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19734000000022

第22章 构建和谐人际一定要做的事(3)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帮助他人分担不一定都是在增加自己身上的重量。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一尊几百年前的弥勒佛,终因年久失修,有些残损了,寺里请来佛工为其修葺。当佛工根据残损程度,揭开弥勒佛的腹部,准备加固翻新时,在场的方丈和僧侣们无不惊愕动容——弥勒佛主的阔腹里居然装着十二个男女老少的陶俑!

见过、朝拜过弥勒佛主的人们,往往陶醉或羡慕于佛主无与伦比的朗笑,更为佛主的超级大肚子动之以容、付之一笑。有人还铭记着有关弥勒佛主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可是,又有几人能够联想到、醒悟出,弥勒佛主之所以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真正因由?

心中装着别人,装着衣食父母、亲情悠悠的男女老少,装着需要照顾、需要超度的芸芸众生,肚子能不大吗?笑容能不爽朗吗?

佛教以及信奉佛教的人们,能创想塑造出如此经典、如此奥妙的弥勒佛来,就是一种念及苍生、真实再现的慈悲情怀,就是一种高深玄妙、经世绝伦的人文艺术。

帮助别人其实就等于帮助了自己。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帮助你的。

爱迪生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他将会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老师们认为他的智力低下,因为他很难消化所学内容。改变他一生的事件发生在1862年。当时只有12岁的爱迪生看见一个在铁路上玩耍的小男孩就要被火车碾过,他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小男孩,火车以几毫米的距离在他们身边擦过。那个小男孩就是就是当地火车站站长的儿子。爱迪生因为自己的英勇行为获得了参加电报学课程的机会,他的发明事业从此拉开序幕。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真实幸福,不能仅仅囿于个人的一管之见、一私之利。要关爱别人、回馈社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有这样的心志和心态,人生才能抵达一种高尚而神圣的境界。助人,是施予而绝不求任何回报。能有益于他人并自感快乐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报酬。助人也是对我们的财富的一种肯定。助人等于说:“谢谢你,我拥有的多过我所需要的。”这是对财富的最深刻、最有力的肯定之一。

传说在一次大卫王与邪恶军队的战斗中,大卫王的军队因长期疏于战备而被打得一败涂地,大卫王不得不率领他的军队向后撤退,但邪恶军队仍穷追不舍。突然,大卫王的军队停下了,因为大卫王看到了林子里的许多鸟窝,大军过后,肯定会震掉许多鸟窝;但如果不从树林中走,他们一定会被敌军追上。已经没有考虑的时间了,大卫王毅然让军队转过身去向敌人猛攻,邪恶军队以为中了大卫王的埋伏,纷纷乱作一团,作鸟兽散去,大卫王为了保护小鸟终于赢得了战争。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必然少不了别人的帮助。而帮助往往又是相互的,当你去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从中得到帮助。这不正是,授人以花,手留余香吗?

让我们极诚实地说吧!我们是为了纯属自私的理由而助人的——我们助人,因为那种感觉真好。知道了这一点,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对人的最大善意之一就是允许别人帮助你。

因此在助人过程中,谁是助人者、谁是被助者,很难分辨。一如在恋爱之中,不容易分辨谁是求爱的、谁是被爱的。将这些道理告诉你的孩子,并身体力行,让他从下就生活在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中。

从心底宽恕曾有负于你的人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坐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是长老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惶离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住持。

上面的例子除去其他因素,归集到一点:小和尚的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的人生之舵。

这就是宽容,它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假如长老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未必会真正反省,也不会取得以后的成就。

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宽恕就是适度地弯曲,但不折伤自己;宽恕就是承受创痛,并为自己疗伤。

拒绝原谅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何不卸下受难者的袈裟,做个宽恕的人。

宽恕,是祛伤解痛的唯一良方,是一项重要的求生技能。帮助你在一片误解、痛苦、怨怼与憎恨的狂乱中,找到方向。

且让宽恕打开和解之门。今天的敌人不难变为明日的朋友。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一个人,能容忍他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但却很难容忍那些对自己恶意诽谤和有致命伤害的人。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仇恨,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