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非典型庶女
19772600000017

第17章

坊间传言,周兼对宋五姑娘一见钟情,早不是什么秘密。

宋仪知道与周兼这么个人,其实也不很早,与寻常人差不多。甚至,她是在孟姨娘告诉自己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喜欢自己,托了他父亲来说合两个小辈之间的事。

从那以后,宋仪留意周兼的事情才多了一些。

于是,她知道,周兼乃是济南府里出了名的文人才子,人都说貌若潘安,不知多少姑娘芳心暗动想要嫁给他。此人性情温和,又是学识满腹,举止文雅,家世背景都不错,虽是个庶出,可又幸运在一家只有他一个独子,嫡出庶出于他而言并无影响。

这样一个人看中了她宋仪,早如所有人所想所言的那般:这是她宋仪的福分。

只是那两年,这种“福分”早被败坏了个干净。

到现在,竟然连周家都要出事?

周家出事,宋元启的态度也耐人寻味得很。

宋仪忽然觉得自己脑子还是不很够用,她拉着孟姨娘的手,多少有些彷徨。

孟姨娘叹气:“你如今是不是在忧心自己未来了?我早说过,早日你虽伤了人周公子的心,人家的心还在你这边的,只是你要知道,现在这事一出,你与这人便是再没了缘分。”

“……约莫是仪儿命里不该有吧。”

宋仪的情绪,无端有些低落。

即便是宋仪觉得自己对周兼并无什么其余的想法,看见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平白遭了难,而自己父亲准备袖手旁观,感觉多少有些难言。

她脸上的表情并未遮掩,也没瞒过孟姨娘,孟姨娘摸着她手,道:“你可喜欢他?”

“……约莫是不喜欢的。”宋仪与周兼从无什么太过私底下的接触,不接触怎么知道喜欢不喜欢?她道,“想着,只是觉得有些世事弄人罢了。昨日都还好好的。”

朝廷之中素来有这样的戏语,说是彭林所至之处,官不聊生,宋仪当初只把这话当一个笑话听,如今才知道此言非虚。

到底朝中的事情与宋仪没什么关系,周家之事她也插不上手,即便是要帮也有心无力。

孟姨娘在她这里坐了没多长时间,便又去了小杨氏处。

送她出来的宋仪,站在廊檐下,看孟姨娘去远了,这才收回目光。

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春日里鸟语花香,熏的人只想沉醉园中,宋仪不过站了一会儿,便感觉那细雨如牛毛针一样撒下来,抬眼一望,渐暗天幕下头细雨蒙蒙,一时竟看不清了。

风渐紧,雨渐急。

来往的丫鬟们嘀咕着:“原还以为只洒下那么几颗雨,没想到竟然渐渐下大了……”

“遭了,姑娘的香花还在庭院中呢……”

“快些把门窗关上,这雨大了。”

雨,大了。

宋仪回了屋,挑了灯,摸了摸自己心口,却没摸到那玉坠儿,于是皱了眉。

这时候,她才想起,今早在府门前见了卫起卫锦两兄妹,瓶雕玉坠儿早就摔碎了。从袖中掏出锦帕来,宋仪一块一块碎片地看着,只用手指头拨拨她就知道,这碎片也缺着,碎了的东西若想要再拼凑起来还是难了。

将东西包好,压回了箱底,宋仪瞄了角落里那一串绿蜜蜡手串一眼,又摇了摇头。

两年倒霉日子,倒也留下来不少的“财富”。

她躺上了床去睡觉,半分也安稳不下来。

而对有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个不眠之夜。

宋元启也睡不着,他在屋里走来走去,已经踱了不知多少圈了。周博与他乃是同僚,又是旧交,他没道理这样看着好友锒铛入狱,可他若是站出来,必定牵连到自己。

一时之间,宋元启真觉得头都大了三圈。

“老爷,外头来了人,是周公子,说是有事相求,想请您一见。”管家汪海进来,压低了声音说一句。

外面吹进来的风,吹歪了烛台上的火苗,将里头宋元启的影子也拉得长短变化,看不清模样。

“周兼?”念叨了这名字一声,宋元启长叹,“他来,不过是为了请我作保,以证明那一笔账目并非他父亲的差错,可我又凭什么为他作保?”

彭林手上捏着他周博贪墨的账本,宋元启还能说这账册是假不成?他固然相信周博的人品,可私心里说,人不过为自保而已。他若出来保了周博,那事情才是真大了……

汪海试探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大晚上的,外头还在下雨,叫他回去吧。这一遭,算我对不起他,对不起他周家。”

也对不起他与周博认识这么多年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