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19733200000021

第21章 让孩子像雄鹰一样抗击风雨(4)

由此看来:孔子说的“小”——是指为理想、为信念值得牺牲的东两,这些小东西可能是富贵、是荣辱、是权利、甚至是生命;孔子说的“大谋”,并不是在谋划、或图谋一件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是一项为了实现理想可以献身的大事。历史上不是就有像荆轲那样“一去不复还”的壮士、像谭嗣同那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君子、像秋瑾那样“如我上了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的鉴湖女侠,明知自己身单力薄,此去乃是以卵击石,却仍然舍生取义,做替天行道的大事。

郑板桥是康乾时代“扬州八怪”之首,诗坛名士,书画名家,他在康熙年代中秀才,在雍Ⅱ:年代中举人,乾隆年代得进士。他任范县、潍县县令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逢灾之年,尽封积粟之家,开仓放赈,活民无算;他当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体恤平民,改革弊政,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然而居官十年,他洞察官场黑暗,自觉大丈夫“立功天地,滋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时,他辞官回到故里,以卖书画为生。郑板桥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为最高处世哲学,并身体力行。这两句饱含人生哲理,代表他毕生智慧的名旬,虽历经三百多年,却依然脍炙人口。

放着父母官儿不当,在聪明人的眼里:这不是糊涂是什么?当官时,放着油水却不捞,在聪明人的眼里:这不是亏大了吗?从古到今,聪明人何其多,他们争权夺利,生怕当傻子,生怕吃亏上当,处处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无时无刻不在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干,处心积虑地执著追逐“权”与“利”。在他们眼里,郑板桥就是一个十足的“糊涂蛋”。

郑板桥说“吃亏是福”的时,没说什么亏吃,什么亏不吃,多大亏吃,多大亏不吃。但他在跋语中写道:“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在解释“难得糊涂”时,他又说:“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可见,郑板桥吃亏不是为获得报酬。自己受损失,有利他人,他人不嫉妒,自然对我心平气和;我没因为获得私利去损害别人,所以也心安理得。平安,就是福。平民出身的郑板桥,不似所谓的“精明者”,他即使当官,也拿得起、放得下,十分洒脱。郑板桥当官时擅自开仓赈济黎民,明知会得罪大吏,会被罢官,但是“糊涂”地他,为百姓却不顾凶险,做了让自己吃大亏的事;当看透官场腐败后,他不肯与贪官同流合污,做了让自己更“吃亏”的事,他宁愿辞官归田,卖画为生,清贫度日,也不肯与“聪明”的达官贵人狼狈为奸,享受肮脏的荣华富贵。郑板桥是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的七品芝麻官,他的“吃亏是福”是为劝说文人雅士洁身自好,劝其弃恶扬善而写的。

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成为有孔子一样的可容纳别人、不用花言巧语掩饰自己胸怀;当然希望孩子拥有郑板桥一样的为人坦荡、处处安心的平静心绪。那么,我们的孩子就要学会吃亏。孩子学会吃亏就会变得很大度,他会变得很豁达。为什么人会狭隘?因为人老去斤斤计较。学会吃亏以后,那些小事他就不会去在乎,谁欺负我了,我都不屑一顾,这样必然豁达,一个人如果豁达他必然会有追求。不追求小事的人必然追求大事,他会把注意力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他必然成就大事。

家长一定要注意这样的语言:谁对你怎么样啊?你们同学关系怎么样啊?他怎么对你不好了?家长对孩子这样的交流全是错误的。他给孩子一种暗示就是斤斤计较,小肚鸡肠。我如果跟家长生活一天,能给他挑出一干个毛病。

孩子的自私都是由于家长的自私导致的。但是好多家长就会问:现在就这样,学校也这样,社会也这样,我该怎么办?其实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契机。如果大家都好,就无所谓好孩子与坏孩子了。家长一定要转换观念,在这种不好的环境下是最容易出好孩子的。

别人自私,我的孩子不自私。如果孩子在同学间吃了一个大亏,如果你告诉孩子要吃亏,孩子肯定会追问:我为什么要吃亏?家长要告诉他:你现在吃亏,是培养你一种大度,是为了将来你得到的更多。你得到的不是财物,而是一种做人的宽厚,做人的心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大事,做成大事就什么都有了。

传授释压方式,让孩子自己疗伤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他们为一件小事懊恼不已;经常因为回答错了一个问题,而不敢再在课堂上抬起头来;做错了事情,不但不敢承认,还把逃避责任作为自己的习惯。其实,我们在看到这些现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这背后隐藏的是孩子软弱的内心。他会因为一点点外界的变化而不适应,而逃避。这种做法不异于掩耳盗铃。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无法施压的状况驱使下变成了一只只遇到困难只会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我们在嘲笑鸵鸟的愚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孩子的内在性格上的悲哀,也应该看到我们教育的悲哀。

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前就得了“考试综合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学不进去等等。如此的心理素质将使其很难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其危害性有以下几方面:一“烦”,使其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考试厌烦、恐惧;二“苦”,影响孩子的考试情绪,使其觉得考试是一件苦差事;三“难”,由对考试“难”进而感觉对学习也很“难”,难以调节其信心,丧失进取心和毅力。

这就是一种无法施压的表现。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成为孩子心灵中的阴影。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种种困难,人们总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攀到新的高度。一支球队同样如此,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惨剧埋葬了一代曼联精英,这也成为曼联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段。巴斯比爵士勇敢面对此次史无前例的挫折带领重新组建的曼联队在1968年5月29日,在伦敦以4:1战胜葡萄牙本菲卡队,为英国首次赢得了欧洲冠军杯,青史传名流芳百世,也给后人树立了战胜困难的模范。这是用一种摆脱了以往的阴影重从新的起点,走向新的高度的过程。其实,我们最难的并不是重新开始,而是忘记以往的光环。而是不让以往的光辉变成如今的压力。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农民的驴子掉进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

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f=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很地用脚踩紧。

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越是抱着以往拥有的东西不肯松手、不肯忘记,越是容易山重水复疑无路。有时我们真的学会放弃,从过去拥有的感觉中走出来,让一切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才有可能从困难、痛苦中走出来。这种自我的释放才是一种真正的契机,让我们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但他并没有放弃。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

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起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

爱迪生把棉线放在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

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气闷热,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也许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到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

可见,成功是需要坚持,坚持就是要勇敢的忽略失败,把失败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现在的孩子,仅仅因为一个考试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又怎么能如爱迪生那样面对风雨的洗礼呢?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释放压力,学会自我疗伤。这样的人生才会真的精彩,才会拥有真正的挫不败的斗志,以及坚持不懈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