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19733000000003

第3章 部队与兵种(2)

5.中国工农革命军:土地革命斗争的骨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以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为主体创建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把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工农义勇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发动了秋收起义。因攻打长沙失利,前委书记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转移,途中在江西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连以上各级均设党代表,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还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官兵平等。这样,就从政治上、组织上初步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到达井冈山地区后,工农革命军积极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到1928年春,在南昌、湖北东部、湖南南部、广州、广东东部、福建、河南、陕西等地起义后保留下来的武装部队,都称工农革命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骨干力量。1928年5月以后,各地工农革命军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6.中国工农红军:在战争中发展壮大

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正式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等部队。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湘赣、琼崖、左右江、闽浙赣、川陕、湘鄂川黔、陕甘宁以及其他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数次大规模的“围剿”。至1933年秋,全国红军发展到30万人。但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并受到很大损失。除陕北红军外,各地红军主力都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粉碎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险。于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约3万人。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名为八路军;坚持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名为新四军。

7.八路军:给侵略日军以重创

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北抗战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倡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铺平了道路。国共两党经过6个月的谈判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约4.6万人于1937年8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司令;叶剑英、左权任正副参谋长;任弼时、邓小平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改编后,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制订的抗日战争战略方针,开赴华北前线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钳制与消耗日军,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9月25日,林彪指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城西南平型关伏击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一举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余人,首战告捷。

八路军及时派遣部分兵力深入敌后,同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发动和武装广大群众,解放了广大地区的人民,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华北敌后战场站稳了脚跟。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即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逐渐转移其主力来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伺机进攻八路军。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对敌作战方针,主力深入平原,同当地军民一起,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并在1940年秋冬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的辉煌胜利。日军随之进行大规模报复作战,集中主力对华北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所谓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先后发动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连续进行残酷的“分割”、“封锁”、“蚕食”和“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摧毁八路军的生存条件。

在此期间,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军事磨擦,屡次向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进攻。危急关头,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对敌斗争方针,进一步发动群众,实行精兵简政,开展生产和整风运动;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兵团群众化,大力发展民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退”、 “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作战方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派遣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恢复和扩大根据地。经过两年的艰苦斗争,八路军终于在1942年冬度过了极端困难的阶段,并从1943年起进入恢复和再发展阶段,1944年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举行全国大规模反攻的命令,八路军和新四军与其他人民武装一起,举行了大规模反攻作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八年抗战,八路军共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自身壮大到100余万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路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8.新四军:华中战斗的主力军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937年10月开始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等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共1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辖4个支队,叶挺、项英任正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任政治部正副主任。1938年初,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挺进华中敌后,同共产党的当地组织一起,发动群众,组织与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创建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陈毅指挥新四军一部夜袭虹桥机场大获全胜。1940年10月,陈毅又率部打退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进攻,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8万多人的国民党军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伏击了北移途中的新四军军部及所率部队共9000多人。经7个昼夜血战,新四军弹尽粮绝,损失惨重,叶挺负伤被俘,项英牺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下,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罪行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严厉驳斥了蒋介石取消新四年番号的“命令”,并重整新四军,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部队改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以后,新四军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粉碎了日伪军反复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屡次进攻,歼灭了大量敌人,创立、发展和巩固了苏南、苏中、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1944年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出了举行全国规模反攻的命令,新四军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大举反攻,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八年抗战,新四军共歼灭日伪军31.7万余人,自身发展到30多万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四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9.东北抗日联军:人民武装抗日的典范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组织了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约3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入侵。后来在日军的进攻下,到1933年春大部溃散,部分武装在东北人民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艰苦斗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武装组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等担任领导职务。1936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其他抗日游击武装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陆续改为东北抗日联军,先后改建成三路11个军,人数最多时达5.5万余人,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分任一、二、三路军总指挥。抗联依靠群众,主动出击,在东北70多个县境内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钳制与消灭了大量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1938年下半年,日军为巩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基地,纠集8个师团兵力,对抗联加紧进行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采取增建“集团部落”、推行“保甲连座法”等手段,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在残酷的斗争中,部分高级将领相继叛变,抗联损失严重,处境十分困难。10月,抗联第五军一部在行军途中遭日伪军袭击,冷云等8名女战士被围,宁死不降,毅然投河,英勇牺牲。1940年1月,杨靖宇率部转战蒙江一带时遭日伪军重兵包围,历时50余天,作战40余次,未能全部冲出重围。杨靖宇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弹尽粮绝,只以枯草、树皮、棉絮充饥,最后在蒙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由于局势日益恶化,东北党组织确定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坚持斗争的方针,第一、二、三路军大部先后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1942年秋,南、北野营合编为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周保中,政委李兆麟,下属4个教导营和1个通信营,共700余人,继续进行军政整训。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作战,进占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从1931年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东北抗日联军以伤亡3万余名官兵和约100名师以上干部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17万余人、伪军5万余人,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可歌可泣的重要贡献。

10.野战军:解放中国的功臣

第一野战军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企图用武力消灭共产党武装。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以34个旅的兵力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其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15个旅从南线直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为了有效迎击敌人,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原陕甘宁、晋绥两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联合组成西北野战军,统归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直接指挥下开始转入外线作战,先是在宜川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两个整编师5个旅近3万人,继而又攻占国民党军在陕西的重要补给基地宝鸡,4月22日收复革命圣地延安。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月15日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不久,由周士第、杨得志率领的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十九两兵团并入第一野战军建制,以加速西北解放战争的进程。7月,总兵力已扩大到34.4万人的第一野战军适时发起扶(风)眉(县)、兰州、宁夏、河西等战役,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第一野战军向西北国民党统治区深远后方胜利进军,给予胡宗南集团以沉重打击,全部歼灭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和副长官马鸿逵部,并进军新疆,解放了西北全境;同时以一部兵力配合第二野战军胜利地进行了西南战役和以后的向西藏进军。1950年4月,第一野战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