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156

第156章 早期疾病的自测与防治(12)

八十一、乳腺癌自查法

1.对镜自照法。首先面对镜子,两手叉腰,观察乳房的外形。

然后再将双臂高举过头,仔细观察两侧乳房的形状、轮廓有无变化;乳房皮肤有无红肿、皮疹、浅静脉怒张、皮肤皱襞、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观察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抬高、回缩、凹陷,有无异常分泌物自乳头溢出,乳晕颜色是否有改变。最后,放下两臂,双手叉腰,两肘努力向后,使胸部肌肉绷紧,观察两侧乳房是否等高、对称,乳头、乳晕和皮肤有无异常。

2.平卧触摸法。首先取仰卧位,右臂高举过头,并在右肩下垫一小枕头,使右侧乳房变平。然后将左手四指并拢,用指端掌面检查乳房各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变化。检查方法有三种:一是顺时针环形检查法,即用四个手指从乳头部位开始环形地从内向外检查。二是垂直带状检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自上而下检查整个乳房。三是楔形检查法,即用四手指指端从乳头向外呈放射状检查。然后用同样方法检查左侧乳房,并比较两侧乳房有何不同。

最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捏乳头,如有透明或血性分泌物应及时报告医生。

3.淋浴检查法。淋浴时,因皮肤湿润更容易发现乳房问题。

方法是用一手指指端掌面慢慢滑动,仔细检查乳房的各个部位及腋窝是否有肿块。

乳房检查应经常进行。乳房自我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是月经来潮后第9~11天。因此时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同时注意胸罩穿戴要得当,过紧、过厚、透气不良,会影响乳房淋巴液的正常循环,不能及时清除有害物质,久而久之,易使乳腺细胞发生病变。通过自检发现有乳腺增生时也不必紧张,因为乳腺增生并不等于癌前期,但也不可麻痹大意,仍应坚持经常自检。如果有囊性增生、肿块或者结节,有可能会发展成乳腺癌,因此,尽管发生率不高,也应早诊治。

八十二、治失眠可用吐纳法

此方法主要是以调整呼吸为主。

具体如下:仰卧(侧卧也可以),双手环抱下腹前方,深吸气,然后是呼气,注意不要把所有的气都呼出去。我们正常的呼吸是呼完气,过一会儿再吸气。

需要注意的是,气快呼完的时候,不中断地把它吸回来,再呼出,再吸回,这样会有一种绵绵不绝的感觉,特别注意舌尖要抵住口腔上腭。

通过以上的呼吸疗法,大多数人约几分钟后就可安然入睡,即使因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无法入睡,这样的吐纳方法也可以使您在清醒的同时,获得和睡眠一样的休息,可以称其为是“醒着的睡眠”,休息的效果非常好。经常练习这种呼吸法,会使睡眠非常深沉、有效。

八十三,肺气肿的自疗

患慢性支气管炎,易并发肺气肿,其发病率在我国为0.51%~3.46%。肺气肿又易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也就是肺心病。这种病的预后恶劣,很可能造成死亡。对于肺气肿的治疗药物目前还缺乏良方。

进行自我辅助治疗的方法:

1.腹式辅助呼吸。在呼气时使上腹部慢慢下陷,可用手掌轻轻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促使横膈上抬。吸气时应经鼻腔吸人,这可以减少低温和灰尘的刺激。腹式呼吸可以改善通气功能。

2.呼吸体操。在练好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再进行呼吸体操,可以进一步增大横膈活动范围,提高肺通气量。目前我国已有呼吸体操图谱及幻灯片出售。

3.自我按摩。可以用拇指按摩人中穴(水沟穴)、天突穴、膻中穴、风池穴、风府穴,顺、逆时针方向各50次,每日可做2~3次。

4.医疗行走。先加快步行速度,宜按自己体力量力而行,而后可过渡到走跑交替及慢跑。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肺气肿多发生在下肺部,肿大的肺叶把横膈下压使横膈活动范围变小,病人呼吸时,为了要获得足够的通气量,就进行胸式呼吸,但因为不少慢性支气管病人年龄已大,胸部肋软骨钙化,胸膜活动范围已不可能增加,为弥补呼吸量不足动用了辅助呼吸肌,出现了呼吸时耸肩、伸颈,甚至吸气时收缩腹肌。这样的呼吸,频率增快,但通气量不足,不能有效地缓解气急症状。而采取练习腹式呼吸可以大大提高通气量,使病人感到气急症状有所改善,呼吸体操除可增加肺通气量外,还能促使分泌物排出,防止气道的过早闭塞,改善呼吸道的阻塞状态,防止肺气肿的逐步发展。医疗体育能改善全身情况,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冒机会,提高吸氧能力。据统计,肺气肿经过各种医疗体育锻炼治疗后可提高吸氧能力10%~20%,活跃血液循环系统,提高心脏负荷能力,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改善了症状,一般经过半年左右治疗,可以大大改善体力负荷能力。另外,医疗体育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通过参加运动会增强治病的信心,有助于恢复健康。

八十四、意外感染乙肝的处治

生活中,人们难免接触乙肝患者或乙肝患者用过的东西,例如陪护乙肝患者时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不小心被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或针灸针刺中,与乙肝患者发生性接触、接吻,使用了乙肝患者用过的医疗器具、生活用具等等。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汗液、尿液、唾液和精液等)中都含有乙肝病毒,如果意外接触到这些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有可能导致乙肝病毒感染。此时,没有打过乙肝疫苗或自然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人,就会引起乙肝发病,有的人会转化为慢性病毒携带者,终身被乙肝困扰。

如果接触者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未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一旦发现意外接触乙肝病毒,应在接触后24小时以内,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效价滴度大于200国际单位)。2天后,在不同的注射部位(最好是上臂三角肌)接种1次乙肝疫苗,过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再各接种-1次乙肝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基本都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每支5微克,1次1支即可。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未按要求进行全程免疫,应在注射免疫球蛋白之后,重新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已经按要求全程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接触者,如果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始终存在,而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机体处于免疫应答状态。虽然有乙肝病毒侵入,但是不会造成感染发病。如果表面抗体滴度较低,可以加强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打过乙肝疫苗,但是始终没有产生抗体者,需要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支。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具有高浓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感染有快速预防作用。成人皮肤、黏膜的伤口一旦感染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力可持续3周。所以在3周内,再给予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提高预防效果,刺激机体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预防乙肝的最佳免疫方案是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前者起主动免疫预防作用,后者起被动免疫预防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正确合理地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完满的预防效果。

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应注意:只限肌肉注射,不得用于静脉注射。与乙肝疫苗同时使用时,不能在同一注射部位注射,应该一个在左臂三角肌,一个在右臂三角肌注射。新生儿在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应一次注射完毕,不得分次使用。保存于2℃~8cIC暗处,在有效期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