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19745800000012

第12章 抗衰益寿(1)

健康、安宁、长寿是千千万万人的美好心愿。古往今来,痴心于蓬莱、方丈、求仙拜佛、探求不死之术者不计其数。殊不知,人总是要死的。毫无疑问,生的愿望,死的恐惧,病的痛苦,老的悲哀,是最基本的人性和正常的情感。

人进入老年后,气血渐衰,阴阳失衡,五脏六腑功能逐渐虚损,精神倦怠,体力疲惫,百事懒于施为,肌肉腠理疏松,出现一派衰老征象。疾病亦接踵而至,往往旧疾未去,又染新恙,一脏有患,常累及他腑,诸病丛生,更是缠绵难已。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体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退行性改变,但注意养生保健,就会延缓衰老,以达到延年益寿。

影响寿命的因素很多,如禀赋、体质、疾病、情感变化、饮食起居等。如何去除不利因素,保持健康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呢?

传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真阴真阳所在;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衰老的主要机理是真阳元精内乏,脾胃气弱,而致心神渐衰。所以,对老年人的摄养特别要强调养性和饮食起居,保养肾精,调健脾胃,悦心怡神,保持健康而延缓衰老。

第一节补肾生精益寿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纳气和水液代谢;肾又主骨、生髓,通于脑,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为先天之本,与膀胱相表里。肾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剩余部分藏之于-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同归于肾,相互为用。先天之精的化生,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逐渐具备生殖能力。中年以后,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机能随之减退,至老年就逐渐消失,形体也随之衰老。

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死,因此,对于防治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不良、生殖系统疾病和防衰益寿均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肾的精气又可分为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又称元阴、真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又称元阳、真阳。肾阴和肾阳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病理变化。

由于肾藏精,精生髓,髓又养骨,故…肾主骨”。若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骨失髓养而软弱无力,小儿囟门迟闭,老人骨脆易折。髓为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故称“脑为髓之海”。脑髓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若肾精充足,脑髓得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则精力衰退,思维迟钝、早衰、健忘。又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牙齿坚固;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易松动脱落。头发的生长依赖精血的滋养,精血互相化生,精足则血旺,血旺则发荣,故称“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精血足则毛发茂盛而润泽;精血不足,则毛发枯槁而早白早脱。耳司听觉,有赖肾精充养,肾精足则听觉灵敏,肾精不足则耳鸣失聪。

肾又具有司二便的功能,肾虚气化不利则小便淋漓不畅,甚至癃闭;肾虚不固则小便失禁或遗尿;肾阳虚衰致阳虚便秘或五更泄泻;肾气不固可致久泄滑脱。

导致老年人肾精虚损的原因一为禀赋不足,二为后天失养,三则房室不节,另则久病缠绵、重大精神创伤、劳力过度等。治疗当以补肾益精生髓,健体益寿。

代表方药:

1.五子衍宗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菟丝子、复盆子、炒车前子、五味子。

功用:补肾益精,生髓荣窍。

主治:肾虚阳痿,尿后余沥不尽,腰膝酸软,头昏眩晕,体弱早衰,须发早白。

用法: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每日两至三次;或每日一剂,煎服两次。

2.补肾强身片

药物组成:仙灵脾、菟丝子、金樱子、制狗脊、女贞子。

功用:阴阳两调,补肾强身。

主治:肾之阴阳两虚,腰膝酸软,头晕耳呜、心悸气短,阳痿早泄滑精等症。

用法:片剂,每次5片,每日两次口服。

3.金匮肾气丸

药物组成: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桂枝、附子。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酸软,下肢畏寒,小便不利,夜尿数频。

用法:口服,浓缩丸,每次8~10粒,每日两至三次。

4.右归丸

药物组成:熟地、淮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

功能: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痿遗滑;或大便不实,甚则完谷不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约重15克,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或每日一剂,煎水饮服二次。

第二节养心益智延年

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功能。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

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

心主神志的功能与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一为气血充盈,心有所养,则神志清晰,思考敏锐,精神充沛;二为精血互生,血旺精充,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血虚则精不足,髓海亦空虚,则神衰、健忘、智力减退。正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有主神志的作用。

心主血脉、主神志的功能正常,有赖于心气、心血、心阳心阴协同作用来实现。若心的阳气偏衰,则见宗气不足,贯心脉、行心血的功能减退;心的阴血不足,则血脉空虚,而心无所主,可见脉细无力;血虚心神失其滋养则神不内敛,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易惊,或见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老年痴呆;心阴血不能涵养心阳,阳不入阴,则神不守舍,会出现神志意识的改变、谵妄、昏迷、人事不省等。

养生先要养心,养心要重视情志的调摄。老年人常处于失落的心理状态,有些老人性格较孤僻,易生郁闷。因此,要想健康长寿,首先要宁心静气,抑制怨怒和欲望,知足长乐,善于自我修养,自我排解,调养心神,补益心智。

所谓调养心神,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要能静神,养心、宁智,顺应自然,形神兼养,使血脉充盛,气机调和,心神相合,以期长寿。

代表方药:

1.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地黄、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麦冬、天冬、当归、桔梗、柏子仁、酸枣仁。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血亏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健忘,便秘,口干。

用法:每日一剂,煎服两次。或丸剂,每日三次,每次9克。

2.归脾丸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茯苓、人参、木香、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炙甘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精神萎靡等。

用法:每日一剂,煎服两次,或浓缩丸,每日两次口服,每次8~10粒。

3.枕中丹

药物组成:龟板、龙骨、远志、菖蒲。

功用:宁心益智,潜镇安神。

主治:心神不安,健忘失眠。

用法:口服,丸剂,每日三次,每次9克。

第三节传统抗衰益寿方法

我国医学关于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养生大家层出不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医抗衰老理论形成诸多学派和方法。

一、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颐养天年

饮食、起居是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中医历来就把饮食、起居的调摄作为养生长寿之道的主要内容。人是顺应自然的有机整体,必须使自己的饮食、起居适应天时、地理变化的客观规律,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起居养生的知识,保证了民族的繁衍昌盛。

人赖天地而生存,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体。有了春夏秋冬四时的更迭,才有暑湿燥寒气候的变化,生物始现生长收藏的相应变迁,形成天地间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人体对于自然的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和疾病变化。饮食跟养生必须顺应自然的变迁,才能符合人体四时阴阳消长变化规律。

历代医家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特点建议老人,春天应预防春寒,宜早睡早起,多欣赏万象更新之景,使情志愉悦而充满生机,饮食应甘甜而少酸,以葱、枣、花生为宜;夏日需防暑,宜晚睡早起,稳定情绪,饮食多清淡,少进油腻之品;秋季宜早睡早起,不为秋叶凋零而伤感,谨防秋日之燥,注意养阴,进食蜂蜜、芝麻、乳品、生梨、荸荠为佳,不宜进食炙、烤、煎、炸、燥热的食物,闭目养神,叩齿咽津;寒冬要避寒就温,当早卧晚起,安详宁静,宜食温性食物,如山药、大枣、龙眼肉、人参、木耳、鸡蛋等,以保人体精气。因此说,生活有规律,亦为老年人健身延年的重要原则。

二、怡情养性,安心宁神,淡泊名利,力戒喜怒无常

当精神刺激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就会出现“七情过度”,最常见的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老年人的忧郁、悲伤、思虑常常交织一起,不良情绪可使内脏生理机能紊乱,百病丛生。心情舒畅则气机条达,能使心理状态平衡,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家都强调“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有德则乐,乐则久远”。人的思想、情操、道德修养是精神长葆青春的重要方法。要朐有海量,坦荡豁达。要培养自己浩然之气,宽宏大度,乐观开朗,不为琐事争执,不为冗杂烦恼,凡事处之泰然,自得其乐,建立正确老年观,畅情舒志,开阔胸怀,做到一薄名利,二少声色,三廉货财,四淡滋味,五除佞妄,六去妒意,才能祛病延年,健康长寿。

三、适量运动,有益健康

适量、适度的体育运动对于健康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而老年人坚持适当的脑力、体力劳动和适量体育运动尤其必要。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先哲就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悟出了运动对于维持生命、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应用“导引术”、“吐纳术”来保养人体的精、气、神和防病治病。

人体应适当运动,以保身体强健,但也不能运动过量,而致使身体过度疲劳。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使气血流畅,经脉疏通,减少疾病的发生。犹如门户枢纽,经常开关转动,便不会腐朽。适当的运动以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的生命充满生机,从而达到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的目的。

适合中老年人运动养生的方法很多,如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散步、慢跑、游泳、健身球等,各人均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场地条件等情况进行选择。

四、惜精、保精、固精

古代医学家认为适度和谐的性生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是有益无害的。适度的房事不但增进夫妇之间的感情,满足男女双方的生理、心理需求,而且可协调体内激素的分泌,有益健康,延缓衰老。这与现代性学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中医学认为人生三宝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肾气的盛衰决定人生的盛衰,精气与人的健康和寿命长短密切相关。《类经》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精是人体抗邪防病、健康长寿的根本。所以养生者必须节欲,节欲可以保精,精足养神,精神旺盛,自然健康长寿。现代医学证明,过度过频的房事生活,可促进多器官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失精过多可使脑思维下降。这说明纵欲不利于养生是有科学依据的。

五、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亦称食养、食疗或食补,是采用适当的食物摄护养生,以达到防病强身、健体益寿的目的。

饮食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食医”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其地位在“疾医”、“疡医”之上。古时人们尊称能用食物治疗疾病的医生为“上工”。

人在老年时期,五脏日趋衰弱,真气耗竭,整个机体的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逐渐减退,依赖饮食的给养尤为重要。所谓饮食养生,就是采用合理的食养方法和措施,摄入充足而适当的营养,保持充沛的精力,以达防病健体、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