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打败大盘:价值投资法则的精髓
19752900000030

第30章 价值投资心理学(5)

股市中的米蒂效应

强力的磁铁会吸引附近所有的金属物体,同样,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也关系到心理行为的所有层面。心理的概念是抽象的,但是它具体显现在每一天、每一刻投资人买进和卖出的决定上,串联起所有买卖决定的因素就是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度。

过去的十多年间,股票经纪人、投资顾问、理财规划员都目睹了投资人心态和行为的不断变化。当股票价格上扬时,投资人持续加码买进股票;而当股票价格下挫时,他们便重新调整投资组合,并将资金转而投入到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种中去,例如外汇、债券等。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便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许多投资人在一夜之间戏剧性地改变资金投向,他们迅速出售手中的股票,转而进入国债或其他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市场。投资人这种来回倒腾,反复于积极与保守的投资行为之间,促使许多人开始从事投资人风险接受度的研究。

投资顾问起初认为风险接受度的评估很简单,只要通过直接访问或问卷调查就可替每位投资人建立起风险接受度档案。但问题是,风险接受度通常是直接受情绪影响的,也就是说它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有和钱有关的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投资人对风险的承受度:当市场急剧下跌,即使那些平时很积极的投资人也会变得比较保守;而当市场开始上扬时,不论是积极型的还是保守型的投资人都会立即加大在股票上的投资比重。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先前说过的过分自信。在美国文化中,冒险精神是备受社会称许的人格特质,大部分投资人也都自认为敢于承担风险。但事实上,他们真正所能承担的风险远低于他们的期望程度,心理学家普鲁伊特(D.G.Pruitt)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沃尔特·米蒂效应”(Walter Mitty Effect)。这一效应是由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幽默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写的一篇可爱的短篇故事《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的情节引发的。《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后来被拍成电影,由丹尼·凯(Danny Kaye)领衔主演。故事中的沃尔特是一个懦弱胆小的男人,完全受蛮横无礼而又伶牙俐齿的老婆威胁。他经常做白日梦,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英雄,拯救自己可悲的生活。不过,每次只要他一想起自己又忘了办太太交代过的差事,又令他重生恐惧的烦恼。

心理学家普鲁伊特相信,投资人对股票市场的反应就像沃尔特·米蒂对生活的反应是一样的:当股票市场向上突破时,他们的眼睛就发出勇敢过人的目光,而且愿意承担额外的风险;可是一旦股市下挫时,他们便唯恐避之不及,强行逃离市场,不愿再看到股价下跌的惨状。如何才能克服沃尔特·米蒂效应呢?我们必须尽可能寻找到衡量风险承受度的方法,同时深入了解所有评估标准的背后含义及其心理影响层面。我们参考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的著作,并对有关的资料加以合并分析,发现人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和不同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释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度,也可以使投资者正确地评估自己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

年龄与性别

我们发现,风险承受度与年龄和性别有着比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年长的人比年轻的人较不愿意承担风险,女人则比男人更小心保守。个人财富的多寡,表现在风险的接受度方面其实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有钱人和比较没钱的人在风险的承受度方面也没有太明显的差异。

人格特征

有两种人格特征与风险承受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个人控制导向和成就动机。前者指的是相信凡事操之在我,将成功和失败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或疏忽,自愿承担责任。有这种个人控制能力的人被称为“内控型”。相反,那些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人则较少有上述那种自控力,而具有成就动机,这种人被称为“外控型”,其特点就像叶子随风而飘一样,行踪不定。根据我们的研究,风险爱好者大部分是内控型人格,多属于目标导向者。不过有时太注重目标是否达成反而会引来更大的失望。

我们从风险承受程度的分析工具中找出的这些指标,希望能帮助投资人了解自己是否属于个人控制导向型还是成就动机感很强的人。不过要了解自己对于风险的承受程度,并不只是知道自己是属于内控型,还是成就动机旺盛型那么简单,要想真正破解人格特征和风险承受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必须考虑每个人对于风险的认知度。也就是说,你是否认为股市是一种纯粹靠运气的游戏市场,抑或是一种靠准确信息和理性选择来获得想要结果的市场。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些问题:现在让我们分析这些人格特征又是如何影响每个人的风险承受度的。例如,那些“内控型”的投资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影响投资结果。假如他们认为市场涨跌是随机概率出现的话,就比较不愿意承担风险;但假如他们认为市场结果涉及到技巧和努力,这种性格的人就会倾向于承担风险。我们的研究表明,风险偏好者都是自动设定目标,或相信自己能够适应投资环境而且会影响结果的人。这样的人认为,只要有正确的信息并且结合理性的投资选择,就能征战股海,并在股海中淘金获利。这让我们想起沃伦·巴菲特的人格特征。

股市投资人的人格心理特征

A、你对于把握自己命运的看法?下面哪一种说法最能表达你的想法:

1、(a)人们最终会赢得尊敬。

(b)很不幸,不管人们如何努力,其价值常常得不到肯定。

2、(a)相信只要下决心采取行动,就能改变命运。

(b)我认为该发生的事终究要发生。

3、(a)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都是自己做的。

(b)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所选择的人生方向。

B、你专注于事业的成功吗?下列哪一项陈述最能说明你的态度?

1、当我没有把握时,我不会接受任何工作计划,所以我会制订计划,以了解多快能完成目标。

2、我的主要目的是做我没做过的事情。

3、游戏的时候,我看重的是玩的过程,不在乎输赢的结果。

4、我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工作、运动、嗜好等)要求都很高,否则,我怎么会有乐趣可言呢?

C、成功是一时幸运还是努力工作的结果?哪一种叙述最能表达你的想法?

1、(a)在股票市场中赚钱要靠运气。

(b)善用良好的技巧做决定的人,才是股票市场中赚大钱的人。

2、(a)人的生活中许多不快乐的事都是倒霉引起的。

(b)人的不幸是犯错误的根源。

3、(a)没有充分的休息,就不会是一位有效率的领导。

(b)有能力而未能成为领导人,是因为没有善用机会。

4、(a)计划做得太远是不明智的,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b)当做计划时,我确信计划一定会实现。

学习大师的心理行为

从心理学和投资学中所学到的每件事,我们都可以在巴菲特及其价值投资学派的其他人身上看到缩影。他相信自己的成就靠的是研究而不是运气,他的决策源自自身的缜密思考,而从不受短期事件影响情绪化地轻易撤出股市。他了解风险的本质,而且有信心接受市场的结果。

在发展出行为财务学这个名词之前,只有像巴菲特和蒙哥等少数投资大师才能理解这些现象并乐意接受它。蒙哥指出,当他和巴菲特离开研究所后,他们一起“进入商界,却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大量可预期的不理性模式”。他所指的并不是不理性模式的发生时间具有可预期性,而是说当这些非理性现象发生时可以预期到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发生。

除了巴菲特和蒙哥之外,大多数专业投资人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重视起财务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今,情绪影响投资已是投资市场一个不争的现象,因为情绪会影响到投资人的行为,这一行为进而影响到股价波动。有两个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了解投资人的情绪变化对于投资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据此知识在投资过程中进退自如,避免犯错;

●可以从别人犯的错误中学习如何用规避错误来获利。

我们都很容易因个人的错误判断影响到投资的成功。当成千上万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这种集合起来的力量可能颠覆市场,并将市场推向毁灭之途。市场上盲从潮流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致加总起来的错误判断倍数使情况变得更糟。在充满非理性行为的股票市场中,少数以理性行动的人会是大劫难中绝无仅有的生还者。

成功的价值投资人需要有独特的情绪特征。投资这条路是崎岖不平的,而知道哪一条道路正确,又常常与人的直觉判断相反。股市经常性变动总是给投资人一种不安定感觉,使他们有可能做出非理性行为来。作为投资者,你必须特别注意这些情绪变化,当你的直觉要你做出和理性投资行为相反的行为时,你必须要做适当反省,然后再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