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瓜果蔬菜妙用(生活实用丛书)
19739800000027

第27章 认识蔬菜(4)

古代中医强调,“春夏养阳”也就是春生夏长,所以夏三月保养阳气。夏季心脏功能旺盛,心火过旺容易影响肺气,由此夏季不可多食用补心食品,应该增加辛味食品以养肺气。尤其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就更需要注意饮食保养,例如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在夏季的饮食保养可以减少冬季发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安排可以使其安全度过夏季等。营养学认为,由于体内为了适应气候环境,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增加;出汗引起的体内水分和矿物质的流失;代谢加快引起的维生素大量消耗;由于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循环系统的改变,致使得消化酶和消化液分泌减少,从而消化系统功能减慢等。因此,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作,合理的饮食结构要十分注意,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衰老的体内则更加需要调配好饮食结构。

(1)出汗可以引起身体失水。当失水量超过体重的2%时,人体便出现口渴、疲倦等症状,当失水量多于体重的10%时,身体便出现循环系统的症状。不过老年人口渴感减退,仅为青年人的1/2~1/3,因此很容易由于补水不足而导致脱水。夏季不仅需要及时注意补水,同时还需要定时补水,不要感觉到口渴的时候才补水,此时体内已是脱水状态。

(2)大量出汗不仅失水,还使各种矿物质也随之丢失。尤其钠盐的丢失容易引起“低渗性脱水”,临床认为,一日出汗小于31补充食盐15g/d;如果出汗3~51补充食盐15~20g/d;一般掌握在三餐中稍咸些。

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缺钾,从而产生精力和体力下降、倦怠无力,严重甚至可以引起体内酸碱不平衡,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因此,要多食用些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含钾元素多的食物。

大量出汗可以使氯离子随汗流出,而氯离子和氯离子合成盐酸,盐酸又为胃消化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所以盐酸的减少使胃酸浓度降低,会导致胃的屏障功能削弱而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应该多食用些含氯明显的食物,一般动植物食物都含氯。

(3)夏季的高温使体内的代谢变强,从而加速蛋白质的分解。另外,在汗液成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1/3为必需氨基酸,因此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些蛋类、瘦肉类、乳类、豆类等。

(4)夏季由于代谢增高,各种维生素也明显地消耗,因此要多食用些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还可以提高抗热能力。盛夏的水果种类香甜可口种类繁多,可使人们度过一个充满果香的夏季。酸酸甜甜、水分又多的食物吸引人,任何人都忍不住多吃几口。

(5)中医认为夏季需要清补。减少脂肪性食物的食用。另外,胃是喜暖而去寒,寒必伤脾胃,老年人脾胃较弱,因此切记不要贪食凉性食物,那些冰冻食品、凉拌食品、清凉饮料等要控制食用。据了解,一位冠心病患者在一天伏天的中午,由于热的难受,就一口气吃了500g的从冰箱里刚取出的西瓜,10分钟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几乎危及生命。有些儿童在夏季多发咳喘、咳嗽、厌食等症,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量进食冷食而造成。

(6)夏季由于基础代谢率加强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因此需要增加10%上下的热量,主要是增加些主食量,并且要粗细粮混合食用。

(7)夏天,吃东西成了一件讲究事,胃口变差,多么可口的食物摆在眼前,都不一定引人食欲,高温又让食物容易腐烂变质,不小心就会拉肚子。因此夏季应该关注食品卫生,防止胃肠道疾病,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症。

夏季的防暑降温食物可以参看以下:绿豆汤解热毒止烦渴;西瓜性寒消暑除烦止渴生津利尿;绿茶清暑热;冬瓜性寒清热养胃生津解毒;黄瓜清热利尿;苦瓜除热去暑;茄子清热除湿;大蒜可以杀菌除毒。

3.秋季平补

秋季到了,万物成熟秋高气爽,此时的气候干燥,中午烦热早晚凉爽,人们如果不注意饮食调理,容易引起体人体代谢紊乱,继而出现疾病,如“秋燥症”,其症状为皮肤干燥、体液缺乏、口干鼻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还常出现干咳少痰、久咳不愈等。

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但知道食物具有五种不同的味道,并且认识到五味都有不同的作用,与五脏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五味归五脏之说。

《内经》载:“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按照食物对人体生理上、病理上所发生的作用而作出的归纳。可见利用五味之偏,以调正脏腑之间的偏性,是有科学道理的。

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因症、因人、因地、因时施膳是保证科学饮食的根本。

秋天,气候凉爽,这时五脏属于肺,食物的五味中辛味消散肺气之郁,应当“平补”。可食茭白、莲子、南瓜、黑芝麻、桂圆、红枣、核桃等。茭白能够降血脂、解热毒、利二便;南瓜能润肺益气、止痛安胎;莲子益脾养心、开胃安神、固精止泻;桂圆能够治贫血、神经衰弱、产后血虚;黑芝麻补肺助脾、益肌肤、润肠通便;红枣养脾平胃、补血益阴、安中益气:核桃补肾养血、润肺润肌,防治神经衰弱和腰腿痛病发作。

秋季气候干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适当食白木耳,芝麻、蜂蜜、梨、冰糖等食品,以滋阴润燥。

老年人脾胃虚弱,宜食熟软温热的食物。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该进行食疗,没有病的健康人也可以进行食补,但应该用作用和缓、气平味淡的食物,从中获得营养,输布全身,保持旺盛活力,推迟衰老,减少疾病。一般可常用豆蔻馒头、山楂肉干、玉兰油鸡、牛肉汤、虾仁等。

医认为,秋季为肺气旺盛之时,肺脏喜清润,而秋燥伤肺。所以秋季需要滋阳润肺,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少吃辛辣味食品,多酸味食品,因为辛属肺、酸属肝,用来平肺气助肝气。

从我国古代医学就提倡,秋季适宜多温少寒,就是多食用温性食物,如藕、绿豆芽、水萝卜、腐竹、山药、蚕豆、鲜蘑菇、银耳、干红枣、柿子、核桃、花生、瘦猪肉、鲫鱼等;少食用寒性食物,如冬瓜等。尤其在初秋时分,气候仍然偏热,有些人仍然喜欢食用冷食,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尤其老年人的脾胃虚弱,因此更应该节而有制食用冷食。

现代营养学认为,秋季需要多喝白开水、清茶和一些汤水,以提供充足的体内的水分,同时还需要多食用些柔软滋润食物,如芝麻、乳类、蜂蜜、糯米、菠菜、番茄等,尽量少食用些葱、姜、蒜、辣椒、韭菜等刺激性食物。

秋季各种瓜果都已上市,老年人尤其需要根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类水果,避免无选择、无节律地进食水果而损伤身体,更需要注意的是务必要选择新鲜水果,万万不可以食用腐坏变质水果。

金秋季节,暑气逐渐消退,人们需要补充夏季的流失,使日常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达到均衡。

下面介绍几种清火润燥、滋阴养肺的食疗方案,以供参考。

(1)取鸭梨、冰糖水煎服。

(2)芝麻15g、甜杏仁10g,捣烂开水冲服,或加冰糖15g,用水煎服。

(3)取百合、花生米、冰糖各30g,水煎服。

(4)取猪肺1个、白萝卜1个、杏仁10g炖烂,服用。

(5)取木耳10g水发,与鸭蛋1个、冰糖少许,蒸或炖服用。

(6)甘蔗汁30g、生荸荠汁10g、生梨汁15g、生藕汁10g,用水煎服。

4.冬季滋补

一提起冬季滋补用品,人们不免想起人参、阿胶、鹿茸、龟胶、蜂乳等贵重食品。其实,冬令进补,不一定非花大钱不可,下列食品是物美价廉的适宜补品:核桃有补肾益肺、润肠通便、泽颜乌发之功用,且进食方便,既可生吃,亦可用盐炒吃,也可拌糖吃。

红枣可养血健脾、润心肺、平胃气、补五脏、止咳嗽。

常吃红枣,对身体虚弱、脾胃不和、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不良、劳伤咳嗽的病人或老人是大有裨益的。

赤豆有助于利水消肿。贫血、面目浮肿、妊娠水肿、慢性肾炎水肿等病人,买点赤豆与红枣、党参、黄芪合煎,即可消肿利尿,又利于营养滋补。

芝麻在我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芝麻“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芝麻,既可以与大米煮粥,又可炒熟研成粉末作调料,还可做糕点馅。

桂圆能养心神、补脾胃,可治神经衰弱、心烦出汗、失眠健忘等症。产妇吃桂圆汤可补血养气。

板栗按照《本草再新》载:栗能“入心、肺二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治反胃和腰腿酸痛”的作用。老人食之,有益于延年益寿,强身壮筋。

此外,早饭的时间应该在早晨的七点左右,而午餐应该设在十二点左右,晚餐的时间适宜在晚上五点到六点之间,这就是所说的“定时”。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依据一天的营养需要,而不只根据个人对食品的喜好程度,符合自己的口味就多吃,不喜欢就少吃,这就违背了饮食规律中“定量”的说法。合理的做法是早餐的能量摄取量应该占一天能量供应需求总量的30%,午餐占一天能量摄入量的40%,晚餐一般占一天能量摄取量的30%。

有关健康饮食的一句俗语:“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就是对定时定量的饮食规律的恰当概述。

冬季来临,不仅许多老年人,就是青少年和儿童,也都应经常注意着进补,市场上也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地补品。不过不知这些人是否想到,盲目地进补不仅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那么,该如何掌握冬季进补呢?让我们用传统的食疗学和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吧。

食疗学认为,冬令节季气温由凉转寒,万物从收到藏,这些均属阴,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体的生理活动同样也有所改变,尤其老年人此时阳气虚衰,因此冬天需要养阴,也就是养收藏之气。实际生活中又该如何养阴呢?首先饮食贪寒凉,同时可以食用一些温热食品,如鸡肉、牛奶、羊肉、大枣等食品。由于人们体质不一样,因此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而辩证地进补,如气虚者可补人参等;血虚者可以进补阿胶等;阴虚者可补银耳等;阳虚者可以进补鹿茸等,体虚而有内热小可食大热食品;阴性体质不宜食寒性食品;阳性体质不宜食热性食品。

另外,还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适当进补,进补的数量不超过身体需要,同时以缓补为好,如鲫鱼、海参、鲢鱼、山药、莲子、大枣、芝麻、桂圆、鸡蛋、牛奶、栗子、松子等食品,逐渐进大补之品,如枸杞、人参、狗肉、脏器等,尤其肾脏为宜,能够补肾。二是以平进补,也就是以身体平衡为出发点,补阴不忘温阳;壮阳最好不忘滋阴;补气不忘养血;养血不忘益气。

营养学认为,冬季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降低,特别老年人生理耐寒能力较差,则更需要在饮食上加强自我保健思想,才能够促进神经一体液调节,提高自卫能力,保持体内自稳状态,方可安全地渡过寒冷的冬季。

在环境温度降低时,体内为了让各脏器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为了适应驱热的增加和服装增加而加大了活动量,从而增加了热能消耗,因此在饮食上应该提高热量,如粮食类和食用油,人们在冬季往往喜欢吃荤食,可能就是这个缘故。

冬季体内代谢增加,由此糖素被利用而减少,血糖变高,因此需要补充外源性糖,主要是粮食类。

各种氨基酸在体内为适宜寒冷卒气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增添蛋类、奶类、瘦肉类、鱼类、豆类等含蛋白质含量充足食品。

在冬季往往蔬菜供应困难,种类少数量低,从而容易形成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体内的缺乏,随着经济发展,目前百姓不仅保持传统的窖藏等保存蔬菜方法,同时也发展了温室、速冻等方法,由此不仅保证了人们在冬季也吃上四季蔬菜,同时还保证了一些营养素不被破坏。

老年人经常在冬季尿频,由此造成身体内失水较多,从而需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人们在冬季的户外活动大大变少而缺乏日照,再加上口常饮食中缺少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因此产生的骨质病增多,所以在适量户外活动的同时,还需要补增添一些产品、蛋类、奶类、芝麻酱等含钙、维生素D丰富的食品。

老年人在冬季容易旧病复发,据一些资料统计,老年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冬季比其他三季的总和高4倍多。我国科学家曾对128例脑溢血患者进行钻研,发现其中受冷空气影响的有116例,占91%。人体受冷空气侵袭后,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紧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心血管压力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增多,硬化脆弱的血管经受不起冲击,尤其老年人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发生中风或冠心病发作。另外,研究发现,77%的心肌梗塞和54%的冠心病病人,对气候变化感受性有增强;寒冷的空气降低呼吸道抵抗力,破坏其抵抗能力,由此细菌、病毒容易入侵而患气管炎发病;关节炎对气候变化更敏感,温度降低可以加重病情。

总之,为了使老年体内适宜冬季的寒冷空气,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的生病理情况因时择食,一般原则如下。滋补要适量。冬季人体的外表血管收缩,而胃肠道供血液量增加,消化液分泌旺盛,故食欲较好,同时冬季应该增加热量,然而这些并不意味滋养过量,人体在寒冷空气中甲状腺功用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变多,从而作为热源的糖、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加速,促使组织之间生物氧化而产热,所以如果不顾人体自身耐寒功能而热量摄入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