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19740200000027

第27章 利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掌控命运(2)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太多事做好。林肯可以成为一个一流律师,但他选择做政治家。他认为他能在历史上写下新的一章,因此,他决心以毕生的精力来完成这个使命。

因此,赢家是自己所选择的。

4.培养信心

你必须学着对自己仁慈些,列出一张你的胜利和成功的清单。当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时,你对能做的事会更有信心。只有失败者才会集中注意力在失败和缺点上。

大多数人所表现的自信要大过我们所意识到的,我们很早便知道相信自己。在你跨出第一步时,你就相信你会走;在你说出第一句话之前,你就相信你会说。因为你先相信,所以你会去完成它。

当你相信自己能做出最好的成绩时,你不仅会发现自信提高,而且发现自信会有助于你的表现。

5.从你的错误和失败中记取教训

“失败为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事。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失败者是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经验。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了两万次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丝的物质!”

“不!”这位天才回答说,“但我们已知有2万种不能当白炽灯丝的东西。”

这种精神使得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

错误很可能致命。错误会造成严重的结果,往往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犯错人的态度。能从失败中获得教训的人,就能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6.放弃逃避的念头,方能产生信念

爱迪生说:“在你停止尝试的当儿,那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欠缺自信的人,将终日和恐怖结伴为邻,越是被恐怖的乌云所笼罩,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越是渺茫。

此时,如果我们将“恐怖”置之不顾,而任其生长的话,恐怖的阴影就会越长越大;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如影随形。

罗斯福有句名言:“现实中的恐怖,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大多数人在碰到棘手的事物时,大都只会考虑到事物本身的困难程度,如此自然也就产生了恐怖感。但是一旦实际着手时,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比想象中要容易且顺利多了。

所以,分析恐怖,就是克服恐怖的第一步。下面的几个问题请向自己发问,并切实回答:

我所害怕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上它又如何呢?我所害怕的东西真正存在吗?抑或只不过是想象而已?

难道我的内心理所当然应该充满恐怖吗?

其实,你所恐怖担心的事物一旦面对现实时,你的心里往往会有“最糟糕大不了……”的万全准备,这种“大不了”的心理,正是你可以克服恐怖习惯的最佳证明。所以,这些造成你不安的恐怖事物,说穿了并没有什么,我们若将其真面目分析得仔细一点,就会发现你所畏惧的“幽灵”,原来不过是一株枯萎的树影罢了,你将会为自己深深陷入的恐怖感到好笑。

所以,不论你怎么看它,只要勇敢面对,不但可以从此消除恐怖的阴影,而且能够产生坚强的自信心。

7.要确实遵守自己所订下的约束

这是增强自信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所有步骤中最简单且最具效果的。

此处所指的约束,任何一种都可以,而且若能包含你的工作、经济、健康等各种问题,更能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当然,所谓“约束”并不仅仅是在头脑中约束自己,你可以试试在纸上签上自己的姓名会更具实践的效果,比方说:“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每天早晨要起来慢跑”,或者“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要比平常早30分钟出门上学”等等都可以,将它写在纸上,并填上日期签上姓名。

约束的内容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它写在纸上后,不论发生什么样的障碍,都务必要确实遵守。记住:成功的秘诀在于叵心。

当你对自己做了某种程度的约束后,在遵守这种约束时,你会发现由于实践而产生了自我信赖,这种自我信赖便是你已开始坦然面对自己的实证,此时自信当然也会跟着而来,随着时日根深蒂固地成为你的勇气与力量。

大多数人在实行这种自我约束时,多半会有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心态,即使实行了,一旦遭遇到挫折又会随即住手,然而若是用这种写在纸上的签名方法,可能就不大容易中途而废了。因为不管多么微小的事,一旦立下“只要决心去做一定会成功”的信念,自信便会油然而生。

努力提高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风靡世界,小说作者、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J·K·罗琳因创造哈利·波特这一神奇少年魔法师形象逐渐成为哈佛学子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之一。

据如今功成名就的罗琳首次坦言,自己曾因不堪承受作为单身母亲的玉力,一度徘徊在自杀边缘。

罗琳1992年在葡萄牙教英语时邂逅当地乔治·阿安特,与之相恋、右婚,生下女儿杰西卡。但这段婚姻很快解体,罗琳带着当时只有3个月大的女儿重返英国,住在爱丁堡一间狭小的公寓里。她找不到工作,靠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和向朋友借贷支付房租。她因深陷压力无法自拔,想过自杀。后她向专业医生求助,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罗琳说:“我25岁左右时,生活贫寒,心情低落。也许是女儿让我迈出求医的第一步。她陪伴我,受我影响,我想,不能让她成长时看到这样的母亲。”

打消自杀念头后,罗琳开始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一部1997年推出后,备受瞩目。

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已被翻译成65种语言,全球销售!4亿本,催生相关产业价值达150亿美元。系列小说第7部、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00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市当天,以每小时30万册的销售速度狂扫全美书市,创下美国新书销售纪录。

2008年6月5日是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周的最后一天,正式毕业典礼在校园中间的露天草场举行。这一天的主讲人,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

42岁的罗琳身穿白底粉花齐膝连衣裙、乳白色毛衣披肩,与周围身穿黑色博士服或深色西装革履的学者绅士迥然不同。她的神态也有些像小姑娘见大场面似的局促不安,这与旁边的女校长形成鲜明对比。

她幽默的开场白解释了这一切,“接受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讲演的邀请以后,几个星期我都紧张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体重下降了好几磅。我想这对我个人和哈佛大学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几千名听众都笑了。

“后来,我想到了21年以前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当时,主讲人是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巴隆尼斯·沃诺克,可惜的是她说了什么,我现在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所以我想,即使我今天说错了什么,也不会对你们的远大宏图有什么伤害。这样想着,我就轻松了许多。”

大家又笑了。

“今天当你们走出这场讲演之后,还记得这个(笑话),我的影响就比那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还大。”大家笑着鼓掌加以鼓励。

罗琳转入正题。“哈佛大学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以至于在你们眼里的失败就是普通人眼里的成功。但我想告诉你们,失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她说,她的父母从未上过大学,家境贫困,一心想让她成为一个有专长的劳动者,今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以按时偿付房子贷款,老了有固定的退休金,不用被贫困缠绕。但是她上大学时,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唯一的爱好就是一个人趴在咖啡馆的桌子上写故事。她父母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的怪僻,不会给她带来任何稳定的工作。

罗琳说,“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最害怕的甚至还不是贫穷,而是失败。”但是,大学毕业后第7年,她迎来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一一短暂的婚姻结束了,她失业了,她成了除无家可归的乞丐以外,是当代英国最穷的人。父母和她本人最担心的一切变成了现实。

“为什么我还要谈起失败的好处呢?简单的说,是因为失败会为我们揭去表面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不再装模作样,终于重新做回自己,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唯一在意的作品中去。如果我此前在其他的任何什么方面有所成功,我恐怕都会失去在自己真正归属的舞台上获得成功的决心。”

罗琳说,在失败中,她反而获得了自由,因为她最担心的事情已经不存在了,“我还活着,而且,我还有一个我喜爱的女儿、一个旧打字机和一个大理想。”她发现,失败赋予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让她明白关于自己的一些东西,意识到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宝贵的友谊。“我历经艰辛才获得的财富,比我得到的任何资格证书都更有价值。”

罗琳告诉台下的哈佛学生,“当然你们不会像我一样,失败得那么惨,那么彻底,但你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失败。如果你因为生活谨小慎微而没有任何失败,这样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生活过,这样生活的本身就是失败。”

“你的生存能力以及你和朋友的友情只有经过挫折的考验,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友情的力量。”她说,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任何人也不能完全控制。“谦逊地懂得并接受这一点,会帮助安然你度过生活中的风浪。”

从罗琳的演讲中,哈佛学子感悟到:挫折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事业遭挫,是其中比较突出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不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在人生之路的漫漫征途上,都会遇到挫折。而伟人所遇到的挫折可能会更多。“一帆风顺”只是极少数幸运者的专利,大多数人必须经历沧桑与挫折,必须尝遍挫折所带来的痛苦、所造成的失败、所形成的逆境等一系列苦果的干滋百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挫折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可避免,在经历了挫折以后,有的人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却走向了失败。造成这种本质区别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对挫折与逆境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理想,大家都渴望成功。然而,挫折却像凛冽的寒风一样,摧枯拉朽,残酷无情。若想使春天的幼苗不被寒风刮折、吹死,就得拥有抵御寒风的措施。相对于干事业而言,要想在无数次挫折中取得成功,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努力提高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

梦想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梦想可以催生奇迹。”这是一句很老的话了,但是,我们很多人似乎总觉得这种奇迹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总觉得这种奇迹也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只可能发生在那些成功了的人身上。

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成功的人,在未成功之前,都和我们一样普通。但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梦想,所以,他们成功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没有达到成功,就先行放弃,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更不能因为觉得梦想遥远,而忽视了孩子心中的梦想。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一个再平庸的人,如果怀揣着一个梦想,并且能够为了梦想而努力,那这个人就不会再平庸。

哈佛大学曾录取了一名瘫痪在床整整10年的少女珍妮。在珍妮身上,哈佛学子看到了“奇迹”两个字的真正意义。

一次事故后,原本健康的珍妮全身23处骨折、脾脏被切除,在经历了20多次手术后,她顽强地活了下来。当然,由于颈椎和腰椎骨折,她没能逃脱外伤性截瘫的厄运,胸部以下躯体失去了知觉,大小便失禁,从此只能与病床和轮椅为伴。但是,即便如此,小小的珍妮也从未放弃希望。

她说:“受伤后,虽然肉体上的确十分痛苦,但是,我的精神还是十分乐观,我觉得我一定能重新站起来,长成阳光下的健美女孩。当时,我的知觉在一毫米一毫米往下恢复,爸爸每天都在我的身体上用圆珠笔划横线做记号,希望生命线能往下些,再往下些,最后我能站起来。”可是,事与愿违,经过了飘零异乡、辗转求医、缠绵病榻的10年后,她的生命线刚走过胸部就再也不往下走了。

这10年,本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华,从童年长到青年,从女孩长成女生,可是她却只能在医院中度过,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跑、一样跳、一样登山、一样游泳……

珍妮的爸爸是一名一条腿上也装着假肢的退伍军人;她的妈妈则是一位坚韧的全职太太,他们靠着杯水车薪的赔偿款以及好心人的帮助,一直坚持与命运抗争着。在受伤的前5年,虽然无法到学校像别的同学那样正常上课学习,但珍妮从未放弃。由于伤情严重,每次学习她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痛楚是求学过程中驱之不去的恶伴。刚开始只能躺着,安妮就让爸妈轮流给她翻书。后来终于能够小坐一会了,她就拿起笔记录和演算。截瘫导致的脊柱侧弯,使她的坐骨神经和背部神经坐了不到一会儿就会钻心疼痛,但她总是会咬牙坚持再坚持,从来不会轻易说放弃。就是在这样坚强的毅力之下,她的文化课学习比很多在校拥有优越教学条件的人都要好。

机遇偏爱那些有梦想、有准备的人。后来,妈妈推着轮椅,把珍妮带到了学校。得知珍妮经历的学校负责人,测试了已经离开学校5年的珍妮,惊讶地发现她的能力十分优秀,尤其是绘画能力,学校决定破格录取她。接下来,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珍妮付出了常入难以想象的困难……

可是,她从未说一个累字,她的心里充满喜悦,因为在她的心里,总有一颗沉甸甸的梦想。最终,她成功地被哈佛大学录取,在她梦想的路途上继续拼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