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19740200000002

第2章 注重科学教育,永远充满活力(1)

有人曾这样形容哈佛大学的教学特点:“大部分学校的教授是在岸上教学生如何游泳或是直接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而哈佛大学的教授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学游泳。”哈佛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到发现的经历中去,带到知识的最前沿中去:是教授们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最前沿开拓,在未知领域探索。

在每一个讨论班和每一个实验室去创新。教授和学生共同分享渴求的兴趣,在无限的、不确定的质疑过程中共同受到教育。教学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行动或一种超凡的领袖魅力。而是一种通向真理的过程。哈佛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发明创造,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学生,不在于培养的学生中有多少人成为总统、部长、议员和商界大亨,而是在于哈佛培养的是具有人文素质和责任感、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哈佛大学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制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有在学术领域和人才培养方面久居领先地位的传统。300多年里,哈佛大学人才辈出得益于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得益于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制。其特点在于:

1.以学术研究为轴心的多层次人才

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很多,以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带动教学和人才培养是一大特点。哈佛是私立大学,实行非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各中心和系科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可在全世界范围根据自己的需要招聘教师和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除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生等攻读学位的专业以外,还有不少不攻读学位的专业研讨班、训练班、培训班、暑期班,构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以肯尼迪政治学院为例,该院根据“培养各级领导人才,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宗旨,迄今为止设立了9个中心: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商业和政府中心,人权政策中心,国际发展中心,非赢利组织中心,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中心,住房研究联合中心,州与地方政府中心,社会政策中心和政治研究所。每个中心下面又分若干个专业,专业下面又设若干项目和研究方向,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肯尼迪学院的教职工中,52%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承担教学任务;48%担负教学任务,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担负着研究任务。研究人员在写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并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之后才有资格教课,成为教学人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师资质量,并使新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进入课堂,从而更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吸引学生,造就人才。这种以研究带动教学的结果是研究成果累累,人才辈出。目前共有1.6万多名肯尼迪学院的毕业生在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岗位上工作,有的还担任了总统、总理。

2.多形式的人才培养

哈佛大学的人才培养,从时间方面看,可分为全目制、半日制、暑期班、短期研讨班、提高班、进修班等。学生来源广泛,背景不拘一格。有的十分年轻,有的是在事业小有成就的中途来“加油”的,也有的是已经有很大成就,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或扩大视野而走进哈佛的。

此外,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哈佛大学培养人才的极其重要的一环。除一般性地从各国延揽教师、招收学生以外,哈佛还有特别的国际合作项目。

比如,肯尼迪学院就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中国高级军官研讨班、乌克兰军官培训班、俄罗斯军官研讨班、市长研讨班、企业高级主管训练班等。

这些研讨班或培训班都是量体裁衣,时间一般不长,多则两三个月,少则3个星期,但收费十分可观。

3.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哈佛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课程内容提出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主课的案例分析,就是将各个企业的情况分别写成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就如何制订或改进该企业的经营战略、日常管理及营销策略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解后,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扬弃综合,最后针对该企业写出一份比较完备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文件,还可高价将此文件出售给企业。

4.学术交流与学术资源共享

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哈佛大学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哈佛大学每年都接受数百名由美国的基金会或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资助的访问学者,这些访问学者在哈佛各学院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参加有关学术活动,有的还担任客座教授,这不仅推动了国际学术交流,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一个双向途径。

比如,国际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就十分广泛。学员除美国的以外,有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奥地利、以色列、加拿大、日本等十几个国家。该中心所属的5个专业的研究员背景各异,以哈佛大学的专家教授为主干,吸收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士参加,有政府官员、学者、军官、国际组织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教师、政治学家、军备控制专家等等。

哈佛大学的许多研讨会、讨论会、学术报告会、讲座等,都对社会公众开放。这种回报有着十分明显的资源共享的特征,对于从更广的范围内培养人才,营造重视学术的氛围,提高学校所在地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

崇尚追求真理,保障学术自由

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真求实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曾着重指出:“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哈佛学子威廉·詹姆斯在1903年开学典礼致词时说:“真正的哈佛是无形的哈佛,藏于那些为追求真理、独立而孤隐的(学生)灵魂里……这所学府在理性上最引人称羡的地方,就是孤独的思考者不会感到那样的孤单,反而得到丰富的滋养。”哈佛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而要追求真理,就要保障学术的自由。

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大学的兴起是在19世纪上半叶。尽管托马斯·杰斐逊曾提出过“人类心智的无限自由”,但美国学术自由理念主要是德国大学影响的结果。哈佛大学最早留学欧洲的一批学者将他们所推崇的德国大学学术自由理念引入到哈佛大学。按照德国的观念,学术自由意味着学者作为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学科领域内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这并不表明教授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同样享有充分的自由。在哈佛大学,这两方面的自由都得到了维护。

哈佛大学最早对学术自由作出明确表述的是乔西亚·昆西校长。昆西认为,只有坚持学术自由,学术才能兴旺发达。他指出:“上个世纪和当今时代的劳动,通过扫除智力进步道路上的障碍并辅之以帮助和鼓励,已经有效地缓解了僵化,打破了古老学科的束缚。教育体系中人们的恐惧几乎已经完全清除,代之以希望和奖励。将科学和学术视为社会独立的兴趣,这一点已开始得到广泛的认可。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试图使人们的思想摆脱对各个宗教派别或各个政党的忠诚,以使人们的思想尽可能充满活力,而不是依赖于对各种政治和宗教观点的屈从。”

学术自由理念为哈佛大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术自由理念的确立,哈佛大学在19世纪上半叶的学术氛围是轻松而自由的,这种氛围很适合学生的发展。一批杰出人物在这一时期成长,如爱默生,亨利·梭罗,本杰明·皮尔斯,奥利弗·W·霍尔姆斯等等。尽管当时的哈佛大学由于在改革上采取温和的态度而受到多方批评,但是,哈佛大学在坚持学术自由理念上却走在美国大学的前列。对此,哈佛大学校史专家莫里森这样评价:“毫无疑问,1836年哈佛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中领先并达到目前的名望和地位,最为突出的原因就是坚持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昆西与艾略特和劳威尔一同站在促进学术自由的前列”。

19世纪下半叶,哈佛大学开始向现代大学迈进。曾经留学欧洲的查尔斯·W·艾略特校长,是学术自由理念的倡导者和捍卫者。他所倡导的“教育中的自由”就是学术自由的体现。按照“教育中的自由”的理念,教师有教的自由和探索的自由,学生有学的自由。艾略特所推行的自由选修制即充分体现了“教育中的自由”。

在艾略特看来,一所大学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取决于它所营造的自由的学术氛围。大学“首先是包罗万象的,一所大学必须既反映当地文化,又富含外来文化,但首要的是它拥有自由。去伪存真的自由之风必须吹遍它的各个角落,真理永垂不朽。文化和科学就是最基本的学术知识的自由。大学应把为国家培养敬业务实和思想独立的人作为目标。”

哈佛校长的办学理念被遗传和继承的关键就是崇尚卓越,尽其所能,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给予师生更多自主的权力,给予人才最自由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建立在学术自由基础之上的。学术自由和崇尚卓越的理念贯穿了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始终。

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在一二年级的时侯是不分学院的,除了必修美国历史、民法、刑法等课程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选课,只要把学分修满就行。学生一般到了三年级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院系,同时,他们也具有学术观点讨论的自由,正如哈佛校训所说的:“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在神学院的讲座上讨论有神论,也可以大谈无神论,“自由讨论的气氛非常好,没有教师会禁止你说什么,大家纷纷从不同的方面谈论问题,对老师和学生的启发都很大。”

像这类讨论式的讲座在哈佛里非常多,听都听不完。出于名校效应,来这里开讲座的都是名人,甚至是各国政府要员;学校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常常邀请著名的学者、科研人员前来开设讲座。

这是一种活力制度的体现,很多人都对这种自由的气氛印象深刻。

“学术上的自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校的自主”。“哈佛这种学术上的自由很大程度来自于学校的自主。”众所周知,哈佛自1636年建校以来就是私立学校,它是自主自治的,完全独立于联邦政府、州政府的权力之外,也不受企业的牵制。哈佛学生常常喊的口号是:“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一是因为哈佛的历史已经有370多年,比美国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哈佛为美国提供了8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位普利策奖得主,成就巨大。哈佛的学生一直都有这么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权力与金钱不可以主宰哈佛。

哈佛每年都可以接到来自不少大企业的捐赠,例如,福特就曾为捐赠了5000万美元给肯尼迪政府学院。但是即便如此,企业也无权干涉学校的研究。

哈佛校长由其校友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投票选举产生,受广大传媒的监控,美国政府不可以凭权力任命它的校长。有时,哈佛大学甚至可以不给总统面子。

1986年,恰逢哈佛建校350周年,校庆与该年的毕业典礼联合举行。

因有罗斯福总统出席哈佛300周年校庆的先例,因此,哈佛有意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参加盛典。邀请函传到白宫,里根欣然接受,同时提了个条件,他不能自来,最好授予他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对于总统阁下的小小请求,哈佛董事会讨论时发生了争执,难以敲定,最后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多数人的立场是:堂堂最高学府,岂可给一个电影演员什么学位?最后不了了之,里根没有得到学位,也没有莅临哈佛校庆。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哈佛大学之所以是名牌,是由其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以及不堕入世俗和不攀附权贵的真正体现公正、自由、民主、平等的荣誉理念沉淀而成的。

几百年来,哈佛大学正是在追求真理和勇于开拓的信念鼓舞之下,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

也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之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在各种领域中做出许多影响重大的贡献。

出色的教师培养优秀的人才

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所真正伟大的学校,应该犹如一个核心,能聚集来自各地的自由思想者。”哈佛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先后有30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哈佛之所以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教育学术水平,除了心怀不疑的真理信条外,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有时几乎到了近似苛刻的程度。

虽然哈佛大学的学费之高,令很多平民家庭望而生畏,但是,人们仍是趋之若鹜,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获得了入学资格后由于学费的原因而放弃入学。虽然申请入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但其招生人数却一直保持基本不变。“宁缺勿滥”是哈佛招生的原则。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哈佛会提供不同档次的奖学金给予资助,以保证每一个有才学而又想进哈佛的学生都能进入哈佛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