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14

第14章 抗衰益寿(3)

呼吸时配合舌动或默念,吸气时舌抬起抵于上腭,停顿时舌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默念时从三个字开始,根据体质状况逐步增加,但不超过九个字,如“自己静”、“自己静坐好”、“自己静坐身体好”。默念第一个字时开始吸气,念中问字时停顿呼吸,_中间字越多则停顿时间越长,在念最后一个字时将气呼出。第二种呼吸法是吸一呼一停,用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吸气时自然吸入,并以意念引导气至小腹部,随后将气徐徐呼出,呼毕停顿一下,再继续下一次呼吸。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停顿时默念余下的字。吸气时同样舌抵上腭,呼气时舌落下,停顿时舌不动。

内养功锻炼操作的基本点是,要求呼吸、停顿、舌动、默念四者密切配合。第一种呼吸法改变了平时自然呼吸的规律,掌握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种呼吸法和平时自然呼吸相仿,易于掌握且稳妥省力,适用于年高体弱的老者。

无论何种气功练功时间以日出和日落前后为宜。一般一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左右。场地多以光线不太强烈、空气流通的安静之处。姿势应摆得正确,颈部不要过于僵直,肩部不宜耸起,胸部不应太挺,以自然舒适为准。饭前饭后一小时内,过饥过饱不宜练功;练功时要情绪安定,心情舒畅,戒急躁,排除杂念。练功过程中可能会有身体某些部位温热、酸麻、肌肉跳动或肢端、腿部微微颤动,此为练功中常见现象,不必紧张;也可能产生发热出汗,均为好的征兆。练毕亦饮、洗热水,防止感寒。

(二)按摩

按摩又称推拿,是运用手的技巧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施行不同的手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目的,是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保健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摩作为一种防治疾病、健身益寿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用手按摩来减轻疼痛、温暖肢体、消除疲劳,起源于人类的本能行为和劳动生活实践。据《礼记》、《庄子》、《史记》等记载,在纪元以前就有用导引之术来养生益寿。

自我保健按摩、推拿,可使血流增速、流量加大,改善机体的血供,使苍白、松弛、干燥的肌肤变得红润、光泽而富有弹性,肌肉获得更多营养,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甚至于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毛细血管的舒张,循环阻力降低,从而起到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在胸部或颈部按摩,可加强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有防治外感、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作用;在背部、腹部及下肢的特定穴位上按摩,能调节内脏神经,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

常用的手法及按摩部位:

1.推法:采用拇指指腹或指侧面贴于治疗部位,通过有节律的腕关节的活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使力作用于患处;或用食、中指着力于治疗部位来回有规律的推动;或以掌或大小鱼际紧贴体表作回旋转运的动作,适用于肌肉丰厚部位。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营卫的作用。

2.拿法:用大拇指或其他手指做对称使劲拿捏治疗部位肌肉或肌腱、关节等,适用于四肢、肩、颈、腋下、胭窝等处,一个部位拿1~3次即可,可舒筋通络、解除疲劳。

3.按法:用拇指或掌根、肘关节鹰嘴凸出处按压治疗部位而稍留片刻,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可使疼痛部位缓解,疲劳消除。

4.摩法:用指端或掌根、鱼际贴于患部,做不断地盘旋动作的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可起到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5.揉法:分指揉和掌揉。将拇指指腹或大鱼际掌根着力于患部,做每分钟60~120次,较用力左右不停地移动,全身各部均适用。具有舒筋通络、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6.搓法:用双手夹住患处,相对用力快速揉搓,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适用于四肢、腰背、胸腹部。可温通经络,祛风除湿,增强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去除多余皮下脂肪,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皮肤光泽度。

常用的手法还有滚法、掐法、捏法、擦法等。根据病情、病位所需采用不同的手法。施法时要做到有力、柔和、均匀、持久,以作用部位或穴位出现酸、麻、胀、重、热、凉等感觉和关节活络、轻松自如为准,即古人所称“气至而有效”。

自我保健按摩法:

1.健脑益智按摩法

本法由梳头、擦耳摩目、浴面摩鼻等步骤组成。

(1)梳头:两手自然屈曲,拇指分置于两侧太阳穴处,其余四指放眉弓上,两手用力向上推,手指微放开,梳入枕后,拇指抵双风池穴,双食指推擦至风府、大椎穴,其他手指至颈部。

(2)擦耳摩目:继上双手转腕,以小指为领,其余四指及大鱼际部相随,自风池穴起,直擦外耳,按摩眼球,中指抵睛明穴,无名指和小指达鼻上,食指位于眼部,拇指按于颧骨上。

(3)摩鼻浴面:以中指用力,余指相随,沿鼻两侧向下搓,掌贴面搓经口唇,至下颌部结束。

以上三步骤组成一套连续动作,如此反复数次,按摩后稍事休息。

常练上法可健脑益智提神,亦可用于防治头痛、眩晕、失眠、脱发等,对高血压、脑梗塞、面神经麻痹也有一定康复作用。

2.明目按摩法

本法由揉目、按眶、按揉太阳穴及捏鼻根部组成。

(1)揉目:双手拇指关节略屈曲,以凸起的关节布于两目之睛明穴,闭目,由内向外各揉14次,暗转眼球8~10次。

(2)按眶:用指揉按上眶角(左右眉下)1~3分钟。

(3)揉按太阳穴:用两拇指揉按两侧太阳穴10~20分钟。

(4)捏鼻根部:用拇指与食指于两目内眦外缘捏鼻根部,边捏边揉。

本法具有明目提神,防治各种目疾,对近视、远视、老花有一定功效。

3.聪耳按摩法

本法由扫搓外耳、拔耳及鸣天鼓三法组成。

(1)扫搓外耳:两手伸直,两掌四指贴耳,拇指端抵耳垂部,前后摆腕带掌如扫,四指由耳前搓至耳后,再由后至前,往返多次,出现热感即可。

(2)拔耳:两食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往返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呜响,一般拔3~6次。

(3)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叩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内府、哑门穴处,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

本法能增强听力,对耳呜、耳聋、内耳性眩晕等有一定作用。

4.固齿利舌吞津按摩法

(1)固齿:咬牙,即上、下牙齿紧贴不舍,从后槽牙用力咬住,渐转至门牙;叩齿,即上下牙齿对齐或交错叩击。两法均以牙齿麻胀,津液满口为度。

(2)利舌:动舌,舌贴内、外齿龈做往复环形舐动,又称“赤龙搅海”,以舌麻腮胀、津液满口为度;静舌,舌抵上腭,平心静气,意守丹田,以津液满口为度。

(3)吞津:将上法所生津液分三次用力吞下,或频频咽下,意送丹田。

本法有固齿、利舌、润燥之功,可用于防治牙齿松动脱落、牙龈萎缩肿痛,口干少津,舌歪麻痹,心烦口疮,大便干燥等证。

5.强腰益肾按摩法

(1)擦搓腰眼:两手掌或拳抵腰两侧,以肾俞穴为中心,上至十二肋下,下到臀部,往返擦搓,至发热或微汗为佳。

(2)叩拍腰骶:以拳背或掌根沿腰椎、骶椎往返交错叩击或拍打数下,以出现酸麻感为度。

(3)六方动腰:自然端正,做前俯后仰、左右侧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练腰运动。要求腿、臀固定不动,可配合呼吸节律练习,幅度要大,速度要缓,根据需要确定次数。

本法有强腰健肾,固本培元,舒筋通络之功。对腰痛腿软,腰部扭挫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6.穴位按摩

(1)揉膻中:膻中穴位于胸前两乳头之间的正中。用中指按揉膻中穴,有宽胸、定喘、宁心、安神的功效,可防治咳喘胸满,噎嗝呃逆,心跳过速。

(2)揉中脘:中脘穴正好在上腹部胸剑联合(俗称人字骨)至脐的中点部位。以右手四指并拢按揉中脘穴,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揉2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按揉20次。此法有和胃助运作用,可防治胃脘痛、脾胃运化欠佳、胃下垂等。

(3)揉神阙:神阙穴即在脐中央。右手掌心紧按神阙穴,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同时做顺时针方向揉动100~200次。此法有温阳益精、培元固脱的作用,可防治慢性泄泻、遗精、滑泄、遗尿失禁、痔漏脱肛等。

(4)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此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便秘、水肿、食欲不振、疲劳等。以两食指点于穴位处,再用中指压于食指上一起按揉,每日30~50次即可。

(5)揉三阴交:三阴交穴在足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揉三阴交穴有健脾、补肝、益肾的作用,可防治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如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小便不利,遗尿、心悸、失眠等症。每日30~50次即可。

(6)搓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蜷足时呈凹陷处,即足底正中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用右手搓左足底涌泉穴100次,然后用左手搓右足底涌泉穴100次。本法能滋阴降火,安神定志。对高血压、头痛、眩晕、心悸、失眠都有疗效,且能防治老年人夜间咽干、足部麻木、发凉等证。

(三)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而制成的艾柱或艾条,在体表穴位处点火熏烤,通过经络输穴的作用,以达到疗疾或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疗法。

灸法用于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古代常用来养生保健以延年益寿。由于其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故自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明一向盛行,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喜采用,所以晋代名医陈延之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故灸法自古以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

1.灸法的主要作用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经络有运行气血的作用,而气血的运行有遇寒易凝、遇温则通的特性。灸法其性温热,故能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2)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灸法具有温中散寒、温补脾肾的作用,可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腹胀泄泻和肾阳不足之遗尿、水肿、久泻等。

(3)升阳固表,扶正培本。艾灸能升举阳气,益卫固表。对各种慢性虚寒性等证,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可使其逐步减轻发作到逐渐痊愈。

(4)培补元气,抗衰益寿。灸法有强壮元阳、扶助正气、延缓衰老、益寿养生的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可提高大脑细胞活力,调整中枢系统,对血压、心律有调节作用,可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加强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间接灸根据所垫的东西不同而有隔蒜灸、隔姜灸、隔盐和隔附子灸等多种,手法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

人至老年,五脏渐虚,气血不足,精神衰减,正气亏虚,病邪易侵,因此老年人多病痛。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肺为卫外屏障”,因此欲要健康长寿,当从肺、脾、肾三脏人手,以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借以抵御病邪,保持脏腑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2.具有保健作用的配穴

(1)大椎、身柱、肺俞、风门。常灸这些穴位对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有预防、减轻和减少发作的功效。

(2)中脘、天枢、神阙、足三里。常灸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调整胃肠功能。

(3)关元、肾俞、三阴交、涌泉。常灸可防治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具有益精气、补肾元作用。

(4)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常灸有补肾、益精、助阳的作用,对老人肾虚夜尿频数,腰膝酸软少腹冷痛,小便失禁均有一定疗效。

(5)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隔日灸或每周2~3次灸,可收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功效。

另外还有拔罐、刮痧、薄贴、热熨、蜡疗、泥疗、浴法等传统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