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慧缘佛医学
19738400000046

第46章 扭挫伤(1)

由跌仆、撞击、扭转、挫压等暴力,引起四肢、腰背或胸部的皮下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受到损伤,引起局部疼痛、淤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称为扭挫伤,俗称伤筋。是伤骨科临床上最多见的病种。

【诊查要点】

1.扭挫伤发生于四肢者,局部有明显之淤肿及疼痛。发生于四肢关节部位者,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更为明显。

2.伤筋所引起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或脱位病人也具备,故需注明区别,体检时应注意有无骨擦音、畸形、间接压痛、假关节症等,必要时摄X片以排除骨折或脱位。

【治疗方法】

治法以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为主。

一、外用药

1.伤科消炎膏外敷。

2.生栀子末20克,用适量面粉加水调敷患处。

3.市售万应宝珍膏、跌打损伤膏等均可外用。

4.市售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等胶布膏药,对于肿痛较轻者,贴用较为方便。

二、内服药

1.当归、牛膝、桃仁、赤芍、丹参、桑枝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跌打丸(市售)每服5克,每日2次。

三、推拿治疗

手法:揉法,用拇指或掌根部揉。按法,用拇指按或掌根按。拿法,用拇、食二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平稳用力地拿起肌肉、肌腱,拿起,放下,反复操作5~6次,再配合按、揉等其他手法。每日或隔日做一次。

四、针灸治疗

扭挫伤早期,可于局部阿是穴及其邻近穴位做针刺、不宜灸。或做耳针。后期可针灸并用。

五、固定与功能锻炼

亦应注意动静结合的原则,早期肿痛生时,伤肢应抬高休息。仅做手指或足趾的伸屈动作,必要时用小夹板或石膏制动。肿痛好转,即可做受伤关节的伸屈活动,逐步恢复生活动作,但应以不引起显著疼痛为原则。

六、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三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三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六观想一次。

每日礼拜心佛一次。

一、落枕

落枕的主要症状是一侧颈背部肌肉酸痛,常发病于早晨起床之后,多数病员诉述因夜间睡眠姿势不适或枕头过低等,故俗称“落枕”。部分病员系受风寒引起。

【诊查要点】

1.一侧颈背部酸痛,颈项俯仰转侧等活动受限制。多数病员常保持头部偏向病侧的畸形,以减轻疼痛。

2.个别病员的酸痛范围较广泛,可以扩散到同侧的肩部及上臂,偶有觉两侧颈背部均酸痛者。

3.部分病员有低热、怕风等全身症状。

4.检查疼痛部位不红肿,有压痛,局部肌肉呈轻度强直痉挛。

5.落枕病程较短暂,两三天或四五天即可缓解。如病程过长,或由明显的外伤引起者,需与颈椎半脱位或颈椎综合征等相区别。

【治疗方法】

一、推拿疗法

(一)病人坐矮凳上,医生用拇指从项部到背部,沿痛筋及痛点,做揉法2~3次,然后按天柱、肩井、天宗、肺俞名穴。

(二)弹项筋及项脚筋。

(三)单手揉拿颈椎两侧,自风池穴至大椎穴,反复4~5次,然后双手拿肩井穴。

(四)揉摩项背等中酸痛处2~3次。

对于症状较重、年龄较轻、体质较好的患者,可在推拿过程中加做推扳法:医生用左手托住患者头后枕部,右手托住下颌,两手同时协调用力垂直上提,随之使头后仰15度,然后向痛侧转到尽端,左手推、右手扳,使继续转动约5度,此时常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可使症状显著减轻。此推扳法不适用于老年或体弱者,推扳时用劲不能过大,推扳时仍须保持垂直上提之力。

二、针灸疗法

体针:

(1)外关、落枕;

(2)压痛点、外劳宫;

(3)养老、落枕。

选其中一组穴位,做强刺激。针刺同时,嘱患者转动颈项。

耳针:颈点、颈椎区,留针3~5分钟。

三、药物疗法

颈痛重,伴有恶寒、身热者,宜疏风解表。桂枝5克,板蓝根15克,赤芍、葛根、防风、羌活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煎服后,并可用纱布包药渣,乘热熨患处。

四、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二、颈椎病

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因素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查要点】

颈椎病的症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症型(或称神经根型)、痿症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一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痹症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做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睡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痿症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4.眩晕型颈椎病头晕目眩为主,或兼有头额胀痛,或眩晕与头痛交替出现。眩晕特点与头颈位置有关,头颈转动较快时即可发现明显的眩晕。重者眩晕常发,头重脚轻,恶心欲吐,走路欠稳。少数可合并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个别可有突然跌倒,称为猝倒,猝倒时神志是清醒的,猝倒后即感肌力恢复,可以自行站立。脑血流图呈椎动脉供血不足。

5.五官型颈椎病较少见,或皮肤多汗,易潮红;或眼睑乏力,眼胀痛,易流泪;或听力下降,耳鸣;或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等。

上述五型,常并不单独存在,如落枕型可与痹症型同时存在,眩晕型兼有五官型症状等,此类情况,可称为混合型。

由于颈椎病症型较多,因此诊断颈椎病时,须投照颈椎X片,除外颈椎结核、颈椎先天畸形、颈椎肿瘤等。颈椎病的X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钙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孔狭窄等一项或数项。

另外,常见的痹症型颈椎病,既需与肩关节周围炎区别,也可并发肩周炎。

眩晕型颈椎病须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区别。

【治疗方法】

一、推拿疗法

常用于落枕型及痹症型,对眩晕型也有一定疗效。点压、按摩、拿捏、弹拨等手法,是颈椎病的常用推拿手法。落枕型可取风池、天柱、肺俞、曲垣、肩贞等。痹症型可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神门等。眩晕型可取百会、太阳、大椎、风府、合谷等。

颈部推扳手法(见落枕)也适用于颈椎病落枕型、痹症型及眩晕型。先做一侧,如无不适反应,再做对侧推扳手法。

二、颌枕牵引

俗称颈椎牵引。牵引之着力点在下颌部及枕部,故名颌枕牵引。牵引时病员可取坐位或卧位,牵引重量及牵引时间,可根据病员的感觉而调节。坐位牵引的重量在5~10公斤之间,卧位牵引的重量在3~5公斤之间。每次牵引的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如病员对牵引的反应好,可适当延长牵引时间并增加牵引次数。

牵引可以缓解疼痛,松弛痉挛的颈肌,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脊神经根的压迫,使气血流畅,炎症消退,故多数病人可获疗效。少数在牵引时出现头晕或疼痛加重者,应及时停止牵引。部分病人牵引时颈肌紧张,或牵引时头向后倾,亦会影响疗效。故牵引时应使头部向前倾,并尽量放松颈部肌肉。

三、辨证论治

(一)落枕型治法舒筋活络,疏风止痛。常用药羌活10克,木瓜10克,伸筋草15克,骨碎补10克,当归10克,桑寄生15克,五加皮10克,陈皮6克等。

(二)痹症型疼痛为主者,治宜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常用药如:青防风10克,粉葛根10克,川桂枝6克,杭白芍10克,川独活10克,秦艽10克,钩藤10克,红药6克,络石藤12克等。麻木为主者,治宜养血活血,益气通络。常用药如: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升麻10克,炒赤芍10克,红花6克,丹参10克,鸡血藤12克,川桂枝6克,姜黄10克等。肌肉萎缩者,参考痿症型用药。

(三)眩晕型治法以顺气活血,养肝熄风为主。常用药如:柴胡3克,制香附10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片6克,降香3克,蜈蚣1条等。如体型肥胖,偏重痰湿者,可以加化痰利湿之品,如茯苓、姜半夏、泽泻、生米仁等。如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可加以气血双补之剂,如党参、白术、当归、熟地等。

(四)痿症型治法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常用药如:杜仲10克,骨碎补10克,川续断10克,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淡苁蓉10克,络石藤12克,川牛膝10克,红花6克,地鳖虫10克等。

(五)五官型症状每人不同,宜辨证施治。举例如面色潮红、眼睑胀痛,宜散郁泻火,常用药如:龙胆草10克,夏枯草1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大黄6克,防风10克等。如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恶心等,宜清咽润燥,常用药如:生甘草6克,桔梗6克,枳壳10克,玄参1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0克,炒白术10克等。

四、固定与功能锻炼

对于颈背痛发作剧重,自觉头部不能支持、坐卧不安的病员,在牵引、推拿的同时,可用固定式颈托或石膏围领,做短期固定;或用纸板、塑料或钢丝及布类等,做成轻便的围领,常可缓解症状。

比较理想的是采用支撑式可动颈托,系在塑料枕垫、下颌垫、胸部垫及上背垫之间,有弹簧衔接支撑,具有2~8公斤的支撑力,又可转动颈部,转动颈部时颈肌受到锻炼,对急性和慢性患者均适用。

慢性期病员应注意全身性的锻炼及颈项功能的锻炼,借以增强体质,滑利颈椎关节,增强颈项肌力,缓解症状,使病变逐步好转。锻炼方式包括太极拳、广播操及颈部的前俯、后仰、左右旋转、左右侧弯等动作。动作宜徐缓,俯仰旋转范围要够大。但如颈部侧弯时引起臂痛者,宜减小侧弯动作。

五、其他疗法

(一)针灸治疗对颈病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落枕型及痹症型可取风池、夹脊、曲池、手三里等。眩晕型以耳针效果较好,可取皮质下、肾上腺、交感、神门等穴。

(二)水针治疗用红花、当归、川芎注射液5毫升,加2%普鲁卡因2毫升,在压痛点做局部注射,隔3~4天重复注射一次,可减轻疼痛。对于眩晕型,可用上述红当川注射液2毫升,加2%普鲁卡因1毫升,注入两侧风池穴,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丹参注射液15毫升,加入10%葡萄500毫升内静滴,每日1次,连用5天,对眩晕型亦有较好的效果。

强的松龙1毫升,2%普鲁卡因2毫升,注射用水2毫升,混匀后做痛点穴位注射2~3个穴位,对落枕型及痹症型亦有一定疗效。注射时应注意血管神经,严格禁止注入椎管或胸腔。

六、佛禅疗法

每日禅定二次,每次20分钟。

每天颂大明咒二次,每次10分钟左右。

每日礼拜药师佛一次,上三宝明檀香三支。

每日六观想一次。

三、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匕下。发病原因,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查要点】

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严重时肩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睡眠。

4.局部压痛以肩骨禺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外展常仅有40。或更低,肩肱关节粘连。

5.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但局部无红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