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玩家赵匡胤
19819900000051

第51章 李氏兵法(2)

因为他发现每天早晚都会来驿馆洒扫庭院的大妈竟然被换成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不但面容俏丽,身材婀娜,而且举止投足之间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令陶谷耳目一新,而每每在不经意间投来的一瞥,更让陶谷怦然心动。他在心里默默地想了很多词来形容女孩的美丽,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白,眉如翠羽,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回眸一笑百媚生,江南佳丽无颜色。

于是四十出头的陶谷开始主动接近这个扫地的女孩,出乎他意料的是,女孩对他似乎并不讨厌,还主动跟他讲述自己的身世,自称秦弱兰,是驿馆驿卒之女,但是命运不幸,夫婿亡故,无处可归,只好来这里扫扫地。

这位昔日“容色凛然,崖岸高峻”的翰林学士与秦弱兰很快坠入爱河,在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之后,当门前的葫芦叶子开始脱落,碧绿的葫芦也开始变成黄色的时候,陶谷该回国了。

惜别之时的陶谷握着秦弱兰的手,依依不舍,秦弱兰说既然相公不忍离别,那么就送我一首词吧!

翰林学士果然名不虚传,很快一阕《风光好》便宣告完工,词云:

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别了秦弱兰的陶谷坐上了韩熙载、李璟为他准备的送行酒桌,又恢复了当初冷峻的模样,席上李璟君臣用最大号的玻璃杯满斟劝酒,可惜陶谷还是不给面子,不但一言不发,而且“毅然不顾,威不少霁”。不过这次韩熙载不尴尬了,见陶谷不喝,吩咐歌女上场,再行劝酒。

当怀抱琵琶的歌女走近席前唱出那段陶谷无比熟悉的歌词“好因缘,恶因缘”的时候,陶谷浑身一震。

歌女正是秦弱兰!

清醒前的陶谷脑中闪过的最后一个念头是“中招了!”,随后方寸大乱,被灌得七荤八素,当场就吐了一地,而李璟韩熙载则哈哈大笑,几天后陶谷北归之时,只派了两三人携些饭菜在郊外为其饯行,与当初的隆重接待别于天壤。而随后狼狈回到开封的陶谷却发现,当时虽然没有互联网,但这种轶闻传播起来却并不比陈冠希的照片传得慢,这首《风光好》竟然荣登汴梁十大金曲榜首,连城里面的二愣子都会哼几句“好因缘,恶因缘,只得邮亭一夜眠”,于是这个当年还曾写出“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这等精美词句的陶谷从此再未堪大用。

这段未必真实的故事在许多年经由明代自称“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所作《陶谷赠词》之画而流传更加广泛,此画至今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在他的笔下,陶谷拈须倚坐榻上,旁置笔墨纸砚,前面燃着红烛;秦弱兰绣襦罗巾,坐弹琵琶,旁边附诗一首:

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识泥鸿。

当时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而元朝戏剧作家戴善甫更是利用这一难得的题材,写了一出四折戏《陶学士醉写风光好》,在其中加入了南唐另一重臣宋齐丘,而写完了陶谷调风弄月、窃玉偷香的行径之后,设计了陶谷无颜回周,只好投奔吴越钱氏,最终与秦弱兰团聚的最终结局,剧末点题之诗则尤其绝妙:

宋齐丘明识新词藻,韩熙载暗遣闲花草。

秦弱兰羞寄断肠诗,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送走陶谷之后的南唐很快就迎来了柴荣的军队,并且从此国运日渐凋零,一蹶不振。

然而这次外交上小打小闹的胜利并不是南唐对打不赢的对手的唯一一次强硬,当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并亲征李重进取得胜利之后,李璟曾派爱臣冯延鲁借犒军之名渡江来到宋营打探风声。贵为南唐五鬼之一的冯延鲁时任南唐户部尚书,其兄冯延巳更是文采盎然,曾留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好句。赵匡胤在收了冯延鲁送来的酒肉并跟其针对刚刚结束的战事作了一番交流之后,突然声色俱厉地问:你们国主为什么竟敢跟大宋的叛臣相勾结?

冯延鲁定了定神说,我知道陛下现在想骂我,但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了解了我之后,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赵匡胤哭笑不得。

冯延鲁说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您光知道我们国主跟李重进有过书信交流,却不知道我们还曾经商量一起造反呢!

赵匡胤暗暗擦汗,心想我真想把你拍到墙上,抠都抠不出来。

冯延鲁继续解释:李重进当初派人向南唐请求救兵时,他派来的使者就住在我家里。李国主让我告诉使者: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混得不得志,造反是必须的,但要分时候。陛下刚当皇帝时,人心未安,你就应该跟着李筠一起造反。可当时不采取行动,如今人心已定,你却要以区区扬州之地,数千名疲弊之卒对抗朝廷万乘之师,就算韩信、白起复生帮你打工,成算也是为零,我南唐虽然兵多粮足,也不敢出兵相助啊。所以最终我们没有帮忙,李重进才落了个自焚的下场啊。

赵匡胤见冯延鲁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打算再来一会儿硬的,于是说道,尽管如此,部将都劝我乘胜过江,打到南京去,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冯延鲁果然不愧李璟钟爱的五鬼之名,接下来的回答颇有水平:陛下英明神武神武,亲率大军前来,我们江南蕞尔小国,哪里敢对抗天威?不过江南虽然国弱,可是国主也是有先主留下来的几万亲兵的,发誓与国主同生共死,您要是不怕牺牲几万将士,杀过去倒也没问题;不过长江风大浪高,万一您攻城不克,到时撤退又不方便,也多少有点麻烦啊。

赵匡胤讪笑一番,跟你开个玩笑罢了,你还当了说客。不过知道你们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啦!

无独有偶,李璟喜欢派使者跟人磨嘴皮子,他的儿子李煜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但是如果说此时南唐的韩熙载、冯延鲁在与对手的交锋中所采取的李氏兵法,不管结果如何,起码无论是从气节还是气势上都看不落下风,那么开宝七年(974年)的李煜面对大宋的兵临城下,派往京城的使者可就没有如此的底气了。

当时曹彬、潘美的十万大军已经渡过长江,直逼金陵,火烧眉毛的李煜一边紧急下诏令长江上游江西的守军带兵东下,一边派了南唐第一名嘴徐铉携书北上,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赵匡胤觉得理亏,然后请求退兵。

可惜虽然幼年不读书但是经过开宝初年一场轰轰烈烈读书运动熏陶的宋太祖早已今非昔比,对南唐第一辩手也是颇有办法。最初是安排他们住进宾馆,并让一些大字不识的武将作陪,满腹经纶一腔热血的徐铉一路上早就想好了无数引经据典的话,可惜面对这些大老粗,简直气得要去撞墙。等锐气被消磨殆尽之时方才见到赵匡胤,告诉他,李煜对您,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可是你为什么还要出兵江南?学会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时也是深谙牛顿第三定律,将对方所使之力悉数驳回,反问他:既然是情同父子,那为什么要分成两家呢。

这次出使有辱使命悻悻而回的徐铉几个月后又被李煜派往开封,肩负着同样要以言辞令赵匡胤退兵的使命。不过已经胜券在握的赵匡胤这次没有跟他们废话,而是在徐铉为李煜作了许久的无罪辩护之后,怒气冲冲地站起,手握剑柄,说出了那句杀气腾腾的名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