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19751700000018

第18章 坚持运动是法宝(2)

衰老以及老年慢性病的形成,都是体内器官长期逐渐演变的结果,通过锻炼达到祛病延年也决非一日之功。例如:有位老红军王恩惠,坚持每天步行,无论酷暑严寒从不中断,数十年如一日,现年逾九旬,步履矫健,容光焕发;老干部林晓,每天坚持步行5000米,长达20年,年逾八旬,身心俱健。

锻炼不能持之以恒者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意志不坚定,决心不大,懒汉思想;二是清规戒律太多,什么“早上、阴天、雨天、严寒、酷暑……不宜锻炼”。这么一来,锻炼就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能有效果。把锻炼的时间定下来,每周最少5次,雷打不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动力定型,就会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了。

定时定强度运动量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随便散散步,做做操,打打羽毛球,轻松舒适有余,心率、呼吸与平常一样平静,人体代谢率没有什么改变。

二是虽有一定运动强度,但全身刚刚发动,立刻刹车,前后不到10分钟收场。这两种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锻炼不会有显著效果。

达到一定的运动量的表现是心跳、呼吸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率上升,并保持一定的时间。提倡老年人运动“三、五、七”,即是指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达到170次份以上。如一个60岁的无运动禁忌疾病的老年人,运动后心率应达到110次/分。或者以运动中的脉搏数较运动前增加60%~65%,心率保持在110~120次份较为合适。此时全身欲汗、微汗(冬季)或汗出(夏季),可酌情继续原锻炼或调整锻炼项目,每次根据体质持续锻炼30~40分钟。

有的放矢

前面已经提到,老年人适宜有氧锻炼,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在这个大原则下,提出几点具体意见:

以腿为中心的全身运动

“人老腿先老”是因为下肢肌肉、关节、骨骼随增龄而衰退,不堪承担全身重量。以腿为中心锻炼下肢,带动心、肺功能的锻炼,形成全身性需氧运动,持之以恒,能抗衰老。根据年龄体质,可选择散步、中速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这些项目都适合老年人。

重视腰、腹、颈锻炼

这三个部位是老年人的薄弱环节。

腰部病多: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等常折磨老年人,应壮腰健肾以抗衰老;腹部问题主要是:肥胖——大腹便便,消瘦——内脏下垂,都是腹肌衰退所致;颈椎衰退,导致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这些部位的锻炼宜未雨绸缪,应长期坚持练太极拳、八段锦、徒手操及局部按摩等。

脑细胞锻炼

老年期痴呆已占发达国家死亡顺序的第四位,脑血管病占我国死亡顺序第一位,抵抗脑衰老千万不可忽视。大脑的衰退性病变首先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丢东忘西。

“用进废退”,脑子愈用愈灵。多用脑训练记忆力,有一定抗脑细胞衰老作用。老年人可继续从事适量原有工作,可学琴棋书画,可学一门外语,天天记生字、背句型。学习新知识,不但开阔眼界赶上时代需要,还能延缓大脑的衰老。

多个项目交替锻炼针对全身多部位需要锻炼及老年人耐力差、容易疲劳的特点,采用多个项目交替锻炼效果很好。如晨练时快速步行40分钟将非常吃力,可采用先步行15分钟(约1200~1500米)、再慢跑10分钟(约800~1000米)、做徒手操或太极拳20分钟,最后用5~10分钟散步回家。

渐进缓退

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作长期锻炼安排,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量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达到最适合自身体质的境地。不可跃进,更不要停滞;另一方面要服老,要承认随着年龄增加、体质逐渐衰退的事实,适时调整运动量。

以步行为例:60~69岁时,30分钟3000米,70~79岁时就以30分钟2500米或35~40分钟3000米或将3000米分成上、下午2次走完较妥。而80岁以上宜更宽些,例如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里程长短视体质而定,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运动五忌

在锻炼中要绝对保证安全,选择项目时注意五忌。

忌做憋气的运动

因为老年人肺脏的纤维组织增加,肺胞的弹性减弱,且呼吸肌的力量减退。如果做憋气运动,一时中断氧气的吸人,会使肺内氧压突然降低,供给全身的氧减少,对身体健康不利。同时憋气运动容易使呼吸肌受到损坏,以及肺泡破坏而引起肺部和支气管出血现象。

忌做快速的运动

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流的阻力增大,平时心脏的负担已经加重,如果再做速度太快的运动,势必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老年人肺通气量减少,快速运动容易引起严重缺氧,导致头昏、晕厥。

忌做负重运动老年人肌肉萎缩,力量变小,骨质疏松,韧带缺乏弹性,关节不灵活,进行举重运动容易使肌肉、韧带、关节损伤,用力不当还容易引起骨折。

忌做过于突然的运动

突然蹲起、低头等,容易使脑动脉压升高而产生头晕眼花。如果患有高血压,突然做这些动作还有引起脑溢血的危险。

忌参加竞技活动各种体育比赛都容易引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绝对禁止参加各种运动量较大的体育竞赛活动。

忌饭后马上运动“饭后百岁走。”已经被人延用了多年,但科学证明饭后不宜立即进行运动,因此时血液主要供应消化系统,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

此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选择运动项目应征求医师意见,开具运动处方,一般以散步、气功、太极拳等为宜。

运动的自我监督自我监督就是在运动锻炼过程中,经常主动对自己的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以调整锻炼计划,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发生运动损伤,以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参加锻炼的老年人应懂得自我监督以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

主观感觉

运动前、中、后的各种感觉,主要有食欲、睡眠、运动欲望、排汗量、疲乏感、心慌、气短、头痛、腰腿痛等。如锻炼后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食欲较好,无心慌、气短,虽有疲乏感但经休息便会很快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比较适宜。如果锻炼后感到非常疲劳,吃不下、睡不好,经休息仍感周身无力,甚至对锻炼产生厌倦感,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

客观检查

包括脉搏、呼吸、体重等。一般多采用以脉搏的变化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并把运动后的脉搏作为一种确定运动量的指标。

老年人运动后的脉搏数较运动前以增加60%~65%为宜,保持在110~120次每分钟较为合适。

如运动中出现脉搏过速、过慢或变得不规则时,应停止锻炼去医院检查。还应注意停止锻炼后脉搏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时间。一般健康老人运动后3~5分钟或5~10分钟脉搏应恢复正常,如不能恢复时,说明运动量过大。运动中呼吸稍快一点是正常的,但每分钟不应超过24次。

每月在同一时间测体重一次,刚开始锻炼的人,3~4个月后体重会逐渐下降,这是新陈代谢增强、脂肪减少的缘故,随着锻炼体重会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本来超重肥胖,锻炼后体重反而增加,很可能是运动量不够,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注意控制饮食。如体重进行性下降,可能是运动过度或其他原因,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