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1985800000041

第41章 准备往生 生病示寂(3)

老法师往生及往生后法体的变化,是一个圆满的示现,七天的悼念,是法师对众生最后的一次法布施。

老法师用他一生的修行,成就的不仅是我们看得见的五彩舍利,更是千秋流传的精神舍利!

尾声

持一句佛号 回家

2010年7月18日。是报国寺举行21天首届夏安居研诵《华严经》法会圆满的第二天。

乐至报国寺常住,按照昌臻老法师 “骨灰捣碎,加白糖、面粉撒林中,与众生结缘,并偿夙债” 的遗愿,在几百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将老法师骨灰普撒于报国寺内,与众生结缘。

尘归尘土归土。

老法师用一生的修行印证了太虚大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说不虚。他用行动教诲我们,学佛先学做人,人成即佛成。

昌臻老法师靠自己的愿力和阿弥陀佛以及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已经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老法师一生修行就此圆满了,而我们芸芸众生呢?

今天人类的科技越来越辉煌,而灵性却越来越黯淡。人们的烦恼越来越重,内心的冲突、脆弱与无助也一天一天被推向极致。

人都具有丰富的心灵故乡,只是忘了这个事实。尤其被物所役的现代人,似乎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探究它了。

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座精神的家园!

让我们按照佛陀的教诲,放下放下,放下万缘,念佛回家。我们不是没有家,而是有家不回啊!

当一个老人用他的一生去实践、弘扬净土法门,最终把佛法的真理、往生的事相,真实不虚地示现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让我们沿着佛陀所指示的回家之路,持一句佛号,回家吧。

佛心一片不染尘

——后记

当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面对昌老的四众弟子、家属寄予的厚望,唯怕自己这支瘦笔,不能如意书写出大家心中的师父。几个月来,压力使我不敢有一丝松懈。

为更好地表达昌臻法师一生,怀着感恩真诚的心,从去年搜集资料开始,前后大约一年。沿着昌老的足迹,我们采访与法师有关的亲朋好友弟子,先后去了彭山、西充、都江堰、西昌、乐至等地,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之后便是看法师视频、听录音、读杂而多的文章,天天浸润在昌老智慧的开示里,契入在他的生命行程里。对昌老史料的搜集阅读和印证,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我想把老法师自觉生命完成的过程,一个求道者的次第通过文字真实地传达给读者。

纵观昌老的一生,可以作如此概括:巧把尘劳做佛事,佛心一片不染尘。老法师时时开示弟子,我们要在生活中,深信因果、严持戒律、弘法利生、往生极乐。而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在生活中历事练心,不断地战胜自己,把一颗凡心净化成了一颗佛心,坚定不移地走向定慧道场,向我们示现了:深信因果、持戒念佛、弘法利生,就能往生西方极乐的殊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对于昌老一生而言,我只能用司马迁引用《诗经》上的这几句话,才能表达我的追思仰慕之情。

在因缘具足后,我开始提笔。闭门几个月来,除了偶尔外出采访,几乎每天都做一件事情:写作、印证史实;印证史实、写作。我生活的重心几乎只围绕写作而做,听任思维的停与流来作息,全然没有了正常的规律。在昌老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有浮泛之时,便在家里绕佛静坐,以期让自己的心性能贴近昌老。实话讲,如果没有缘分、愿心、毅力和昌老的加持,很难按时完成此书。

就本书的风格而言,我力图在传记风格的基础上做到史料性、纪实性、可读性有机相融,我不知道我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不在意他人的言说,只在于心之所安。

不过,这本书要说是我个人的创作那是冒犯。

我首先要感谢法师留下的智慧开示和文字资料,感谢报国寺常住和老法师的弟子们对我的支持与信任。他们热情地给我提供珍贵资料、审阅书稿,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达我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法师的兄弟姊妹和侄儿侄女们,他们为我的采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支持。要感谢林成高先生、赵启林女士,他们的邀请让我有缘写作此书,并在我采访搜集法师资料的前期,帮助寻找和安排采访对象,印证史实,为本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后期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在此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同时还要感谢接受我采访过的所有人,无论是法师的家人还是他的四众弟子,无论是他曾经的领导还是同事,他们都热情无私地帮助我。尤其是老居士李多林,身患重病躺在床上,听说是为作老法师的传,不顾病痛,坚持和我交谈,让我很感动。还有王义、惠昌田、刘咸光等老居士,热心地为我提供了不少法师感人的故事和图文。

还有那些我参考到了的资料的作者和编辑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老法师的过去,在此一并感谢;同时,要感谢槐轩后人刘伯谷老人对本书中涉及槐轩学派内容的肯定和审阅;感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恕豪教授,为该书辛苦编校撰文;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细心帮我录入资料的朋友张同萍;对在此书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劳动的所有参与者,也奉上我的谢意;我还要感谢家人和姐姐们对我的理解照顾。大家的善心爱意,功德无量。

最后,我要感恩我的父母谭显荣、罗芝明二老,感恩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让我能借假修真。我更要感恩我的恩师——已故的宽霖老法师,我说过,如果我学修中有什么收获,那皆由他而来。

20年前,他引我入佛门,第二次见面,便将我皈依,并为我开诵《佛说阿弥陀经》;1990年赠我的书法作品,上面就书写着彻悟禅师名言:“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赅八教”和经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给我留下的经书是:清道光年间重刻的《净土资粮》《弥陀要解》;民国时期金陵刻经处首印清同治五年重刊的《净土四经》;民国时期成都佛化印书局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和一本手抄的《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等,这些珍贵的经书已经泛黄,流出时间的颜色。

这些净土经典,对当时的我来说,难入其门,就这样被我珍藏供奉在我的佛龛前,然后自己就在红尘中随业流转。随着师父的教诲和时间的推移,我仿佛明白了师父的苦心用意,知道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和要走的路了。我想没有师父对我的教诲和加持,也就没有写这本书的远因。

所以,这本书,是一件千补的百衲衣,使它成为有益于人的珍品者,是以上诸多善知识所提供的精美材料和帮助,而我,只是一个缝工的角色罢了。我相信将来,会有人发心,在此基础上,写出更出色的昌臻法师传。

最后我要说的是,由于自己接触的资料有限,认识有限,学修有限,加之采访的对象都是凭记忆在讲述法师的过去;而不少受访者年事已高,对往事的回忆已只剩点滴,相互所讲的相同内容多有出入,虽然经多方印证才加以使用,但书中仍难免挂一漏万,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误。诚望四众发现后,予以指正,给我微博http://weibo.com/sahala2010留私信,我将在有机会的时候进行修正。

我希望这本书能为现今浮躁的人心带来一抹清凉,让昌臻老法师的德性光芒,烛照幽暗的人心。

作者 谭天

第一稿 2010年08月于成都

第二稿 2010年12月于成都

第三稿 2012年06月于成都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