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
197387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军事史(1)

1.阪泉之战:传说中的上古战争(一)

阪泉之战是我国上古时代部族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的一方是黄河流域西北方的炎帝部族,一方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帝部族。炎帝部族原先居住在黄河流域西北方,后来逐渐向东南方迁徙。这就侵犯了原先居住在那里的九黎部族的领地。九黎部族当然不愿意,他们的首领蚩尤就带领部族进行了一次保卫领地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蚩尤的81个兄弟非常勇猛,炎帝部族的人无法抵挡,只有大败而逃。炎帝无法,只好带着自己的部族逃到了黄帝部族的领地。结果黄帝部族又发起了保卫领地之战——阪泉之战。

黄帝在与炎帝大战之前,已经征服了好几个邻近的部落,势力范围很大,兵力也很强盛。黄帝为了更有把握地战胜炎帝,又专门训练了作战特别勇猛的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氏族组成的队伍。战斗没开始之前,双方已经在阪泉各占据了有利地形。战斗开始后,双方喊杀声惊天动地,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互相集中兵力主动发起进攻了好多次。最后,炎帝部族因在与九黎部族的战斗中伤了元气,最终敌不过黄帝而投降。投降后,两个部族合成一个部族,这个炎黄部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涿鹿之战:传说中的上古战争(二)

涿鹿之战是炎黄部族与九黎部族发生的一次大战。炎黄二族合并以后,炎帝要求黄帝帮他洗雪当初被九黎部族战败的耻辱。可巧这时候九黎部族也在向东南迁徙,威胁炎黄部族的安全。九黎部族的首领蚩尤打败过炎帝,因而趾高气扬,根本没有把炎黄部族放在眼里。

为了报仇雪耻,也为了抵抗九黎部族的威胁,黄帝和炎帝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们带领族人磨制了许多石刀、石斧,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的几个分队,用虎豹熊罴等猛兽的名字命名。虎队的首领身披虎皮,豹队的首领身披豹皮,借用猛兽的威风来壮大声势,吓唬敌人。他们还制定了周密的作战方案。

炎黄部族和九黎部族的大战终于在涿鹿爆发了。大战一开始,黄帝命令应龙担任大将,截断江河,准备用大水淹死蚩尤。蚩尤不甘示弱,他早已请来风伯雨师,请他们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黄帝看到蚩尤能呼风唤雨,就赶快请来女神旱魃,叫她用猛烈的阳光和干燥的狂风,驱散蚩尤呼唤来的大风和大雨。

蚩尤在第一个回合中战败,就施出了一个绝招,作起大雾来。浓烟似的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弄得炎黄部族的人伸手不见五指,都迷失了方向,不但看不清对面的敌人,就连自己人也都互相失散了。黄帝赶紧派大将风后,制造了指南车,用来辨别方向。他们依靠指南车,认定蚩尤的大本营所在,发动了一次猛烈的进攻。因为大雾弥漫遮住了炎黄部族的行踪,蚩尤对此竟毫无察觉,等他想要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终于被打翻在地,做了俘虏。

黄帝捉住了蚩尤,派应龙把他押到凶黎之谷,砍掉了他的脑袋。黄帝和炎帝还把蚩尤的九黎部族全都并入了炎黄部族。一些不肯投降的九黎部族的残部,匆匆逃到南方的海边和海岛上,他们就是后来黎族的祖先。

3.改朝换代的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商汤灭夏的战略决战。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商汤即位后,迁徙部族统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积极筹措攻夏立国的大计。当时,夏朝的统治者是桀。他骄奢淫逸,宠用嬖臣,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

商汤首先在政治上采用争取民众和盟国的政策,开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势,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军事战略上,他在贤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辅佐下,巧妙谋划,“先为不可胜”,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

大约在公元前1766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在战前他隆重举行了誓师活动,一一历数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拯民于水火之中。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战前誓师后,商汤精选良车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联合各方国的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到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军队在鸣条(今河南洛阳附近)一带展开战略决战。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商汤发扬速战速决、连续作战的作风,乘性追击,攻灭了三朡。夏桀穷途末路,率少数残部仓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偃师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毫之命”大会,得到3000多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就这样,在夏王朝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的统治王朝——商建立了起来。

4.决定中原霸主归属的城濮之战

这是春秋时代晋楚两国的一次争霸大战。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领楚、郑、陈、蔡多国联军进攻宋国,围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马公孙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大臣狐偃的建议,先攻下楚的盟国曹、卫,又与齐、晋两国结成联盟。楚成王看到形势明显不利于己,就主动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的申地(今河南南阳),并命令戍守毂邑的大夫申叔迅速撤离齐国,要求令尹子玉将楚军主力撤出宋国,避免与晋军冲突。但是令尹子玉却坚决要求楚成王允许他与晋军决战,楚成王同意了子玉的决战请求。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晋楚两军在城濮相遇,城濮上空战云弥漫,晋楚两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战车大会战。在决战中,晋军针对楚中军较强、左右两翼薄弱的部署态势,采取了先击其翼侧,再攻其中军的作战方针。晋下军佐将胥臣首先向陈、蔡军猛攻。陈、蔡军遭到这一突然打击,顿时惊慌失措,一触即溃。楚右翼就这样迅速被歼了。

接着晋军上军主将狐毛,故意在车上竖起两面大旗,引车后撤,装扮出退却的样子。同时,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战车拖曳树枝,飞扬起地面的尘土,假装后面的晋军也在撤退,以引诱楚军出击。子玉不知是计,下令左翼军追击。

晋中军主将先轸、佐将卻臻见楚军中了圈套,盲目出击,晋文公便立即指挥最精锐的中军横击楚左军。晋上军主将狐毛、佐将狐偃也乘机回军夹攻。楚左翼遭此打击,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一r重围,很快也被消灭了。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失败,大势尽去,不得已下令中军迅速脱离战场,才得以保全中军。楚军战败后,向西南撤退到连谷,子玉旋即被迫自杀。城濮之战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告结束。

5.卧薪尝胆为一役:勾践灭吴之战

这是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最后一次大战。

越国是吴国南方的邻国,两国之问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吴军大败。吴王阖闾也受伤不治而死,临终前再三叮咛儿子夫差:“必毋忘越!”公元前494年春,越王勾践出兵攻吴,结果越军战败,勾践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含垢,历尽艰辛,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开3年后被释放回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复国灭吴。他选贤纳谏,让文种治政,范蠡整军,建立招贤馆,礼遇收罗各方面人才。在军事上,筑城立郭,训练部队,厚赏严刑,扩充兵员。

在越国上下一心、励精图治、为复仇雪耻而磨刀霍霍时,吴国却日趋腐败。

夫差因胜而骄,奢侈淫乐,穷兵黩武,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姑苏台,不分昼夜同西施在上面狂欢作乐。

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空前的饥荒,勾践认为大举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于三月率军出征,进至笠泽(水名,今苏州南)。夫差也率领姑苏所有的部队迎击越军。吴军在北,越军在南,双方隔水对阵。黄昏时,勾践在主力的两翼派出部分兵力隐蔽江中,半夜时鸣鼓呐喊,进行佯攻以调动敌人。夫差误以为越军两路渡江进攻,连忙分兵两路迎战。勾践乘机率主力偃旗息鼓,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中间薄弱部位展开进攻,实行中央突破。

吴军兵败溃退,越军乘胜扩张战果,挥兵猛追。吴军一败再败,退守姑苏,越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术,企图困毙吴军。吴军被围于姑苏达3年之久,终于势穷力竭,突围逃到姑苏台上,但旋即又被包围。夫差企图效勾践当年之故伎,卑辞求和,然而此时的勾践却非20年前的夫差,为免纵敌贻患,勾践断然拒绝了夫差的请求,夫差绝望自杀,吴国灭亡。越挟灭吴的余威渡淮北上,与诸侯会盟,终于成就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梦。

6.合纵与连横的对抗:秦统一六国的战争

这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

从秦孝公到秦王赢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强盛,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军事上,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而当时,山东六国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固;各国之间长期战争,实力消耗,国力被削弱。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虽然屡次合纵抗秦,但在秦国连横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失败。

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亲政。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公元前236年,秦王赢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残部败逃,赵国灭亡。

秦国在攻赵的同时,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赢政,结果阴谋暴露,被秦国处死。秦王赢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早在秦军攻取燕都时,秦国已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打楚国。秦军开始进军顺利,在平舆(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和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击败楚军,进兵到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率军反击,在城父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回国。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命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今河南淮阳县)相遇,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战,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乘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次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设置郢郡,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伐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在战略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略方针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7.千里大漠摆战场:漠北之役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三四十年之久,其中又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派遣年轻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都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民众十多万在朔方屯田戍边,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