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穿越岁月的烟云
19740400000013

第13章 知青蹉跎岁月(2)

我在生产队的表现得到了社员们的肯定,下乡不到半年,就选我担任了队上的记工员,1970年5月,大队党支部又任命我为生产队的政治队长,还先后出席了公社、县、湘潭地区(当时浏阳县隶属于湘潭地区)下乡知青先进分子代表会。尽管我在农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我还是没有在农村扎根一辈子的打算,这是因为农村生活条件实在太苦了,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累死累活干上一天,在我们这样上等的生产队,日产值才八角多钱,而差的生产队10天都收入不到一块钱。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又叫我怎样在农村干一辈子?又拿什么去成家立业?思来想去,还是只有一条路,期待招工返城。

六、参加“贫宣队”

1969年8月,大队抽调我参加了大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这个宣传队不是文艺宣传队,而是下乡蹲点,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斗、批、改的驻队工作队。当时,我们大队的两个山区生产队,地处偏僻,社员居住分散,加上3年来“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社员的思想都搞乱了,社员只顾发展个体生产,集体经济有名无实。我们宣传队的任务就是要扭转这种重个体、轻集体的现象,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把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的生产经营方式拉回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

我被安排在新山生产队一位叫张开纯的社员家里住。这个生产队19户人家分布在三条山冲里,晚上开会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我们宣传队的人打着手电挨家挨户去请,等到人到齐了,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宣传队进队的第一次会议由宣传队李队长主持,他说:“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生产队的田和土地由生产队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分配,无论哪种承包和变相承包都是不允许的。”有的社员说:“我们这样的山区队,田土都分布在方圆10多里的山冲冲,集体统一耕种,来往返的时间多,做工时间少,人都会累死。”有的社员还说:“像我们这样的山区队,以一条山冲为一个生产小组,由生产队统一耕种、管理和收割,就近分配,既减少了徒来往返的无用功,又维护了生产队的集体经济。”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开了两个多小时会都没有统一意见。李队长最后说:“不能以任何理由搞变相承包,必须坚持集体经营,否则,就是搞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必将受到严厉的批判。”

在宣传队这段时间,我觉得比在生产队出工还要累多了,白天要和社员一同劳动,晚上还要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我住的这户社员家里,屋前有几株梨树,当时正值秋收时节,树上的梨子已经成熟。李队长嘱咐我,这几树梨子生产队要统一收摘,不能让他自己收摘。过了两天,趁我回知青组拿衣服(山区天气转凉),张开纯竟把几树梨子都摘了,挑到永和街上卖了。我被李队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还责令我写出深刻的检讨。而张开纯,不仅交出了卖梨子的钱,还作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在生产队全体社员会上受到了批判。

我们宣传队在新山生产队搞了一个多月的斗、批、改,纠正和制止了一些资本主义复辟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割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巩固了集体经济,但社员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资信社的问题,说不定我们宣传队走了还是会出现反复,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七、给生产队榨油

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十分艰苦,缺油少粮的日子时有发生,特别是食油更为缺少。当时食油的主要来源,一是队上要有茶山,二是种油菜,三是喂猪。市面上是买不到油的,都是国家计划供应,非农业户每人每月供应二两。

我们插队的生产队,茶山不多,很少种油菜,喂的猪大多卖给食品站换点钱用,所以食油很少。平常炒菜放油就跟滴眼泪一样,滴几点就算了。有的人家就用一根铁丝或用细木杆扎一团拇指大的棉纱或布,放油时往油罐里蘸一下,往锅底上刷几下就算是放过油了。

我们知青初下农村,不会过日子,吃油没计划,一个月的油不到半月就吃完了,叫作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了油就吃不放油的“白锅”。煮一碗米汤放点盐还美其名叫“干劲汤”,这艰苦的日子今天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的。

有一天,生产队长安排我和另三位社员去为生产队榨油。那时榨油不像现在,一切都是机械化,那时榨油全都要靠手工操作。把茶籽挑到榨油坊以后,先放到“焙”上烘干,然后把烘干的茶籽倒进碾槽,碾槽是一个直径不小于三米的围槽,碾盘靠水为动力推动,所以那时油榨坊都是建在小河、小溪边。茶籽碾成粉以后就放在饭甑里蒸,蒸出了油就包成饼上榨。最后,由三四个男劳力推动挺撞打尖,把油榨出来。由于整个人工榨油工序烦琐,也比较辛苦,所以队上规定,榨油期间可以在油榨房做饭吃,米和油由生产队供应,菜就自行解决。那时榨油,社员们都争着去,因为这是个解油馋的机会。

油榨坊备有灶台和锅碗瓢盆,米和油的问题也解决了,余下的问题就是要弄点菜来。我们去生产队的地里扯了几把青皮豆,又去水库脚下的水塘里捕捞了一碗小鱼虾,再回去摘了一些辣椒。我们四个人煮了四斤米,蒸了一碗青皮豆,足足放了二两油,油炸了一碗辣椒,焖了一碗新鲜鱼汤,虽然谈不上美味佳肴,但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这香喷喷油渍渍的饭菜,真比过年还高兴,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

八、与株洲知青的情谊

我在石灰厂挑料石的时候,石灰厂前有一条山路通往邻近的高坪公社,那里下放了很多株洲知青,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以3-8人为一个知青组插队。我在石灰厂看到他们挑着柴、木炭到永和街上去卖。首先并不相识,和我同在石灰厂上班的知青黄强对我说:“从穿着和口音上来判断,他们肯定是株洲知青。”在那知青大潮涌动的年代里,知青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走到一起来了,成为农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共同的命运使我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我和黄强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聊天。“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很快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这样十几二十岁,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在家里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今天由于命运的安排,小小年纪就远离亲人,肩上过早地承载着生活的重担。每次看见他们来了,就留他们在石灰厂食堂吃饭,用我们微薄的收入招待他们。株洲知青很感激我们,几次相邀我们去高坪玩耍。

一次轮休,我和黄强跟着株洲知青去他们知青组玩,走过七冲八坳崎岖的山路终于到了他们知青组。知青组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其他什么都没有,简直是家徒四壁。看着他们吃饭都没有保障的困难处境,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在和株洲知青的交谈中,他们很羡慕我们,说:“你们离家近,没有饭吃可以回家去吃,受了什么委屈可以回家去诉。可是我们不行,200多里以外的家,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困难,和父母亲人只能是梦中相见。”彼此的痛苦引发了我们共同的伤感,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只能是无言以对,什么安慰、鼓励统统都是多余的话,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的无情,一时谁都难以改变。

那天晚上我们交谈到深夜,株洲知青小徐拿出自己心爱的小提琴,他拉的第一支曲是《小夜曲》,前奏一完我们轻声伴唱,“往日的爱情已经完全消逝,幸福的回忆像梦一样留在心里。”琴声伴着歌声如诉如泣,琴声拨动着我们心弦一起共鸣,全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我和黄强在知青组住了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就和他们依依惜别。我对他们说:“以后路过石灰厂就进来玩吧,不必讲什么客气,如果有什么要帮忙的,也尽管说,谁叫我们都是知青呢!”

九、去湘潭参加知青讲用会

1970年9月的一天上午,镇知青办的杨义杰主任和大队知青专干周高贤同志来知青组通知我去湘潭参加湘潭地区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他们告诉我:“参会代表都已于昨天去了湘潭,因永和镇只有一名代表,就合并到官渡区代表团,因他们通知来迟,你今天必须赶到湘潭,到湘潭大桥饭店找官渡区的章汉雄同志报到。”当时我就说:“既然代表们都走了,我一个人也不好去了。”杨主任说:“不去不行,这是政治任务,开完会还要回来传达会议精神,你必须去。”没办法,我只好答应去开会。

当天,我就乘永和去长沙的班车先到长沙,然后再从长沙乘车去湘潭,我利用在长沙转车机会,去湖南烈士公园游玩了一下,并在庄严的烈士塔前留了影。于下午6点到湘潭市大桥饭店报了到。

大会定于9月16日在湘潭地委礼堂正式开幕,我也没有迟到。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湘潭地区七县一市共300多名代表。这其中有知青代表、贫下中农代表、家长代表、厂矿代表、乡镇干部代表参加。大会第一天,湘潭军分区巫司令员看望全体代表,湘潭地区党委负责同志,湘潭市江南机械厂驻军刘政委分别做了报告,他们要求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总结成绩、交流经验的大会,开成一个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行动的大会。接着大会用3天的时间,由参加的代表进行讲用,先后有20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和讲用。知青代表谈了如何在农村虚心接受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艰苦朴素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在生产实践中磨炼自己。贫下中农代表讲到如何认真执行毛主席的伟大指示,用五条标准严格要求知青,发挥知青的长处,帮助知青树立在农村干一辈子的思想。

经过3天的大会交流,知青们表示学习了先进经验,回去一定要好好干,为革命种田,为国家多作贡献。接下来由湘潭钢铁厂、湘潭电机厂、湘潭纺织厂、江南机械厂、江麓机械厂、湘潭锰矿六大厂矿派车接全体代表去工厂、矿山参观了一天,受到了各单位的热情接待,与工人师傅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大会组委会决定明天去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参观学习,代表们听了这一好消息,高兴得跳起来。

第二天清早,全体代表登上六大厂矿派来的专车,向韶山驶去,代表们一路上唱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恩情唱不完》等歌曲,心情无比激动。

在韶山毛主席旧居陈列馆,代表们凝视着墙上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的相片,久久不愿离去,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斗,前仆后继,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全国解放,用了28年的时间建立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共和国。代表们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扎根农村,为革命种田,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接班人。

会议开了8天,从湘潭回来后,我向镇知青办负责同志汇报了会议的概况,并应邀在全镇的知青大会上作了传达,也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十、走访知青安置工作

1970年5月20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此文件经毛主席批示:“照办”,用中发70(26)号文件发出。

文件共分9条,文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意义、组织、领导、经费、措施阐述得十分细致。特别指出:“当前存在的克扣、挪用、甚至贪污国家拨给的安置经费;强奸知识青年,对知识青年进行逼婚、诱婚的坚决给予查办、严肃处理。”文件最后指出:“我们建议各地普遍检查一次知识青年下乡工作,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作出规划。”

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各级领导部门迅速组织贯彻执行,我们永和镇也成立了干部、群众、知青代表组成的三结合再教育领导小组,我也是成员之一。再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召开了会议,镇再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镇知青办主任杨义杰同志说:“要搞好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就必须做到对知识青年政治上有人抓,生产上有人教,生活上有人管。要组织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向工农兵学习,并开展‘四好’运动,表扬先进,树立标兵,各种群众性的政治活动要吸收他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