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29

第29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

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高度阻滞,但心率在每分钟50次以上,无自觉症状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

避免体力劳动,禁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类药物及钾盐。无心力衰竭时,亦不宜用洋地黄。

心室率低于每分钟50次或症状较显著时,可选用下列药物,以加速心室率及预防阿一斯二氏综合征:①麻黄素。②阿托品。

③普鲁本辛。④异丙基肾上腺素。舌下含用。必要时静脉滴注。

心室停搏所致的阿一斯二氏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阻滞所致的心室率过缓,血压下降时,均可出现酸中毒,可用乳酸钠或重碳酸钠纠正之。

药物治疗无法防止阿一斯二氏综合征发作时,可考虑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

第三节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的肺、气管和支气管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廓运动限制性疾病如脊柱、胸廓畸形,以及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导致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

一、临床特点

功能代偿期:除原有肺、胸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外,早期可无症状,后期有气促、心悸和紫绀。体检有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抬举搏动)和右心室肥大、扩大(心窝部收缩期搏动,或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失代偿期:

1.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衰竭,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体检有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伴压痛及下垂性水肿等。

2.呼吸衰竭:

(1)低氧血症:有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和脑功能紊乱引起的反应迟钝、谵妄、抽搐、昏迷等。

(2)肺性脑病(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为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出现的以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①神经精神系统表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恍惚、昏迷。精神症状如兴奋、躁动,神经症状如震颤、抖动、抽搐。

②眼部症状:以球结合膜充血、水肿较常见。

③其他:周围血管扩张,四肢浅静脉充盈,皮肤温暖、潮红,多汗与脉洪大有力。

二、防治

1.防治呼吸道感染。

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

3.根据病因适当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及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点为年老体弱,反复住院,病原菌大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选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亚胺培南。

第四节风湿病和风湿性心肌炎

一、临床特点

1.全身症状:病患可有低热、乏力、心率增快、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常易误诊为结核病。

2.关节炎症状:急性期可示多发性及游走性关节酸痛,多发生在大关节,可伴有红、肿、痛,有时仅感关节酸痛。

3.心肌炎:可有下列一种或多种表现:

(1)心脏增大,搏动微弱。明显心脏增大者常伴有心力衰竭。

在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变病患中,可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或咯血。

(2)心率常增快至每分钟100次以上,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

(3)有时可出现第一心音减弱及舒张期奔马律。

(4)心尖可出现收缩期杂音,风湿活动控制后杂音可减轻或消失。

(5)心电图检查:轻症者心电图可正常。亦可有下列变化:①Q—T间期延长,②s—T段抬高或压低,③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④各种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等),⑤心包炎发病率较少。临床上可出现心包摩擦音,少数病人可出现心包积液;但很少引起心包填塞或缩窄现象。

4.少数病患可出现红斑或多形红斑,而结节性红斑及皮下结节者更少见。

5.少数病员可有急性腹痛,有时易被误诊为阑尾炎或其他外科情况。偶有肺炎或胸膜炎。

6.极少病患在儿童期可出现舞蹈病,出现不自主及不协调动作。

二、治疗

1.休息及适当增加营养:心肌炎病患在活动期需卧床休息,待体温正常,血沉减慢,而无明显心力衰竭时,可起床作一般室内活动。以后在严密观察下,注意活动前后心率变化,逐渐增加活动量。对无心脏病变病患可根据情况,作轻度体力活动。在可能范围内,适当增加营养,尤其是蛋白的摄入。

2.消除链球菌感染。

三、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防寒保暖,避免潮湿。

2.去除链球菌感染病灶,如扁桃体截除。

3.对有风湿热反复发作病史或有慢性心肌病患,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应作喉拭培养及抗“0”滴定,如喉拭培养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抗“0”增高,应考虑肌肉注射青霉素,以后用长效青霉素注射。

第五节风湿性心瓣膜病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脏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临床上常见者为二尖瓣病变或二尖瓣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主要病变有三:瓣膜交界融合、腱索融合或腱索乳头肌缩短,瓣膜本身增厚钙化和交界融合、腱索融合或腱索乳头肌缩短,以及瓣膜本身增厚钙化和交界融合。一般以二尖瓣后叶(或称小叶)的病变较明显,其活动常受限制。临床中,由于上述三种病变的程度及组合的不同,可产生二尖瓣狭窄、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单纯关闭不全。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常表现为主动脉瓣交界融合,结果常使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时存在,但二尖瓣病变亦可单纯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狭窄。

一、二尖瓣狭窄

[盘床特点]

正常的二尖瓣孔的半径约3~3.5厘米,面积约4~6平方厘米。

1.当二尖瓣孔狭窄至1.2~1.5平方厘米左右(轻度狭窄)时,左心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开始增高,肺部有轻度淤血。

此时病患在轻度活动时,可无明显症状,但在较剧烈运动后,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有咯血。

2.当二尖瓣孔狭窄至0.8~1.2平方厘米(中度狭窄)时,肺小动脉可发生收缩和痉挛,使肺动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增高。正常肺动脉平均压力为15毫米汞柱。如果肺小动脉的收缩及痉挛不明显,肺小动脉阻力无明显增高,则中度狭窄的病患在轻度活动时常感觉呼吸困难,或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较剧烈活动后可产生肺水肿或引起大量咯血;如中度狭窄伴有明显小动脉痉挛,肺小动脉阻力可增高至正常的6~10倍,肺毛细血管淤血可相应减轻,则病患呼吸困难症状可较轻;但此时因左心室排血量明显减少,右心室负荷明显增加,病患常出现疲劳及轻度右心室衰竭症状。

3.在二尖瓣孔狭窄至0.8平方厘米以下(重度狭窄)时,病患常伴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及右心室衰竭症状,但表现的轻重程度和病患患病前的劳动情况有一定关系。如病患平时劳动力较强,则虽有明显狭窄,症状亦可较轻。

[防治]

1.正确处理“动”和“静”的矛盾。按心脏功能情况,对I、Ⅱ级功能(I级功能指能进行一般日常工作,但在较强体力活动时,出现症状;Ⅱ级功能进行一般劳动强度轻的工作,包括室内家务劳动,但不能疾步行走,以一般速度上三楼时即出现症状)病患,可安排适当工作,并鼓励作适当的体力锻炼;对Ⅲ级及Ⅳ级功能(Ⅲ级指进行一般家务劳动或劳动强度轻的工作时出现症状,平地步行不能超过1~2公里;Ⅳ级指完全无劳动力,仅能在室内作轻微活动)病患,应给予休息,并限制活动量。

2.及时防治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3.并发心房颤动伴有较快心室率,左心房及右心室衰竭病患,均应给予洋地黄治疗。

4.对中度以上狭窄病患,应考虑作二尖瓣狭窄扩张手术,在选择病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脏功能:对I级功能病患,一般可随访观察,对Ⅱ、Ⅲ级功能病患,尤其是症状逐步加重者,应早些考虑作分离手术。对伴有肺动脉高压或较明显右心衰竭病患,于症状改善时,仍可考虑分离手术。

(2)合并瓣膜病变:

①如二尖瓣狭窄合并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应考虑人工瓣膜置换术。

②如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合,应从两者相对严重度来考虑。临床中可根据血压、x线检查及心电图变化来判断二尖瓣分离术:如舒张压在60毫米汞柱以上;x线检查显示肺部明显、肺部淤血及肺动脉扩大,左心室无明显扩大;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或正常,而无左心室肥大。以上三点,尤其是x线检查,可说明二尖瓣狭窄是影响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分离手术后病患症状仍可有不同程度改善。若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亦可按上述原则考虑。如二尖瓣狭窄合并较明显的主动脉瓣病变,应考虑二尖瓣分离术和主动脉瓣换置术同时进行。

(3)风湿活动:一般在风湿活动控制3个月后手术为宜。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临床特点]

1.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很少见于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主要是由于腱索断裂所致,特征为急性左室衰竭和血压降低。

2.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急性者不同。

其特征是随着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的加重,左心室及左心房亦随之逐渐增大,结果虽可因二尖瓣环进一步扩大及瓣叶下移而使二尖瓣关闭不全进一步加重,但由于左室顺应性相应增加,左房明显扩大,可使左室舒张末期及左房压力仅轻度增高;此外由于逆流至左房在左室收缩时即发生,使左室无等长收缩期,结果可防止在此期间产生的张力增高,因此在心力衰竭以前,心肌耗氧量不会明显增高。由于逆流左房的结果,左心室排血量减少,而出现疲劳及乏力症状;由于左心室搏动增强,使病患有心悸感;心肺淤血症状(咯血及呼吸困难)则常较晚出现。如在早期一旦出现左心衰竭,亦可很快控制。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狭窄的左心房压力变化,常和单纯二尖瓣狭窄者相仿,肺淤血症状亦较关闭不全者明显。

[防治]

本病的非手术治疗原则和二尖瓣狭窄者相同。‘手术治疗需要人工瓣膜换置术。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临床特点]

1.早期或较轻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患,可长期无症状。

2.中度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可因左心室明显增大,产生心悸及心前区不适症状,极少病患会有心绞痛。由于在左室增大同时,左心室舒张顺应性亦相应增加,结果可使左室在舒张末期时压力增加不明显;再者,由于血管扩张,减少主动脉的阻抗,左心室可有较明显扩大而无明显心力衰竭症状,如一旦发生左心衰竭,病程常进展较快,多数在2~3年内死亡。

[防治]

内科治疗,同其他风湿性瓣膜病。如果有明显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一旦出现左心衰竭,应考虑换置主动脉瓣人造瓣膜。

四、主动脉瓣狭窄

[盏床特点]

症状:单纯性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很少遇到。临床中常合并二尖瓣病变,或因主动脉瓣交界融合而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正常主动脉瓣孔直径约2.6厘米,如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后,其面积减少50%时,即出现压力阶差。

1.一般在狭窄至1厘米直径时,病患可有头晕及疲劳等症状。

2.如狭窄至正常口径的1/4时,可出现较明显症状,常见者包括劳动后出现呼吸困难、眩晕、昏厥或心绞痛,明显者可示左心衰竭。一旦出现症状,病程演进较快,平均生存期约3~4年。有时可突然死亡。

[防治]

非手术治疗原则,同其他风湿性瓣膜病。一旦出现症状,应考虑人造主动脉瓣换置术。

第六节心肌病

基本病变在心肌并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的心脏病,称为心肌病。

一、分类

1.病理生理分类:

(1)充血性心肌病:有泵衰竭(即心力衰竭)的征象。心脏有肥厚与扩张,以后者为主,此型最常见。

(2)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为突出表现。有梗阻性及非梗阻性两种。如心室膈的肥厚超过左心室壁的肥厚,其比值为1.3:1或更多时,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形成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或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此型尚常见。

(3)限制性心肌病:有浸润性病变散布在心肌之中,使心室的舒张受限制。此型少见。

(4)闭塞性心肌病:心室腔尤其是流出道,因纤维增生并有附加的血栓而闭塞,见于心内膜心肌纤维变性中。此型在非洲东、中部多见,他处罕见。

2.病因分类:

(1)特发性(原发性)心肌病:病因尚未明确,占心肌病中的大多数。其中不少可能是心肌炎所造成,在起病时未能察觉,若干年后呈现心肌病征象,该时其病因已难以肯定,只能称之为特发性心肌病。

(2)继发性心肌病:有病因可寻。

①炎症性心肌病: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者可由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霉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者,其发病机制可能用免疫原理来解释,如结缔组织疾病(如全身性红斑狼疮)可引起心肌病。

②产后或分娩前后心肌病。

③家族性心肌病。

④其他如中毒性、代谢性、营养性、浸润性、遗传家族性、神经肌肉性心肌病等。

二、临床特点

1.可供考虑心肌病的一些线索:

(1)病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脏增大,但无常见心脏病(风湿性、高血压性、肺原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先天性等)的临床特征者。

(2)素无心脏病征象的人,突然发生心律失常(频发的过早搏动、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等)。如起病前1~2周曾有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史,更应引起注意。

(3)在无明显心力衰竭的病人中,听到室性(舒张早期)或房性(收缩期前)奔马律,但无常见心脏病的其他特征。

(4)发生体循环栓塞或肺栓塞而未能确定其病因。

(5)突然昏厥,检查发现左心室肥厚而无常见的病因可寻者。

(6)已查明有一全身性疾病存在,而同时有心脏病临床表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