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威远古今:陇西旅游导游解说词
19840300000018

第18章 堂号

历史上的名门望族都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某一家族,后来演变成祠堂的名号。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姓氏的另一个标记,标志着家族的家史和荣誉。它产生的宗旨大概有四种情况: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孙继承发扬先祖余烈;四是祖籍的发祥地或祖根。堂号出现最多的是在祠堂,通常还伴有堂联。

此外,也还出现在家谱、神主或墓碑之上。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家族祠堂的出现可以上溯到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当时每一个氏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徽号,近一点也可追溯到隋唐时代的文人以堂名命为室名、书斋名和对郡望的推崇。从现有文献看,唐代文人为抒发情怀、展示情趣而喜欢选取若干文字,加上堂字,以作为室名或斋名。其中著名的有杜牧的“碧澜堂”、元载的“元晖堂”、裴度的“绿野堂”等等。在唐代,文人好标郡望,成为一时风尚。郡望也称地望、族望,以致有“爵位不如族望”的说法。

曾有位名叫李稹的,官至怀州刺史,在给人写信时,也只称陇西李稹而不称官衔。更有甚者,韩愈的家乡据现在考证为河阳(今河南孟县),但仍自称昌黎,因为这是郡望。郡望也是后世各宗族所标堂号的主要来源。

堂号中所使用的“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同姓族人。同时隋唐之后,人口繁衍加快,年久族盛人多,因故迁徙流离,为不忘本源,永记世系,那些自认为名门望族之后的后人们大多在姓氏之前冠以郡望,如题于祠堂之上,就成了堂号。

综观文献史书,堂号的命名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为有明显的姓氏特征,另一种为没有明显的姓氏特征,两者之中,以有姓氏特征者为最多。在有姓氏特征的堂号中,使用郡望是最普遍的。而郡望堂号又分为使用发祥之郡的郡名和使用望出之郡的郡名两种,有时这二者不太好区分,但对于一些较为明显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如李氏“陇西堂”、王氏“太原堂”、杨氏“弘农堂”、徐氏“东海堂”、刘氏“彭城堂”、萧氏“兰陵堂”、何氏“庐江堂”、姜氏“天水堂”、戈氏“临海堂”、陶氏“济阳堂”、伏氏“济南堂”、柳氏“河东堂”、赵氏“天水堂”、黄氏“江夏堂”、周氏“汝南堂”等,都是使用发祥之郡的郡名,而黄氏“上谷堂”、王氏“山阳堂”、刘氏“弘农堂”、周氏“河南堂”、赵氏“金城堂”、徐氏“高平堂”等,虽也是郡名,但都是望出之郡,就连知名度最高的王氏“琅琊堂”,也是望出之郡。有时一个姓氏并不止一个发祥之地,如伏氏还有“太原堂”,萧氏亦有“广陵堂”,徐氏的望出地堂号就有“东莞堂”、“高平堂”、“琅琊堂”、“濮阳堂”等等,其他一些大姓,如王、刘、黄、周等则更多。

除了郡望之外,拥有明显姓氏特征的堂号还表现为根据先人的德行、操业、功业、科第、字号、著述、封谥、居住地、室名、书斋名、以及嘉言懿行和传说命名,以示家世显赫,或藉以弘扬祖德,启裕后人。如李氏“青莲堂”,取名于唐代诗仙李白“青莲居士”;陶氏“五柳堂”,取自陶渊明“五柳居士”;郭氏“汾阳堂”,取自唐代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包氏“孝肃堂”,取自宋代包拯谥号“孝肃”;左氏“三都堂”,取自晋代左思名文《三都赋》;周氏“爱莲堂”,取自宋代周敦颐名文《爱莲说》;曾氏“三省堂”,取自曾子“三省吾身”之说;杨氏“四知堂”,取自东汉杨震拒贿名言“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张氏“百忍堂”,取自汉代张艺九代同堂、和睦相处的秘方为一百个“忍”字;杜氏“少陵堂”,取自杜甫字少陵;吴氏“至德堂”,取自吴氏祖先吴泰伯、吴季礼贤而让王位的高尚品德;谢氏“宝树堂”,取之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赞美东晋谢家之语;文氏“正气堂”,取自宋人文天祥千古名诗《正气歌》;刘氏“天禄堂”,取自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书于天禄阁;谢氏“东山堂”,取自东晋谢安隐居东山;裴氏“绿野堂”,取自唐代裴度别墅中的室名;季氏“一诺堂”,取自楚汉时季布一诺;江氏“彩笔堂”,取自梁朝江淹故事;徐氏“五桂堂”,取自宋代徐济生五子俱登进士故事。

没有明显姓氏特征的堂号则主要取材于吉利、祥瑞之语和前人佳句,也有的取义于体现封建伦理纲常、训勉后人积极向上的词语,如敦本堂、敦伦堂、敦礼堂、崇仁堂、忠厚堂、秉德堂、报本堂、福聚堂、克慎堂、世德堂、忠孝堂等,这一类堂号在不同家族中重复率很高。据《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所附“堂号索引”可以看到,“敦本堂”有六十多个姓氏使用,“敦睦堂”、“录思堂”有四十多个姓氏使用,“敦伦堂”、“世德堂”、“崇本堂”等有三十多个姓氏使用。这些不同姓氏的堂号重复大多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或说是在没有默契的情况下的自己选择。但也有例外,如在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六个姓氏有时会共同使用“六桂堂”这个堂号,原因是这六个姓氏的祖源都是北宋初的翁姓,实际上还是一个家族,可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但李氏的堂号也极为特别,全世界李氏分堂号都很多,但总堂号都挂“陇西堂”或“陇西”二字。

堂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也是我们了解、认识和研究历史学、社会学、文学、姓氏学、人口学、民俗学等学科的重要资料。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和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将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