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那是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准备出版《菲士利人》三月刊的日子。
当时我正在为提高那些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市民的觉悟、帮他们重新振作起来而头疼。
我的灵感来自喝茶时一个小小的辩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他就像火花一样在我脑中一闪!是的,孩子是对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的人——把信送给加西亚。我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并毫不犹豫地把这篇没有标题的文章登在了当月的杂志上。
第一版很快告罄。不久,请求加印《菲士利人》三月刊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一打、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我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般的轰动,他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些材料。”
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竟然也发来了一份电报:“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形式印刷的关于罗文的文章……请报价……封底有帝国快递广告……用船装运……需要多长时间?”
我给了他报价,但是我们最快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印刷设备十分简陋,印制10万册书是一项骇人听闻的任务。
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他居然销售和发送了近50万这本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送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它已被翻译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
正当丹尼尔先生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恰巧也在纽约。他受纽约政府之邀来访,丹尼尔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纽约。于是,亲王也看到了这本小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丹尼尔先生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版它的。亲王回国后,命人把此书译成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
其他国家也闻风而来,这本书从俄罗斯流向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在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都会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俄罗斯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这篇文章又有了日文版。
后来,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迄今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已经高达四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再没有人获得过如此成就,也再没有一本书的销量达到了这个数字!
整个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的事件构成。
阿尔伯特·哈伯德
于191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