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19733000000020

第20章 武器大观(7)

目前,美、俄和西欧国家都已竞相研制供21世纪使用的第四代战斗机,其中有美国的F一22、俄罗斯的I一42、法国的“阵风”、西欧的EF一2000和瑞典的JAS39等。从性能上看,目前只有F一22达到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性能标准,其他的最多达到所谓三代半的性能标准。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隐身、超音巡舰、非常规机动和短距起降。

欧洲强国也一直在发展多用途战斗机满足各种需求。1979年,英德意三国联合冒险达到了顶峰。其联合研制的新型战机净荷载为1800磅,27毫米加农炮2门,携有空中闪电和响尾蛇导弹,并配备了激光寻的装置、地势测绘雷达和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

除以上机型外,美英法还立志开发小型机型。美制F一16,英法的美洲虎使这一愿望开花结果。单座F一16问世于1978年,是战斗机。美洲虎是轻型增援飞机,其发动机功率较大,性能优良,但净荷载小,只有1万磅。机上载有空对空导弹和加农炮,协助海上目标测定支系统搜索目标。

美国战后研制了各种几何形飞机或称“摆翼”机,如F一111,目的是利用“后摆”翼的优势提高飞行速度,利用全展翼升降来减速,从而缩短跑道的长度。当这些技术问题解决之后,“摆翼”的概念成为飞机设计的基本特点。从此飞机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用途更加广泛。

2.威力非凡的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服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用它对日德轰炸。1939~1945年期间它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即英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的损失是否能证明他们对德国城镇狂轰滥炸及对德国士兵士气的打击属正义行动。原子弹一问世,这种争论显得多余。从此轰炸机的破坏能力不断升级。再没有必要对德国城镇进行地毯式轰炸,因为小编队轰炸机能够在确保自身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对敌方边界地区实施毁灭性轰炸,而敌方绝无还手之力。

首架载原子弹飞机是二战中制造的最大的“超要塞”波音B一29轰炸机。

它是冷战期间美国空军的骨干战略轰炸机,可飞达3万英尺高空,拥有承压力外壳和雷达来控制攻击的火力大小。1951年B一50问世,但50年代B一29始终在美军中服役。后来巨型的B一36问世。它拥有10个发动机,6台推进器和4台喷气式发动机,里程达1万英里,时速为430英里,云幕高度为5万英尺。

美制B一45轰炸机的性能又进了一步,但很快又被100吨波音B一47超过。

到1960年美空军拥有现役B-47飞机2000架,紧接着1955年生产的B一52又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美军最初的目的是用B一52从高海拔地区运送原子弹,但60年代出现了反飞机导弹,B一52不得不采取低空飞行。它的净荷载是1万磅,后经改进在越南战争中其净荷载达到了8.4万磅。能躲避核导弹、短程攻击型导弹等改进型导弹表明B一52已经是美国空军的主要战略轰炸机。

美国领先一步研制了战略轰炸机,但英法苏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到1956年英国引进了亚音速飞机,后来用作运油机和侦察机。1958年对其加以改造。或许最成功的英“V”型轰炸机是1957年服役的驯鹰战略轰炸机,仍然是亚音速(0.97马赫),但装备了地形跟踪雷达和电子计数装置,可避开地空导弹。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机型始终担任着北约的核轰炸任务和常规轰炸任务。

战略轰炸机加速了敌方使用地空导弹消灭来犯者的步伐;反之为了突破地空导弹的空中封锁,轰炸机又配备了电子计数装置。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核弹头越做越小,轰炸机已经被导弹取代。尽管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又研制了新型轰炸机,但许许多多的新设计均被打人冷宫没能投产,如1960年美B一58A(首架亚音速轰炸机),1965年苏图一22(眼罩)轰炸机。

轰炸机的发展历经了四个阶段:B一52、图一95、图一16、轰6、“火神”等第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设计最为成功,生命力也最强。它们大都经过战争的洗礼,受到过严峻的考验,且有不凡的表现。这些飞机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结构结实、寿命长、用途广等优点,经过改进改型,部分第一代的战略轰炸机仍能在军中发挥余热,有的机型甚至因其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而可继续担当主力的角色。

第二代战略轰炸机虽然实现了超音速飞行,在技术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跨越,但尚不够成熟,且造价过高。受“导弹万能论”的影响,B一70、B一58、T一4等型飞机生不逢时,不是短命就是夭折,幸存者很少。它们成为“昙花一现”的一代。

第三代战略轰炸机采用了变后掠冀、涡轮风扇发动机、翼身融合体、综合电子系统、精确导航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速度范围大、突防手段多、攻击能力强。但它们过于复杂,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可靠性不高,使用和维修不便,虽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和改进,仍难以承担重任。

1978年开始研制,1988年出厂,1989年7月首飞的B一2隐身轰炸机,就技术而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也是目前惟一的第四代轰炸机。该机之所以能“一枝独秀”,是因为俄罗斯的T一60仍处于研制阶段,还没问世。B一2虽然以隐身见长,但它也存在着造价昂贵、使用受限等问题,加之其数量太少,在未来战争中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尚存有疑问。

3.纵横天际的“空中猎手”:强击机

强击机主要用于支援地面或海上作战,因此客观上要求其应具有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较强的突防能力,较大的载弹量,同时应能够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起飞与降落。此外,座舱和其他要害部位还要加装装甲,油箱也应具有防弹保护设施,这样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以对抗地面炮火的攻击。

强击机按重量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大类。重型强击机的重量在15吨左右,轻型强击机的重量在10吨以下。欧美等西方国家多把强击机称为攻击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空军使用的俯冲轰炸机,又称“冲击机”,也可列在强击机的范围之内。

强击机为炸弹和火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它飞到敌军阵地的上空,居高临下地袭击敌人,对地面或海上目标具有强大的威肋力,被誉为支援地面或海上作战的“空中坦克”和“空中爆破手”。强击机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加快了地面或海上作战的节奏和进程,是一支不可小视的空中突击力量。

20世纪40年代末,美军首先改装并使用了歼击轰炸机。欧美等西方国家多称其为战斗轰炸机。歼击轰炸机主要用于突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地面、水面目标,并具一定的空战能力。因此说,二战后出现的歼击轰炸机与以前强击机的概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它们之间的差别在日趋缩小。其主要区别在于二者的突防手段和空战能力不同:强击机的突防主要靠低空飞行和装甲保护,很多时候需要歼击机的掩护;而强击轰炸机则主要靠低空高速飞行和电子干扰手段;强击机一般不能空战,而歼击轰炸机则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强击机用于突击距离较近的敌地面小型或活动目标,比歼击轰炸机更有效。此外,强击机可在野战机场起降,而歼击轰炸机一般要在永备机场上才能起降。

随着战争的发展和航空技术的进步,一些国家在双座飞机上装上炸弹架,成为轻型轰炸机,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而在小型单座机上则装上了机枪,成为歼击机。著名的强击机有美国的A一4“空中之鹰”、A一6“入侵者”、A一7“海盗式”、F一111E/F等。

4.“蓝天小霸王”:直升机

直升机的作战用途十分广泛,它几乎可以在现代战争的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陆军把直升机誉为“空中飞行坦克”,它以其快速敏捷的作战行动令对手望而生畏。海军把直升机看作腾云蛟龙,是反潜作战的“火眼金睛”,是登陆作战的先锋。空军则把它视为固定翼飞机的忠实伙伴,每次从低空潜入,炸雷达、袭阵地,为夺取全面制空权创造条件,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最精彩的要数特种作战行动,它已经成为未来联合作战指挥员手中的一张“王牌”,随时准备用它去完成那些困难、艰险的复杂任务。

直升机在仅仅不足百年的发展中,直升机技术及其作战理论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渐成熟,担当起现代战争离不开的重要角色。

局部战争的示范效应,极大地刺激了世界各国对直升机作战的关注,迅猛掀起了一股发展直升机的高潮。目前已在近13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直升机,30个主要国家组建了陆军航空兵。在全世界近3万架直升机当中,美军一家就占了1万多架。

直升机的用途很广,空中强击、海-kiWi潜、深海扫雷及多种场合无处不在。

直升机有两个新任务:反坦克和反潜艇。直升机之所以发展为反坦克武器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许多直升机都设计了反坦克功能。直升机还能“种”雷场,雷场是传统的反坦克武器。地雷向微型化发展,人们再次对布雷产生了兴趣。直升机布雷比常规布雷快得多。

直升机直升直落的特点意味着任何舰船都能载一架直升机作为有效的反潜武器。它机动灵活,能充分利用“浸水”声纳,一旦测得目标便可轻松跟踪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有些直升机是航空母舰的“耳目”;有些直升机,利用归航水雷和深水炸弹,不仅能搜索到潜艇而且能够摧毁潜艇。

1960~1970年十年间,美军直升机舰队从268架增至9903架。虽然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袭击损失惨重,但服役期仍超过了60万小时。1965年和1968年两个直升机师成立,除直升机外,有战员、车辆、侦察机和武器配置。第一支“空中骑兵”给空中力量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美国人首先开发了直升机,20世纪50年代俄国人对直升机也倍感兴趣,他们的目的是研制大体积大功率机型。1951年米一1、米一4在借鉴S一55的基础上问世。雅克一24和米一1、米一6更上一层楼,成为前苏联的重型运输机。

直升机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引进了涡轮杆,使其性能进一步改善。法国轻型大功率直升机于1955年间世,标志着新一代直升机的诞生。英国在苏伊士的体验,法国在阿尔及尔的经验都证明了直升机比部队更有用,如执行战术防御任务时。

直升机装备有机关枪、加农炮火箭乃至导弹。越战初期,美国人将直升机改造成“武装直升机”。此飞机呈细长形,单发动机,飞行员和炮手一前一后,可载14名士兵或6副担架,共出厂1万多架,速度为每小时220英里,俯冲时速为190英里,它的兵力自选范围大,多才多艺,是当之无愧的战术飞机。

直升机的发展又促进了运用直升机作战理论的发展变化,把直升机的运用向着全功能、全时空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未来战场上无处不在的作战力量。

5.战场上的“幕后英雄”:运输机

运输机是在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全面发展的。这期间,英、德、美、苏等国先后设计制造出一批专用运输机,如美国的DC一3(即美空军的C一47),前苏联的AH一9和里一2等,这些飞机既有民用型,也有军用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都成为交战国的主力运输机,在运输物资和空降作战中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DC一3运输机于1935年12月首次飞行,1940年9月改为C一4。飞机总重12吨,有效载重3吨,这种飞机产量达1.05万架,为保障美军的作战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具备战略空运能力。美俄战略运输机能在几小时或数周内,远距离空运大量重型装备、物资和部队。在现役战略运输机中,美国有c一5A/B“银河”运输机94架,C一141B“运输星”293架和KC—10A运输/加油两用机59架及C一17运输机11架。俄罗斯的战略运输机有45架安一22“雄鸡”,297架伊尔一76M“耿直”,此外,还有民办最大、最新运输机安一124“秃鹰”26架。

中程运输机有美国的C一130“大力士”,法一西德的C一160“协同”和俄罗斯的安一74“运煤船”等。这些飞机的特点:一是装备数量较多。如C一130运输机已生产了1814架,其中美国有520架,另有1294架在53个国家服役;二是能胜任中远距离战区作战任务。其航程范围在3300~5000千米之间,搭载有效载荷能力为10一19吨之间,最多可运90名士兵;三是多数飞机将服役到21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