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重庆往事
19740800000019

第19章 若瑟堂里的静默时光(2)

再见桐轩是石匠赵树吉最大的心愿。在年复一年的企盼与等待中,年近80岁的石匠赵树吉带着对桐轩沉甸甸的思念离开人世。

桐轩,你是否知道?体味咀嚼着每一处那用心雕琢的细节,我慢慢地理解了那不能释怀的思念。

当夜幕降临,登临两江亭远眺,两江灯火,满城珠翠,那一份对桐轩的思念也随着两江清流渐行渐远……

山城重庆曾经的标志——缆车

一部卷扬机,两条钢轨,两个车厢,上上下下之间,穿行在山高路不平的重庆城就如履平地。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庆城的标志或代表物,除了解放碑,也许就是缆车了。

重庆有好几处缆车,连接着火车站与闹市区的两路口缆车是记忆中最深刻的了。最长时营运每天20个小时,乘客熙熙攘攘,未有片刻休息。若是上下班时,没点力气几乎挤不进站去。即使费尽力气挤了进去,重重叠叠的人们被挤压得如一张张照片,身上散发出来的汗味与香水味混合,刺激着每一个人的鼻子。但想着令人发怵的几百级台阶,几分钟的拥挤就不算什么了。

曾经有好几年假期,坐夜间火车从成都回重庆。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在凌晨四五点钟的菜园坝火车站广场,呼吸着山城那混合着江风山岚的潮湿空气。对缆车的盼望从来没有那般强烈过。看着沉睡中的缆车站,几百级台阶成为此刻回家的唯一通途。犹豫半晌,回家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当沉重的脚步踏上第一级台阶,缆车也同时在记忆中开动。

抗战期间,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量人口涌入山城重庆,转山爬坡的生活,让人们深感不便。茅以升和梅旸春两位桥梁大师打量着望龙门上下高差都是四五十米的坡地,却一阵惊喜,这正是做缆车的好地方。

望龙门其实不是“门”,不应当读作“望龙—门”,而应当读作“望—龙门”。望龙门对岸龙门浩,那长江南岸江边的石梁上刻有宋绍兴书写的“龙门”两个字,从长江北岸望过去,也能清晰看到。于是,长江北岸这边就被叫做了“望龙门”。

其实望龙门附近也有城门,不过是重庆“九开八闭”城门中的闭门,叫做太安门。旧时,重庆城的城门从东水门蜿蜒过来,山势向城里弯了一个弯,形成一个凹形。那凹形处也设有一个城门,就是太安门。所谓闭门,就是修得像城门样儿,有城楼,却没有门。那时,出城去南岸,只能走东水门或太平门。由于太安门外是个凹形,便于居住,很早就形成居民区。20世纪20年代,为开辟城内外交通,重庆城的闭门被纷纷打开,太安门也被拆除。中国人喜爱龙,龙门又被喻为升迁之门,天长日久,人们便用望龙门取代了太安门。从望龙门过江到南岸,其航道比东水门、太平门好,加上南岸新建上新街,于是望龙门便逐渐取代东水门、太平门的地位,成为沟通长江两岸重要的渡口。抗战期间,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不少城里人迁到南岸,上新街附近居民日益增多,从而使望龙门渡口更加繁荣。从望龙门江边下船,要爬很高一面陡坡,极不方便。于是,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在望龙门修建起客运缆车。

跟钱塘江大桥、南京和武汉长江大桥相比,修建缆车虽然只是两位大师的小品之作,但重庆缆车直达江边,受江水涨落的影响,技术上问题甚多,且抗战期间,物资缺乏,所能选用的材料有限,其难度可想而知。于是缆车站选在望龙门码头轮渡万足船后30米处,建筑钢筋混凝土停车场一座,其高度以水位到轮渡不能开航时,缆车亦随之停运为标准,江边停车场仅供乘客上下及候车之用,缆车道则在原码头的石级上建筑栈桥,桥上铺轨,轨上行车,车用缆牵,缆由机挽,机动则用电力。轨道中间设双车道,呈“鱼腹式”,便于会车,两端为单车道进站。1944年7月动工,1945年4月竣工,经过数度试车和改善后,1945年5月16日正式通车。客运线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备有客车车厢两辆,每辆载客50人,每天上下运客约0.7万人次。缆车公司首任董事长是民国政府经济部长翁文灏,首任经理是茅以升。

缆车这一特殊的爬坡交通工具带给人们的方便,让山城重庆的人们对缆车情有独钟,于是,一座座缆车站在重庆建成。

除著名的望龙门缆车外,解放后修的第一条缆车是两路口缆车,还有龙门浩缆车、储奇门缆车和朝天门观光缆车。

不幸的是,临江门缆车成为最早被废弃的一处。1958年开始修建的临江门缆车,修修停停,1963年2月才通车。那时,当年繁荣的临江门码头经衰落,人流减少,入不敷出,不到两年便只好废弃。

离开多年后回到重庆,迫不及待地走出已经拓宽的菜园坝车站广场,向两路口缆车站走去。令我大失所望的是,缆车站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号称亚洲最长的坡地扶梯——皇冠大扶梯。怀着复杂的心情买了票,一进检票口就看见两条长长的大电梯上下交错运行着。走上扶梯,看着轻松上下的人们,想着那在缆车里被挤成“照片”的日子,一切都成为最温馨的记忆。浏览着山城晚上九点的璀璨灯火,倏忽间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后来才知道,跟两路口缆车同样命运的,还有望龙门缆车、龙门浩缆车和储奇门缆车。1996年,因长滨路修通,它们都被拆除。

曾几何时,到朝天门去坐一回缆车,已是来重庆的外地人不可或缺的一个“节目”,风光一时的朝天门缆车坚持到了最后。2007年5月停运,现在,锈迹斑斑、漆面尽是裂口的观光缆车还屹立在朝天门靠嘉陵江一侧,让人们在回忆中去慢慢体会和品味旧时的缆车生活。

时光闪回,过江索道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坐长江索道是在什么时候,只记得坐上去很兴奋,开动起来就有些提心吊胆,周边风景在眼前如雾气一样掠过,没能留下丝毫的印记。

渐渐地,过江索道就成为像我这样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普通老百姓独特的交通工具,如同城市的公交车、轮渡一般。前往江对岸办事,不必绕着山城盘旋的路,再拥向过江大桥或是乘坐小舢板过江,索道成为最便捷的过江交通工具,像腾云驾雾似的飘过来,飞过去。下班时间,索道变得拥挤起来,回家的心情总是急切的。索道车窗外的景致总是轻易被忽略。

偶尔,有闲情逸致的夜晚,也会花几毛钱,在短短的几分钟航程里,在截面1000米的江面上,坐着有“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之称的过江索道,在无穷尽的天与地之间缓缓穿行。在江雾山岚中展望江水山城,高高低低的楼群交错着江面的氤氲雾气,沉浸于名副其实的“雾都”夜色之中。透过这或薄或浓重的雾气,一个个小小的窗口透出的黄晕显得模糊而暧昧。重庆温暖而潮湿的夜晚,就这样浓缩在短短5分钟的航程里。当我在这个时候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只感觉城市就是母体,而我们就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身心静静地享受着。

有星星的夜晚,和山水光影一起在城市上空穿梭!多年前读过的郭沫若的诗歌轻轻响起: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读诗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触,只是觉得很美,只有在这样的夜晚,在江天之间,才真正体会到此诗的意境。

这些的感受令我至今怀念。在所有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中,只有重庆可以给我这样独特而逸致的记忆。

一罐可乐从长江索道的缆车上滚向下面的棚户区……《周渔的火车》让无数的观众记住了重庆的长江索道,也让我记起那曾经的时光。《疯狂的石头》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重庆的两条城市过江索道。两条对重庆人来说跟公交车、轮渡一样的索道,成为外地的游客了解这个城市更多面的一条捷径。的确,没有比过江索道更适合解读重庆这个城市的外形符号了。

回到重庆,挑个晴朗日,来到那就着山势藏在闹市间的索道小站,买了双程票,再到检票口撕票根,走到运送电梯升至站台。经历了20年风雨的索道塔依旧坚固,只是窗户、把手都保留着20世纪的铁锈。索道站下面的老城区也还是旧时模样,残破不堪的老房子此时离我们那么的近。似乎只需要俯身,就可以重拾那遥远的记忆。

打量等候的人群,当年那样行色匆匆的本地人寥寥无几,更多的是背着行囊、挎着摄像机的游人。

走进吊在几根如小臂般粗细的钢缆上的这个熟悉的铁箱子,心开始在长江的上空漂来漂去。行走在都市水泥森林里,许久没有抬头望天了。这一刻,望一眼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蓝天,放飞紧束的心灵,看着脚下幽黄的长江水,记忆中滚滚东去的江流,因三峡工程蓄水,幻化成了一个轻泛微波的大湖泊。

对岸是重庆摩肩接踵的高楼,映衬着全国最大、最古老的会馆群落。横过江面之后,都市楼宇扑面而来,当索道从两楼“夹缝”中闪身而出时,身边的游客发出一阵阵惊奇感叹。那些在记忆中藏得最深的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在脚下倔强地站立着。筒子楼群进进出出的年迈老人,被年岁磨平的石阶和屋檐长着杂草的瓦房,串联起关于这座山水城市的历史印记。背着阳光,恍惚间,我感觉似乎一下子回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走出索道,时髦的潮流消退,低矮破旧的厂房和民房,一切都距离得那么近,近得都来不及反应。不知为什么,眼泪竟莫名地流淌下来……也许是我越来越脆弱,也许是找到了久违的真情,也许只是心底被某个东西轻轻触碰……

链接——重庆两江索道

重庆城建在立体的山水之间,有着动静结合、秀丽与繁华融为一体的美丽与奇妙,特别是重庆从城市楼群中穿梭连接两江三岸的索道,为全国独有,让乘客就像踏云而行,在惊喜刺激中缓缓欣赏重庆山环水拥的自然美景。两江指长江和嘉陵江,故而两江索道即嘉陵江索道和长江索道。

跨江索道是重庆独有的景观,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空中公共汽车”,更是具有旅游观光价值的城市“跨江游乐观光车”。重庆素以美丽的“山城”著称于世,乘坐跨江索道更是观山城赏夜景的绝好方式,其感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味。

嘉陵江索道于1982年1月建成,是中国的第一条客运索道。1987年10月建成的长江索道更是有着“万里长江上第一条跨江客运索道”的美誉。长江索道起于渝中区新华路(长安寺),横跨长江,至南岸上新街(龙门浩),为双线往复式,于1987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索道总长1100多米,单次运载量可达80人,日运客1.05万人次,有“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之称。设有抗5-6级风力的防摆装置,在雾天、雷雨及7级风力以下均能安全运行,是一种平稳、舒适、迅捷的交通工具。

全国330条索道都建在旅游风景区,唯独重庆将索道用于公共交通。当年最辉煌时,仅长江索道每天就有近3万人次通行。但后来,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两江索道却面临生存难题:嘉陵江索道现在最低的一天仅60人次通行,长江索道也降到现在的7000人次。重庆市旅游部门与两江索道管理部门将其打造成旅游观光索道,独特的运输方式,具有安全、环保、方便、准点、全天候运行的特点,使两江索道成为休闲、旅游观光理想的交通工具。20年保持同样速度行驶的长江索道变慢了。在晚上7点以后,推出慢行索道,让乘客体验“空中夜游”山城重庆的独特魅力。

如今,长江和嘉陵江上的索道,已成为“鸟瞰新重庆”的最佳位置之一。白天乘坐索道还可远眺重山叠嶂,近观两岸风光之壮观景色,俯视滚滚长江,体验腾空凌云的感受。夜晚乘坐两江索道,流光异彩的洪崖洞吊脚楼群、灯火辉煌的朝天门码头、彩灯闪烁的滨江路……错落有致的山城美景都一一绝妙地尽收眼底。

长江索道和嘉陵江索道虽同为跨江索道,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涂装不同:这是最显著的区别,嘉陵江索道是蓝色涂装,长江索道是红色涂装。

2.轿厢大小不同:嘉陵江索道比长江索道的轿厢小,长度和宽度都小大约1/4。

3.牵引索数量不同:嘉陵江索道因为厢小,是单索牵引;长江索道为双索。

4.线路长度不同:嘉陵江索道约为长江索道的2/3。

5.票价不同:嘉陵江索道为1.5元,长江索道为2元。

6.索道站设施不同:嘉陵江索道比较简易,上下楼靠步行楼梯;长江索道比较高级,上下楼靠电梯。

重庆两江轮渡

轮渡体现重庆江城的特色,但对很多重庆人来说,坐轮渡已经是遥远的记忆

了。但实际上,重庆有9条轮渡仍在运营。这九条分别为:朝天门到江北、野猫溪、弹子石、长寿沿途、广阳坝、磁器口;唐家沱至纳溪沟、大兴场;磁器口至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