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19728600000056

第56章 再谈素质培养

人才的创造素质,是人的多项素质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就是培养创造力,惟有抓住了这个问题,素质教育才抓住了本。

一、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政府早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水岭。”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为在未来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存的权利。

二、传统教育扼杀人才的创造性解放以后,我国沿用了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了传统的教方式,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只注重动脑能力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学的质疑能力差、辨识能力差、冲击能力差。杨振宁教授有个评价“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知识面不够宽;还有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棣文教授也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两位学者的评价,一针见血打中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

三、创造性人才应有的素质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应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识”。

其次,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性”。

第三,应该具有创造力,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法论。

第四,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四、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受到历史和习俗的熏陶,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人们往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小慎微、墨守成规。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权威,反对怀疑;崇尚跟随,反对超越;崇尚持平、反对冒尖。

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小绵”,而不会是独立自主、驰骋疆场的“千里马”。

(二)更新教育目标,实施创造教育,应该把培养富有创造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教育仍然强调知识的积,因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但更应该重视知识结构的化;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更要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普及“创造学”知识。

(三)教师要启发性地“教”。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从不教不会为无师自通。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四)学生要探索性地“学990学习新的知识,不能永远依靠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要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生应该勇于质疑问难。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孔子日:“学不思则惘”,就是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与运用,就等于么也没学到。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才会学得更扎实。

(五)改革考试制度。传统的考试制度,对记忆型学生有种不少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这对全面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是不利的。要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入总分,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社进步与时代要求已经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定位到培养创造性才。创造教育在我国刚起步,前途必定是一片辉煌。

早在几年前我就看到一本很好的书《教育的革命》,其中现行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诸多批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的学校经逐步注意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将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体制“革命”必然会到来。

对孩子们素质方面的教育,跟我们每一位家长朋友都有无旁贷的关系。不要全依赖学校!不要等待教育体制的改革!

何其他的人和手段都不如我们自己亲自上阵要好——这个问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我们就会耽误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