如何把这道门关上一样。这是学佛的一个阶段,并非学佛的根本。

大家说学佛的根本是什么?谁能回答?(答:“成佛,了脱生死。”)人啊,未必能了脱生死!要想了脱生死,必须经过“明心见性”这个阶段,再继续往里面深入,才能了脱生死。了脱生死以后,再继续修下去,怎么样?成佛!

大家现在修到哪个阶段了?(答:……)盲修瞎炼的阶段!与道不相干,背道而驰啊!我们念佛、打坐,苦苦地求道,折磨自己的身心,原来所做的一切都与道不相干,都是在盲修瞎炼,你们听了是什么滋味?

你们到别的明师那里去,许多明师会给你们授记,说你们是某某菩萨再来,某某罗汉再来,你们已经是罗汉了,已经了脱生死了!结果到万行这里来,给你们一印证,原来还处于盲修瞎炼阶段!人家说你们快成佛了,万行说你们啥也不是,盲修瞎炼,与道相悖,你们会怎么评价万行呢?——万行没有开智慧!

你们以为自己吃斋、念佛、诵经、打坐、拜佛,就是在修道吗?就能入道吗?就是在道里吗?差得远哩!要学法就要学真法,要修道就要修真道!将来大家出去讲法的时候,就要讲真法!

也许大家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但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想求法,想修道,总有一天能理解我今天对你们所说的话。哪怕在座的有一个人能理解,也不枉费我今天讲了这番真话。

前些天我在广州待了一个礼拜,见到一些信徒,他们说他们如何如何信仰万行,对万行多么有信心,多么崇拜,要跟万行修行……等他们说完,我把他们混账了一顿,第二天他们就不再来了。他们真的相信万行吗?真的对万行有信心吗?你不了解我,怎么会对我有信心呢?你们对佛不了解,怎么可能对佛生起正知正见,达到正信呢?可以说在座的都是处于迷信阶段!

我到任何地方,从来都自称是“信”佛的出家人,不敢自称是“学”佛的佛教徒。因为不了解佛,在内心对佛都是妄加猜测。实际上无论你如何猜测,从佛的角度讲,都是错的。就像你没去过英国伦敦,没见过伦敦是什么样子,无论怎么想象都不可能是伦敦的样子。

我们常说别人搞歪门邪道,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歪门邪道上。你没有入道,在道外,都是“外道”!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怎么可能产生正信的信念呢?

你们凭着一种很深的、执著的、迷信的信念在往前走,使尽全身的力量往前冲,结果冲的方向都不对!讲到这里,我又想起曾经来我们这里住过的,辽宁鞍山的三个比丘尼。她们当中有两个用功非常勇猛精进,每天诵经、打坐、过午不食。另外一个在别人眼里则非常自由散漫,无拘无束,没有发勇猛精进心。

当她们和我见面的时候,我看那个比丘尼的头不一样,她内在的莲花已经快开了。我问她每天是怎么用功的,她说:“我也不知道怎么用功,每天都是晃晃悠悠的,也打打坐,也念念佛,但从来没有带着很强烈的欲望在打坐、念佛。”

那两位很用功的比丘尼也说:“我们经常看到她在睡觉,随随便便地东走走,西走走。而我们两个每天都拼命地用功。为什么她的体验要比我们两个的好呢?”

实际上那个比丘尼已经不执著在有形有相的方法上了,她已经明白修行的关键是要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而打坐仅是把握自己起心动念的方法之一。

实际上修行不是让你发勇猛心、精进心,而是要发长远心。许多发勇猛心的人都还俗了,不紧不慢的反而还在出家。跑步,能坚持多久?只有走,才能坚持到底。到最后的冲刺才需要勇猛心。修行可以给自己定时间、定数量,每天坚持两三个小时,三年五年下来,就会有成就。

大家打坐的时候,往往喜欢把自己关闭起来,与人群隔开,不受外界干扰。闭上眼睛浑浑噩噩地坐上两个小时,就误以为自己今天在修道,修得很好了!其实大家根本就没有明白,也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在剩余的22个小时里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修行,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根本不应该把修道局限于打坐。譬如在接人待物的时候,大家的内心肯定会有反应,会有想法,如果能在当下的一刻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在修道!

你们每天诵那么多经,拜那么多佛。从现象上看,你们是在修道;从实质上看,你们的心没有专一,妄念没有消除,没有与道相应,都不是在修道。但是,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往往都是从现象上去判断。

那三个比丘尼来到我面前时,我说:“这个比丘尼比你们两个修得好!”那两个也承认她修得好。但是心里总有点不服气,因为找不出答案。为什么她们两个也知道另外一个修得好呢?因为她们三个人的关系比较好,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这两个比丘尼也认为自己的境界没有那个比丘尼的境界高。

守不住自己的心就无法明心。见性之前必须先明心。因为“明心”是入道的钥匙。当你通过“明心”这把钥匙,把“道”的大门打开以后,才能见到内在的自性。

人们都说六祖的境界比神秀的境界高,都把神秀否定了。实际上神秀的境界一点也不比惠能的境界低,只是神秀当时错解了五祖的意思。这也可以说是神秀的命!是他命中注定不该拿到五祖的衣钵。而惠能有这个福气拿到衣钵,成为一代祖师。

在座的是不是都读过《坛经》?当时惠能是看了神秀的那首悟道偈后,在他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受。我相信,如果是惠能先写,神秀看到惠能的悟道偈后,再写自己的感受,可能结果会不同!大家都知道一个规律:后来者居上。后面的人永远比前面的人高明。

实际上神秀讲的是修行的方法,惠能讲的是修行的结果。按照神秀的方法去修,就能达到六祖所说的那个境界、那个结果——“本来无一物”。

惠能当时已经超越了修行的阶段,得到了结果。神秀也已经得到了结果。可是他当时讲的不是结果,而是如何修道。当时五祖叫寺内大众都把自己修行的心得、体悟写出来。神秀写的是修行的方法、过程,没有讲修行的结果。而惠能没有讲修行的方法和过程,直接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