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57

第57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防治(5)

强迫症状是指一种观念、冲动或行为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但欲罢不能,为此十分痛苦。一般把强迫症状分为三类:(1)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多表现为同一意念的反复联想,患者明知多余,但欲罢不能。这些观念可以是毫无意义的,如“人为什么要有空气才能活”、“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对常识或自然现象强迫性穷思竭虑,如患者每日睡前必“三省吾身”,事无巨细皆依次反复回忆。强迫怀疑是强迫观念中常见的表现,怀疑门没关紧、窗子没关好、信封上地址写错了。有位患者每当与异性擦眉而过,即怀疑自己是否碰了对方的隐私部位,自知没有接触,但“可能碰了自己没感觉到”这一观念反复出现,使他不得安宁,以致回避社会交往。

强迫性对立思维,即感知到某一概念时便同时产生一个与之对立的概念,如看见“和平”二字,马上想起“战争”二字,…一见“安全”,便想到“危险”,造成内心的紧张。

(2)强迫意向。强迫意向,即一种尚未付诸行动的强迫性冲动,使病人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如患者见到墙壁上的电插座,就产生“触摸”的冲动;站在高楼上,就有“跳下去”的冲动;抱起儿子,便出现“掐死他”的冲动;在公共汽车上接近异性,便有“抚摸拥抱”的冲动。患者意识到这种冲动不合理,事实上也不曾出现过这一动作,但冲动的反复出现都使患者焦虑不安,以致患者回避这些场合,损害社会功能。

(3)强迫行为。强迫行为,较为常见的表现有强迫性洗涤、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及强迫性仪式动作等。一个强迫性洗涤的患者可每日反复洗手十余次,每次数十分钟,自知不必要,自知过分,但不如此则心不安,以致疲劳不堪、痛苦不堪。强迫性检查常常表现为核对数字是否有误,检查门、窗、煤气炉是否关好。如一位患者将门锁上后,担心未锁紧,用钥匙打开验证,每打开一次都证明确实已锁牢,但仍不放心,因为最终一次未被打开验证,一旦被打开验证,又得再锁上,因为不是最终一次。如此反反复复数十次,患者甚感痛苦。强迫性计数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清点街道两旁的门窗、楼层及楼梯的阶梯等,稍有误差便重新点数。强迫性仪式动作,是指某种并无实际意义的程序固定的动作或行为,但患者欲罢不能。如某学生每次进教室时,在门前总要做一个立正的动作;一次因上课铃响了,在与同学们跑步人室,未来得及在门前立正,在教室里便如坐针毡,心神不定,最后谎称上厕所请假出来,在教室门口立正后再进教室,才心平气和。

另外,神经症患者还有疑病症状、躯体不适症状、睡眠障碍等,在此不一一叙述。

三、诊断

与大多数精神疾病一样,神经症的诊断方法也是参考定式的诊断标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作出。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总的标准与各亚型的标准,均是按照症状标准、严重标准、病期标准以及排除标准而制订的。在作出各亚型的诊断之前,任一亚型首先必须符合神经症的总标准。以下为ccMD一3有关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各种神经性症状或其组合可见于感染,中毒,内脏、内分泌或代谢和脑器质性疾病,称神经症样综合征。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八项:(1)恐惧;(2)强迫症状;(3)惊恐发作;(4)焦虑;(5)躯体形式症状;(6)躯体化症状;(7)疑病症状;(8)神经衰弱症状。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就医。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等。

四、治疗

神经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神经症的症状是有效的,但神经症的发生因为主要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病情有迁延倾向,即使是发作性的神经症如癔症、惊恐发作,也易随生活事件的出现而反复发生。因此成功的心理治疗可能更重要,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对于一定比例的患者,还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1.心理治疗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因其对神经症的发病机制解释不同,心理治疗的方法也不一致。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各种流派已摒弃了门户之见,将各自理论和技术逐渐进行整合、折中、合作,融合成较广泛、综合和实用的模式,不再拘泥于某一流派与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都可以从心理治疗中获得有益帮助。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治愈过程,而且能帮助患者学会新的应激的策略和应对未来问题的方法。这种结局显然对消除病因、巩固疗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的。同时,一些与治疗流派的治疗理论无关的非技术性因素,如人际性、社会性、情感性因素,包括治疗者对患者的关心,患者对治疗者的信任,治疗者注意培养患者的希望,患者求治的动机与期待等等,在促进疗效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人格特征、疾病类型以及治疗者对某种心理治疗方法掌握的熟练程度与经验。

2.药物治疗

治疗神经症的药物种类较多,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进大脑代谢药等,针对不同的亚型可以选用不同药物。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尤其是早期与心理治疗合用,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应该注意的是,许多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处方时一定要预先向患者说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坚持治疗。

否则,许多神经症患者因过于敏感、焦虑、疑病的个性特点,容易使治疗中断。

第十一节神经衰弱

一、病因

神经衰弱是1869年美国的一位神经病学家首先提出的。当时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器质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疲劳、头痛、食欲差以及其他70多个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身症状,其中核心症状是疲劳。神经衰弱大多起病缓慢,症状呈慢性波动性,症状的消长常与心理冲突有关。因此,具有易感素质的个体如生活中应激事件多,疾病往往波动且病程迁延,难于彻底痊愈。

神经衰弱多见于中青年,以脑力劳动者居多。许多患者体质较弱,肌肉软弱无力,心脏较小,植物神经易兴奋,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血压常偏低;性格多不开朗,有胆怯、敏感、多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等特点。国内资料表明,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感到有精神负担和不愉快的情绪等,常是引起神经衰弱的精神因素。躯体有消耗性疾病者,病后常有衰弱综合征,类似神经衰弱。

二、临床表现

1.脑功能衰弱的症状

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包括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且杂乱,思维内容倾向于反复重复、杂乱无意义,使人感到苦恼。病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或专注于某一主题,病人感到“脑子乱极了”。而且,外界的无关刺激也易转移患者的注意。神经衰弱病人的疲劳是一种脑功能调节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疲劳,由于常常伴有情绪症状,有学者称之为情绪性疲劳。它有以下五个特点:

(1)疲劳常伴有不良心境,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感,休息不能缓解,服用滋补品也无效,但随着心境的恢复而消失。

(2)疲劳常有情绪性,如病人诉述看业务书就打哈欠,眼睛看着书,脑子里却杂乱无章,昏沉沉的;但与人谈话或看喜爱的电视节目都兴趣盎然,精神很好,没有疲劳的感觉。

(3)疲劳常有弥散性:神经衰弱病人往往干什么都觉得累,除非是做自己喜爱的且能胜任的事情。

(4)疲劳不伴有欲望与动机的减退。

(5)以精神疲劳为主:神经衰弱的患者以精神疲劳为核心症状,不一定伴有躯体的疲劳。

2.情绪症状

神经衰弱的情绪症状主要为烦恼、易激惹与紧张。这些情绪在健康人中也可见到,一般认为这些情绪症状必须具备下述三个特点才算病态:病人感到痛苦而求助,病人感到难以自信,情绪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或处境不相称。

其他的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在神经衰弱的病人中程度较轻。

3.心理生理症状

神经衰弱病人有大量的躯体不适症状,经各种检查找不到病理性改变的证据。这些症状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功能的障碍,多与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关。最常见的有睡眠障碍与紧张性头痛。神经衰弱的睡眠障碍最多见为入睡困难与易惊醒。另一种常见的心理生理症状就是紧张性头痛。

三、诊断

根据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神经衰弱症状的特异性差,几乎可见所有的精神疾病与许多躯体疾病。

一般来说,按照等级诊断的原则,只有排除其他神经症的诊断,方能诊断本症。如经过病史和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之后,应注意检查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可能性。再排除此两种疾病后,病人若又具有:(1)用脑后出现持续的和令人烦恼的渐增性疲劳;(2)在轻度活动后出现持续的令人烦恼的身体无力或筋疲力尽感,伴不快的躯体感觉(如肌肉酸痛)和不能松弛,则可诊断为神经衰弱。强调这样的诊断程序是为了将有器质性基础的衰弱和需要特殊治疗的抑郁症、焦虑症从衰弱症中分离出来,以便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四、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疗法:神经衰弱大多可找到一些心理冲突的原因,而心理冲突的产生除与外界因素有关外,也与患者的易感素质有关。因此,促进患者的认知转变,尤其是帮助患者调整对生活的期望,减轻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压力,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放松疗法:神经衰弱的患者大多有紧张的情绪,也可伴有紧张性头痛、失眠等。各种放松疗法,包括气功、瑜伽术、生物反馈训练,均可使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有一定的效果。

3.森田疗法:神经衰弱的患者,部分具有疑病素质,但求生欲望强烈。森田疗法建设性地利用这一精神活力,把注意点从自身引向外界,以消除患者对自身感觉的过分关注,往往对消除症状有一定效果。

4.药物治疗:尽管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均自称对神经衰弱有特效,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哪一种药物有独特的疗效。药物治疗一般根据患者症状的特点选择抗焦虑剂为主。如果疲劳症状明显,则以振奋剂和促脑代谢剂为主,或者白天给患者服振奋剂,晚上用安定剂以调节其紊乱的生物节律。一般说来,抗焦虑剂可改善病人的紧张情绪,减轻激惹的水平,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躯体不适感。但抗焦虑剂只有短期使用才有较好的效果,长期服用不仅疗效不显,还易产生药物依赖。振奋剂对疲劳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促脑代谢剂疗效不确定。

5.其他:体育锻炼,工娱疗法。到风光秀丽之地旅游、疗养,也不失为一种摆脱烦恼处境、改善紧张状态的好办法,对于缓解病人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有些效果。不过,神经衰弱的根治,最终在于对能量与疲劳的生理病理机制的阐明。

第十二节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神经症。我国12个地区(1982年)神经症流行学调查资料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男女患病率相近。

强迫症的预后部分患者能在一年内缓解。病情超过一年者通常是持续波动的病程,可达数年。强迫症状严重或伴有强迫人格特征及持续遭遇较多生活事件的患者预后较差。

一、病因

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者。多数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其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

可以一种为主,也可为几种症状兼而有之。以强迫观念最为多见,强迫行为多系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清洗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很多病人兼有这两类症状。强迫思维主要表现为以刻板形式反复出现的思想、表象和冲动。因为内容毫无意义、不体面的或是攻击性的,总是引起患者的焦虑不安。强迫性穷思竭虑者总是想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生活在地球上”、“人的手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强迫性怀疑者常怀疑自己写错字或做错事,外出时担心门窗、抽屉未关好,反复多次检查仍放心不下。强迫性对立观念者看到或听到某些事物时,立即产生相反的观念,如听到“某人是好人”时,立即会出现“某人是坏人”的想法。强迫冲动者可表现害怕自己失去控制用刀伤人,看到汽车开过来怕会扑上去,虽然他们并不会这样做,但这种强迫性冲动引起患者很大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