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19733300000044

第44章 《易经》的占卜之术(3)

即以方才所举的占筮为例,在第一变中,公子重耳将左右手中所握的蓍草以四为单位分组计算后,两手所握蓍草的余数必有一个规律:若是左手余下一根,右手必然是余三根;左手若是余下二根,右手必然也余二根;左手若是余一根,右手必定余三根;左手若是余四根,右手也必定余四根。因为,所用的蓍草是五十根,先扣除下一根不用,剩下的是四十九根;然后再从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问,剩下的只有四十八根了。四十八是四的倍数。如果将四十八随意分成两半,分握在左、右手中,然后将其各以四个为一组地分,两只手最后所剩的余数,即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和夹在中指与食指中间的蓍草,不是四就是八,然后再加上夹在小指与无名指中间那一根,其总数不是五就是九。现在将其放到一旁不用,余下的蓍草不是四十四(49—5=44)就是四十(49—9=40)了。这就是一变的结果。

二变是将这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分握在两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中间,余下的就是三十九根或四十三根了。

这样,两手所握蓍草再各以四个为一组地分,其余数也必然有个规律:若是左手余下一根,右手必定是二根;左手若是二根,右手必定是一根;左手若是余三根,右手必定是余四根;左手若是余四根,右手必定是余三根。这样下来,将两手所剩的余数,即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和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的蓍草,合起来不是三就是七,再加上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的那一根,其总数不是四就是八。现在再将其放到一旁不用,余下的蓍草不是四十(44—4=40),就是三十六(44—8=36,或40~4=36),或者是三十二(40—8=32)。这就是二变的结果。

三变时将这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根蓍草分握在两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中间,余下的就是三十九、三十五或三十一根了。将这些蓍草随意分握在左右手中,再各以四个为一组地分,最终的结果也必定同二二变时候一样,若是左手余下一根,右手必定是余两根;左手若是余二根,右手必定余一根;左手若是余三根,右手必定余四根;左手若是余四根,右手必定余三根。将两手所剩的余数合起来再加上小指与无名指中间夹的那一根,其总数仍与二变时一样,不是四就是八。现在再将其放在一旁不用,这样,所余的蓍草不是三十六根(40一4=36),就是三十二根(40—8=32,或36—4=32),或者是二十八根(36—8=28,或32—4=28),或者是二十四根(32—8=24,或28—4=24)。

最后,将三变结果所得的余数再除以四,就是一个爻的定象了。为什么要除以四呢?因为,《易经》创始人认为,八卦是由四象演化过来的。所谓四象,即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前面讲过,四象各有一个数码作为代号;老阴是六,少阳是七,少阴是八,老阳是九。现将三变结果的余数除以四,不是九(36÷4=9),就是八(32÷4=8),或者是七(28÷4=7),或者是六(24÷4=6)。有这四个得数自然就演算出八卦的四象来了。赵衰在帛布上所画出的那些符号就是这四象的标志。少阴八的代表符号是一一,少阳七的代表符号是一,老阳九的代表符号是口,老阴六的代表符号是×。公子重耳喊的第一声“老阳”,实际上他当时手中蓍草的余数是三十六根,三十六除以四就是九,九即代表老阳口。他喊的第二声“少阴”时,手中的蓍草余数是二十八根,二十八除以四就是七,七即代表少阴一一。第三声和和第六声时的情况也是如此,都是二十八根,所以赵衰都画上一一。喊第四声“老阴”时,手中的蓍草是二十四根,二十四除以四就是六,六即代表老阴×。喊第五声老阳时,手中的蓍草是三十六根,三十六除以四就是九,赵衰画上代表老阳的符号口。

为什么在老阴后边要画上一个×,在老阳后边要画上一个口。

而不直接画上一一和一呢?因为按照卦理,老阴、老阳还要向对立面转化,阴变成阳,阳变成阴。这样一来,每次占得的卦,就有可能成为两卦。一是本身占得的卦,被称作为“本卦”;一是因老阴、老阳的变而转化成的卦,叫作“之卦”。例如公子重耳亲自占得的本卦是屯卦茎,但因为初爻是老阳要转化成阴,四爻老阴要转化成阳,五爻老阳要转化成阴,于是就有了转化后的之卦豫卦薹。当然,如果六个爻求得的都是少阴、少阳,就直接画一一与一,也就没有转化的问题了,自然也就只有一个本卦,而没有什么之卦了。

这便是先秦时候人们通用的求卦问卜的演算方法。依据这个方法,我们可以验算出孔子《系辞上》中的一段话:“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策,就是蓍草的量词,我们现在称为根,或者条,古时称之为策,一根即为一策。《系辞上》中说,要占得乾卦三共需用蓍草二百一十六根,因为该卦中六个爻都是阳,每个老阳都是由手中尚余三十六根蓍草而求得的(36÷4=9),六个老阳合计下来就需用二百一十六根蓍草(36×6=216:l。这样看来,我们前边所说的演算方法就与《系辞上》中所说的结果正好吻合。再看看坤卦三三,它是由六个阴爻组成的,每个老阴都是由手中尚余二十四根蓍草而求得的(24÷4:6),六个老阴合计算下来就需用一百四十四根蓍草(24×6=144),其结果也与孔子在《系辞上》中所说的情况吻合。

《系辞上》又说,若将乾卦与坤卦所用的蓍草根数合起来,正好是三百六十(216+144=360),也正是一年的天数(按中国农历)。

这正好说明我国古代的占筮之法是与天道运行之数完全吻合的。

至于《系辞》中所讲的那“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则讲的是算出六十四卦总共所需用的蓍草数。上面讲过,演算出一个阳爻,最多需用三十六根蓍草,六十四卦中共有一百九十二个阳爻,总共将要需用六千九百一十二根蓍草(36×192=6912);演算出一个阴爻,最少需用二十四根蓍草,六十四卦中共有阴爻一百九十二个,总共将要需用四千六百零八根蓍草(24×192=4608)。这两个得数合起来,就是孔子说的“万有一千五百二十”(6912+4608=11520),孔子用它来象征天下的万事万物。

上述这种占筮方法发展到后来,特别是广泛地应用到民间市井之中时,那种蓍草三变的程式不免太复杂了,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也不容易找到那么多蓍草。民间的事也没有像古代帝王将相占筮国家大事那么隆重严肃,所以就不能不逐渐地减化其程式和手续。首先,就是改用竹片或竹签来代替蓍草。为什么要用竹子而不用其它东西呢?这也不是没有所本的。可能远在上古时候,与蓍草同用的就有竹子。而竹子易得,蓍草难得。所以发展到后来,除非王公贵族占筮军国大事非用蓍草以严肃其事之外,一般的平民百姓难免不去想法子寻求代用品,而竹子身上生有多节,一节一节的正象征着阴阳、阳阴的过度,正好用它来占筮八卦。所以后来在创造方块字时,就把占筮的筮字写成竹字头,而不是草字头。

其次,《系辞上》中所介绍的用蓍草进行三六一十八变的占筮方法,除了专职的占筮官员之外,一般人很难熟练地把握;而且,演算一次需要很长时间,也决非终朝为衣食忙碌的平民百姓所能接受得了的,因此演算的过程也必须不断地简化。

最初简化的占筮方法演算,基本上效仿蓍草模式,用竹签五十根,取下一根放在一旁不用,象征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竹签分握在左右手中,并从左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小指和无名指中间。这之后,就用右手去数左手中的竹签,八根一组,最后一次如果是八,不留下来也一并数过去。这样,手中可能是零。如果有余数,就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然后再用同样方法去数右手中的竹签,余数夹在中指和食指之间。最后,将三个指缝中间所夹的竹签都取下合在一起,如果是一根竹签,就用它直接代表乾三,如果是二根就用它代表兑三,是三根就用它代表离三,是四根就用它代表震三,是五根就用它代表巽三,是六根就用它代表坎三,是七根就用它代表艮三,是八根就用它代表坤三三。这样,只经一变就产生了一个内卦,即下卦。

然后,再将四十九根竹签都取过来,再用同样的运算操作方法演算,就产生了一个外卦,即上卦。将两卦叠罗起来就成了重卦。

它大大地简化了演算手续,不是经过三六一十八变产生六爻,而是两变就全部完成了。不过,这样简化也有个缺欠,就是没有经过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的演化过程,看不出变爻,也就产生不出之卦。欲弥补这个缺欠,还需要再变一次。就是再将四十九根竹签合拢到一起,再用同样方法分握到左右手并抽出一根夹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六根一组地分数两手竹签,余数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和中指与食指之间,也是数尽时不留。最后,算算三个指缝间所夹的竹签之和是多少?如果是一,便是初爻变,如果是二,便是二爻变;如果是三,便是三爻变;如果是四,便是四爻变;如果是五,便是五爻变;如果是六,便是六爻变。

这个占筮方法虽然简化了许多,但仍然有些烦琐。于是后来就有更简便的方法产生。他们只取六根带节的小竹片、或者是小竹棍就行了。其中,三根是带一个节的,另三根是代两个节的。带~个节的是奇数,带两个节的是偶数。演算时将六根竹板一起放进小盒子里,摇了几下之后倾倒出三根来,出现的局面无非是四种:三个都是奇数,即奇、奇、奇,这是老阳,画上口的符号。

三个都是偶数,即偶、偶、偶,这是老阴,画上×的符号。

二个奇数一个偶数,这是少阳,画上一的符号。

一个奇数二个偶数,这是少阴,画上一一的符号。

只此一掷,就算出来一个初爻,同样方法掷六次,就算出来重卦的六个爻,而且有变爻,不必像竹签法要重新演算变爻之数。这个方法通行起来很普遍,很受人欢迎。到后来又有用三个铜钱代替六根竹片的占筮。其方法与竹片相同。因为一个铜钱就有两面,三个铜钱就有六面,其效果与六根竹片相同。三个铜钱从盒子都倒出来时,也同样会出现四种结果,即三个都是面,或三个都是背,或二个面一个背,或一个面二个背。三个面代表老阳,三个背代表老阴,二面一背代表少阳,一面二背代表少阴。也是一掷就出一爻,六掷出六爻。这个方法据孔颖达所著的《仪礼正义·士冠礼》中讲,在唐代时候就已经有了,被人称之为“金钱课”,它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可见《易经》占卜功能的渊远流长了。

四、变占法的游戏规则

按照这套演算方法,卦是占卜出来了,又有本卦,又有之卦;但问题随之又来了,占卦人应选择哪一卦为准呢?是本卦,还是之卦?再者说了,一卦之中又有六个爻,六爻之辞各不相同,又该认从哪一爻呢?如果都认从,不仅原来心中的狐疑决定不了,反而头绪更加纷杂,其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样一来,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择卦的问题。八卦占卜出来了,该选择本卦还是之卦?

卦确定下来了,又该认从卦中哪一爻之辞?这里边有着一个严格的选择规则。所以,卜也包括了择。《吕氏春秋》中说得清楚:“卜,择也。”

为了说清择卦的规则,我们先讲讲纪晓岚赶考前占卦的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