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19733000000039

第39章 军事名将(4)

1926年,贺龙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他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并在这一革命的紧急关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三方面军总指挥,并参加了著名的万里长征。在长征期问,贺龙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区司令员等职。1942年6月,他任陕甘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领导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度过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阶段。解放战争中,他又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二书记等职。建国后,他担任过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7.“百战百胜的将星”:粟裕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员大将之一,我军高级将领、军事家。生于湖南会同县,侗族人。1927年加入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同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历次反“围剿”。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率领新四军的一部分转战江南、苏北等战场,打击日伪军,开辟和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要属淮海战役。斯大林曾称赞这场战役说:“60万战胜了80万,奇迹,真是奇迹!”指挥这场战役的主要将领之一,就是人称百战百胜的将星粟裕大将。

粟裕(1907~1984)在童年时代,性情活泼,好动,常听大人讲古时候剑侠劫富济贫、除恶行善的故事。他对故事里受苦受难的穷人们极为同情,对坏人痛恨极了。粟裕在湖南省立师范读书时,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开展学生运动。1927年5月,粟裕加入了叶挺领导的部队,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达井冈山,参加了创建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领导军民坚持和巩固了苏中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组织指挥了孟良崮等重大战役。1948年11月,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建国后,他历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还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8.戎马一生建奇功:陈赓

陈赓是从中国革命战争的硝烟中慢慢升起来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

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出身将门。1916年5月,年仅13岁、高小尚未毕业的陈赓,便下定决心,投笔从戎。1921年,他脱离湘军,在长沙的铁路局当办事员,参加爱国运动,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陈赓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

1927年8月,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到贺龙部队任营长。1928年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在上海白区坚持秘密斗争。为了适应秘密工作的需要,他曾化名王先生,并且经常变更住所、变换身份。有时西装革履,一副上流人物的派头;有时全副戎装,俨然一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时而又长袍马褂,礼帽缎鞋,成了巨商大贾的模样。陈赓置身龙潭虎穴,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单枪匹马,深入敌人的心脏。他依靠党组织,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不断成功地打人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他还利用各种关系,想方设法搭救出一些被捕的同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1941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根据地。在解放战争中,陈赓率领部队从山西打到西南边疆的云南,途经15个省,行程3万多里,进行了16次重要战役,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大功。1950年7月,陈赓应邀至越南,支援越南的抗法战争。在越南的热带丛林中,他协助胡志明主席组织指挥越北边界战役。只几个月就消灭了封锁中越边境的法国殖民军重兵集团,取得了越南解放战争史上的空前大捷。从越南归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朝鲜,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抗美援朝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回国后,陈赓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9.政治元帅:罗荣桓

1955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10位军事家中,罗荣桓是唯一的军队政治工作干部,被称为“政治元帅”。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青年时期在青岛大学预科接触到进步思想,毕业后赴南方参加大革命。

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旋即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营、纵队党代表。毛泽东评价他是个老实人,“有很强原则性,能顾全大局”。1930年8月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积极组织领导开展红军政治工作,提高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训练、后勤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1939年率第115师主力一部进人山东。在处境极其复杂恶劣的情况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强调团结抗日友军和爱国进步人士,孤立和打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人民武装,率山东军民粉碎了日伪数次残酷的“扫荡”和“吞食”,巩固和扩大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并于1944年起组织局部反攻,收复了除济南、青岛等少数大城市以外的大部地区。这是在他身染重病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负责东北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担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他全力支持司令员林彪的工作。1947年,他及时发现并推广了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诉苦教育经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积极性和政治觉悟,从思想上为战略反攻作好准备,他的经验得到中共中央肯定并扩及全军。他还组织整训二线兵团,为决战作好人员和物质准备。1948年在辽沈战役战略决策上,他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督促林彪南下攻取锦州,从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罗荣桓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主持全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之制度化、革命化和正规化。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0.运筹帷幄的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1901~199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年幼时因家境贫寒,当过杂货店学徒。

1919年春,考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接触到进步思想。1924年,他结束了两年的小学教师生活,南下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第一次东征及北伐战争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起义和保卫海陆丰根据地的战斗中担任工人赤卫队队长、工农革命军团党代表、师参谋长。1929年被中共中央派往鄂东北,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师副师长等职。率部进行游击战,逐渐扩大了红军和根据地。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半年中连续组织指挥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四大战役。共歼敌40个团约6万余人。

1932年,徐向前又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艰苦跋涉1500多公里进入四川,开辟了川陕根据地,并多次击退国民党军队几十万兵力的围攻。1935年,率部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任红军前敌总指挥。1936年奉命率领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试图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途中,西路军遭到马步芳军队等的疯狂围攻,浴血奋战4个多月,歼敌2.5万余人。但是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而失败。徐向前历尽千难万险返回延安。徐向前回到延安后,毛泽东安慰他说,你回来就好,有了母鸡,就会有鸡蛋。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参与指挥一系列战役,创建和巩固了冀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后期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他拖着久病之躯,就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员等职。1948年3月~5月,指挥部队攻占了坚固的临汾城。6月~7月发动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全歼国民党军10万多人。随后包围并解放了山西省会太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徐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5年起,任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6年~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曾与刘伯承共同负责战略研究工作,并主管空军、防空军及民兵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第三节 外国军事名将

1.意大利的民族领袖:加里波第

1871年3月26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举行了选举。

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意大利人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他就是意大利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革命家——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1807~1882)是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他为驱逐外敌和统一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与马志尼、加富尔合称意大利统一三杰。

1807年加里波第出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海员家庭,幼年机智勇敢过人,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3年,他受马志尼派遣在意大利策划起义,失败后流亡法国,被缺席判处死刑。后来他在南美参加了当地人民反对独裁者的战斗,因赫赫战功声名远扬。1848年,在意大利参加革命,失败后再次流亡国外。1852年到过中国。1854年返回意大利。1859年,意大利统一浪潮再次高涨,他组织了“阿尔卑斯山猎人军团”,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1860年4月,为了支援西西里岛的人民起义,他重新建立“千入团”,解放了整个西西里岛,为意大利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杰出的贡献。第一国际成立后他宣布拥护第一国际的事业。

普法战争爆发后,他率志愿军到法国同普鲁士作战。战后回到加普立拉岛安度晚年。1882年6月2日与世长辞。马克思曾评价他“既具有一颗火热的心,又兼有某些只有在但丁和马基雅维里身上才能发现的灵敏的意大利天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意大利反法西斯游击队曾以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名字命名。

2.拿破仑的战胜者:威灵顿

威灵顿(1769~1852),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毕业于法国昂热军事学校。1787年回国加入英军,任爱尔兰总督的副官。1794年,参加了对法兰西共和国的远征,在佛兰德之战中崭露头角。1796年赴印度任职,回国后当选为议会议员。1807年任爱尔兰事务国务大臣。181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1815年初,被囚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得知波旁王朝不得民心、局势混乱的消息后,便乘机东山再起。2月26日,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于3月20日率旧部进入巴黎,恢复了权力。

3月25日,英俄等国联军集结了70万重兵,分头进攻巴黎。经过一系列军事调动后,威灵顿率兵6万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20公里处的滑铁卢村南布下阵营。

6月18日,拿破仑率10万人马在滑铁卢扎营。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拉开了战幕。威灵顿于战前对形势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和判断。他认为:法军所处的地理位置,很难得到后续援兵的支持。只要英军顽强抵抗住法军的进攻,坚守防御阵地,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就能最终挫败拿破仑。

战斗打响后,拿破仑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遭到了顽强抵抗,双方反复争夺,僵持不下。正当拿破仑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突破英军中段防线时,威灵顿的盟友普军赶到了。威灵顿抓住时机,与普军一起夹攻法军。拿破仑腹背受敌,战局急转直下,终于抵挡不住,全线溃败。

威灵顿因功勋卓著,先后被6个国家授予元帅称号。从1827年起,一直任英国陆军总司令。1852年病逝于肯特郡的沃尔默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