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1984000000049

第49章 后记

历时十载,增删、改写多次,在2009年的新年来临之际,我的26万字的手稿终于可以交出版社付印了。不知是由于如释重负,还是不知所措,心率总在100次/分左右,同时伴有频繁的早搏。一个79岁的老人,由紧张将要进入休息下来的状态,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吧!

我完成的这部《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时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史话”中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几无第二人。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流行音乐长时间里被音乐史排斥在外,成为音乐史上被遗忘的角落。撰写这部书,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历史空白,不为后人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流行歌曲诞生、发展历史过程的人们,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都有文章、著述发表。由于年代久远,史料难寻,这些文章著述常出现历史年代、人物、事件不准确的问题。为了使史实清楚,本书所依据的都是当年权威的报纸、刊物最原始的记载,其次是当年的作曲家、词作家和演唱者本人撰写的回忆文章。中国流行歌曲创始人黎锦晖和他的夫人梁惠方大姐的回忆录,以及黎锦晖当年出版的文章、作品,使我们对中国流行歌曲的黎锦晖时代,有了整体的了解。著名歌影双栖明星王人美、黎莉莉、周璇、李香兰、欧阳飞莉等人的回忆文章,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了她们自己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使“沧桑史话”所叙述的史实有了可靠的依据。当年最活跃的作曲家、词作家和歌星们的后人,也鼎力相助,尽可能地为我提供他们仅有的文字资料和头脑中的珍贵记忆。海内外爱好中国三四十年代流行老歌的朋友,把他们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希望我能完成这部“沧桑史话”,不要半途而废。

1927年—1949年是一个历史阶段,对每一位作曲家、词作家和歌星,重点介绍的是他们1949年之前在流行歌坛的活动情况和成就。向50年代以后延伸的部分,不是叙述的重点,多为简单交代一下他们的归宿。时代不同了,50年代以后在香港、台湾创作、传播流行歌曲活跃在港台的词曲作者与演唱者,应有人专门研究、介绍,这部“沧桑史话”没有承担这一任务,敬请读者原谅!

这部“史话”,最多的一稿曾写到近40万字,考虑到篇幅太长,更考虑到这是一部“流行歌曲”的“沧桑史话”,每一个人物只保留他们在“流行歌坛”的活动情况和成就,与此无关的内容全部删除,至于这样做是否合适,请读者指正。

我刻骨铭心的感受是,回顾和叙述那段历史,是成千上万曾和中国流行歌曲有过某种渊源,甚至是并无渊源只有感情的人们的共同心愿。无数的朋友帮助我,和我一起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这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嘱托。我要感谢的朋友太多,只列一份特别鸣谢的名单吧。

丁雍序,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退休教师,流行老歌的爱好者,2002年开始代我在上海跑图书馆、查资料,不辞劳苦,无怨无悔,对我完成本书给予了最有力、有效的帮助。

忻鼎稼,原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998年移居加拿大后又移居美国,一直为我搜集美、加等地有关流行音乐的信息,支持我在国外发表作品,扩大我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梁惠方(黎锦晖的夫人)及其国内外的子女—译民、译遂、译荣、明康和长孙黎锋,都毫无保留地向我提供有关中国流行歌曲诞生、发展的史料。

张振洲,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译审,30年代著名流行歌曲作曲家张簧的二女儿。在她的帮助下,我知道了1930年“明月歌舞团”赴平津和东北巡回演出时,住在北平东城栖风楼59号,招生、排练,中国第一批时代曲和时代曲歌星从这里走上舞台的情况。

王润琴,画家,93岁,1930年第一批进入“明月社”的小演员,11岁就写了《寄给父亲的诗》,参加了“明月社”华北、东北巡回演出的全过程,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为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当年“明月社”在报纸上刊发的照片,她可以清楚地说出每个人的姓名,使我知道了明月社当年的人员组成情况。

严佐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流行歌曲著名作曲家严工上的长孙,严个凡之子,毫无保留地把他祖父、父亲当年从事流行歌曲创作以及作为“严工上艺术之家”的相关情况提供给我,使我的“史话”能够更真实地再现历史,提高了历史价值。

严半之,严工上的孙子,著名流行歌曲作曲家严折西的儿子,2002年就把他收集到的他的父亲严折西创作的流行歌曲的目录,我找不到的歌以及严折西留下的“自传”,1949年以前的新闻媒体有关严家的报道等珍贵史料,无条件地赠送给我。

李宁国,新加坡老歌俱乐部副会长,中国上海三四十年代绝版名曲唱片的收藏家和修复这些老唱片、使当年歌星原声再现的CD的出版者。2002年以来,为我提供了他所收集到的有关中国流行歌曲的大量史料,至今对我要了解的情况,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地为我查找,回答我的问题。是我研究中国流行歌曲历史的有力支持者,我在新加坡忘年之交的好朋友。

柯杰雄,马来西亚的专栏作家,专门撰写中国三四十年代流行歌坛的作曲家、词作家和歌星历史及艺术活动的情况、信息,每次发表的文章都要寄给我,对我帮助很大。

刘学麟、普天保,著名作曲家刘雪庵的小女儿和女婿,多年来为我提供有关刘雪庵创作生涯和作品的史料,对我了解刘雪庵给予了很大帮助。

刘学军,以三十多岁的年龄,已经多年研究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是我在研究中国流行音乐历史时的又一位忘年之交的好朋友,对我的帮助是“有求必应”。

孙继南,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音乐史学家,《黎锦晖评传》和《黎锦晖与黎派音乐》的作者。作为“学院派”的音乐史学家,对我研究流行歌曲的历史,从理解到大力支持,2001年就把我研究黎锦晖的第一篇文章《毛毛雨下个不停—黎锦晖与中国流行歌曲》,推荐参加了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使我在众多音乐界专家学者面前亮相。2007年又帮助我校对出版了《黎锦晖流行歌曲集》。近十年来时刻关心着我的情况,发现新的史料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是我终生不会忘记的“良师益友”。

黄旭东,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也是推荐我参加上述研讨会的老师之一,2005年又帮助我落实了《黎锦晖流行歌曲集》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事宜,也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老师。

郑端成,佳木斯市绥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开始帮助我查找歌曲,并关注中国图书的出版信息,发现有我需要的图书出版,都要买来给我,对我及时掌握信息,不断补充史料,给予了很大帮助。

……

我要感谢的朋友太多,太多,从我1994年开始收集、整理、选编、出版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已经出版的七本歌曲集,使我在中国大陆和许多国家、地区,赢得了无数的朋友和知音。如今我的这部书问世,大家都会为我高兴,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历史将不再被历史尘封、被时光湮没而激动和自豪!

北方文艺出版社,1997年,在人们对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还不予承认、不敢承认的时候,敢于冲破禁区,出版了由我选编的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集《解语花》,成为中国大陆最早出版已经绝版半个世纪的流行歌曲的第一家出版社,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他们又以卓越的胆识,出版了《魂萦梦吟夜上海—流行歌曲沧桑史话》,又一次开历史先河,为抢救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出了新的贡献。我衷心感谢北方文艺出版社多年来对我的大力支持,祝愿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吴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