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穿越岁月的烟云
19740400000026

第26章 大爱无疆(2)

我妹妹和我一同上小学,一同下乡插队,插队期间与妹夫刘仲霞结婚。妹夫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七宝山硫铁矿工作,婚后生育一男一女。直到1979年妹妹才招工到浏阳氮肥厂。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妹夫一家都在浏阳氮肥厂工作,后来单位改制,全家就在浏阳市区圭斋路开服装店。2003年他们又在礼花路建了一栋两进七层近千平方米的楼房,现在儿女早已成家立业,孙子、外甥女都在读重点中学,一家其乐融融。

弟弟是老满,1972年到官渡林场当知青,1974年招工到攸县酒埠江钢铁厂,工作五六年后,才调来永和磷肥厂工作,在永和磷肥厂近20年,工作一直很出色,现已退休。弟弟1981年和弟媳叶定兰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早在1994年,弟媳所在的国药店改制,就在永和镇人民路开了一家药店,生意做得很好。我弟弟为人老实本分,待人诚恳热心。他经商比我早,当年,为了帮助我家买车搞运输,倾其所有,还经常帮我们出主意、找货源,出了不少力。

我们兄弟姐妹5人,关系一直很好,这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维系着我们这个大家庭,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前不久我们兄弟姐妹一行前往河南省新乡市为大嫂举办70寿诞,这是继上次侄儿廖原结婚相隔10年后又一次远赴河南。大嫂全家都很高兴,大嫂的邻居听说我们这么多人是专程从千里之外来祝寿的,都说大嫂好福气,大嫂笑得合不拢嘴。在生日宴会上,我们一起唱生日歌,祝大嫂健康长寿。

接下来的几天,我侄儿廖原租了专车,送我们去洛阳和开封两大著名古都旅游。在洛阳我们游览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在开封游览了清明上河图、大相国寺等景点,我们玩得很开心,还参观了我侄儿办的工厂。我们兄弟姐妹现都已年过花甲,这次能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真是难得,这大概是天伦之乐吧!

五、岳父一家

我岳父家住在浏阳市上洪石溪村,称得上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岳父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一生以农为本,吃苦耐劳,操持着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岳母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一生就知道养儿育女,洗衣浆衫,烧茶做饭,种菜喂猪,除此之外,什么金钱名利似乎都不重要,都与自己无关。

岳父岳母共生育了4男3女,一直以来,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我爱人说:“我12、3岁就要上山砍柴。因为缺吃,饿得前胸贴后背,小小年纪根本没有力气砍柴。”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家9口还挤住在几间破旧狭小的土坯屋中。屋前的一个地坪是几家人共用,地坪边是一口鱼塘,地坪和鱼塘连接着一座破旧牌楼,修建牌楼是客家人一个固有的习俗,这座牌楼给里面居住的几户穷苦农家增添了几分生气。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农民都有了责任田,加上孩子们都已长大,人多劳力齐,生活慢慢好了起来。1985年,岳父全家齐心协力,盖起了一栋面阔五间的大瓦房,楼上都装有环绕的走廊,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栋标志性的农村民居。从此,全家的住房得到了解决,生活越来越舒适。

我爱人7个兄弟姐妹中,老大很早就出嫁了,现在已是儿孙满堂。我爱人排行第二,接下来是大弟凌甘桂,他人虽精瘦,但好像有永远使不完的力气,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干农活,还下河捕鱼,上山打猎。浏阳城里的猎友经常开着越野车邀他去打野猪,每次出门十有八九满载而归。甘桂成家后生育一子两女,他的子女都已成家,都在外经商或做手艺,都赚了不少的钱。2006年,甘桂率先走出了1985年建的老屋,在小河边又建了一栋两层红砖楼房,装饰一新,在家里开了一家代销店,方便了附近的乡里乡亲。

老四正平从小耳聋,读书很少,还是搞集体时,大队就照顾他到公社五七工厂学打铁,后来厂子解散,正平砌了座炉,坚持打铁到现在。打铁很苦很累,没人愿学,正平跟我说:“想买台锻床,就一个人也能干。”我在长沙给他跑了几个机电市场,最后选定了一台,用我家送货的汽车帮他把锻床送到了上洪。接着又买了钻床、电焊机等设备,除了打铁还兼做修理。正平耳聋,外出交易很不方便,我就总是帮他买些煤、钢材、设备等物资。岳母平常总是对我说:“我家正平全靠姐夫帮忙,要不,只怕什么事都会做不成。”正平现在还是单身一人,住在老屋。正平为人老实慷慨,以前兄弟没分家,家里困难,什么化肥、农药、人情开支,大多是正平拿钱来支付,但愿好人正平一生平安。

老五正兴,从小过继给大伯做崽,因为两家挨得近,其实正兴只是名义上的过继,平常都是生活在岳父家中。正兴结婚生一子一女,儿子在浏阳城区开美容美发店,生意红火,买了房买了车,也已结婚生子。正兴的女儿早两年大学毕业,现在是城市白领,工资丰厚。

老六久香,结婚后生育一子一女,现在都已长大,在外打工。久香家前几年建了一栋二层红砖楼房,生活过得很美满。老满响城,结婚后生有一子,早两年考上大学,现在长沙读书。早几年响城一家建了一栋两层的红砖楼房,目前,生活还比较困难。响城两口子都很能干,加上人又勤劳,相信目前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好日子就在眼前。

岳父、岳母操劳一生,受尽人间辛苦,相继把7个子女养大成人,除老四正平因患耳疾未能成家外,其他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生活越过越好。岳父岳母到了晚年,还帮着儿女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抚养孙辈也没有享受多少清福。岳母、岳父先后于2003年、2007年相继过世,都过了古稀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六、白沙寻根访祖

2011年春节,我大嫂带领她全家,有我侄儿、侄媳、侄孙,从千里之外的河南省新乡市回永和探亲。我侄儿对我们说:“听父亲说过,老家有个廖氏宗祠,我们这次回家就想去祠堂拜祭一下祖先。”我们立即答应陪他们去白沙乡寻根访祖,同时我也心感愧疚,难得侄儿这个“70后”有如此崇祖之心,我作为花甲之人,又近在咫尺,竟然也没有去过祠堂拜祭。

正月初六,我们一行12人,分乘两台小车,前去白沙廖氏家祠祭祖。冬日柔和的阳光,让人感到暖意融融,公路两旁的山峦之间弥漫飘逸着轻岚纱雾,山色空蒙,给我们以诸多温馨而神秘的遐想,更给这次寻根之旅,平添了几分温馨神秘的感受。

我们这10多人中,都没有去过祠堂,车到白沙街头,我们下车问路,一位鲁姓村民热情地告诉我们:你们廖氏宗祠在白沙廖家塅,从这里倒回3华里,过浏阳河就到了。并说我们的族长廖能龙就住在白沙街上,具体事情可找他询问。于是我和弟弟去找族长,其余人员去白沙这个当年称为小南京的繁华、美丽乡镇游玩观光。我们奔走找到了族长能龙,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告诉我们,到了祠堂具体的祭祖事宜可找守祠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