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过50健康必读书
19728400000030

第30章 健康在我不在天(6)

(2)歌唱养生

唱歌属于音乐中的声乐。歌曲有固定的节奏,唱歌时必须打破正常的呼吸节奏,是一种呼吸新鲜空气的良好运动,能够加强胸廓肌肉的力量。由于歌唱者往往不断有较长时间不能换气和喘气,因而需要用腹式呼吸代替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运用丹田的气流唱出的歌声悦耳、有力,且不毁嗓子。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又能减轻肺部压力。

日本一医学博士指出,唱歌对自律神经的平衡相当有帮助,可防止高血压,同时调节胃肠、肝等功能。练唱时的腹式呼吸方式可锻炼腹部肌肉收缩,达到缩小腹部的效果。

唱歌还可以抒发感情或借以宣泄心中不快,自我调节情绪,维系心理平衡。

尝试唱歌健康疗法可参加群众性的合唱团活动,也可通过卡拉OK自唱。其具体做法可参照日本专业人士建议:

——每周固定唱一次,歌曲不超过10首,以自己喜好为主。

——记住歌词而融入歌词意境之中,并时常挑战新的歌曲。

——唱歌以站式为好,便于练习腹式呼吸。

(3)吟诵疗法

吟诗、朗诵在我国古代即是文人墨客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人在全神贯注吟诗或朗读、背诵时,不同于正常说话,需要配合深呼吸运动。优美的散文,出声朗读抑扬顿挫,节奏快慢分明,给人以美好享受,有益于舒缓紧张的情绪,稳定情感,调节精神,是一种锻炼身心的活动。

出声吟诵,是对人神经系统的积极刺激。若是背诵诗文,特别是外来语的诗文,则能通过记忆活动,增强大脑的功能。

(4)舞蹈养生

舞蹈是一种艺术性的全身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可治疗筋骨或关节方面的功能障碍。脑力劳动者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跳舞,既是体力、脑力交换运动的休息,又是左、右脑的替换运用,使已疲劳的左半脑和全身得到放松。

跳交谊舞、健身舞等舞蹈时,足尖踮起的机会较多,可使小腿、足关节受到充分的锻炼,还可反射到主管调节内脏活动的内脏脑(大脑半球内侧面的穹隆回)的中央旁小叶,使内脏脑能更好地调节血压而达到降压的目的,对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有好处。

跳舞的运动量较大,据测定,跳1小时华尔兹舞,可相当于步行2千米,有助于消化和减肥;而健身舞则动作奔放,其扭摆、旋转、伸展等动作对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伴舞音乐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活动,满足大脑及肌肉的氧供应。

跳舞能培养人的良好的气质,对性格孤僻、精神抑郁有改善作用,有益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

跳舞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要经常坚持才能收效。每次要掌握间歇,避免动作过度旋转。最好穿软底鞋,尤其是过了50岁的人。

还要注意选择宽敞通风、温度适宜的场地。

(5)书画养生

有人统计过明清时代的著名书画家、高僧、帝王的平均寿命,发现书画家的寿命最高,其次是高僧,帝王的寿命最短。

现代医学家在研究书画和养生的关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家或书画爱好者,大多是年逾古稀的高寿老人。

他们统计了历史上生卒年代可考的著名书画家153人,其中活到70岁以上的有110人,享年80岁至90岁的不乏其人,比如东汉的赵岐活了91岁,唐朝的欧阳询活了84岁,柳公权活了87岁,明代的文征明活了89岁,现代的黄宾虹活了90岁,何香凝94岁,齐白石94岁。

可见书画家是具有长寿优势的群体。

晋代著名的道士葛洪,经常在杭州葛岭伫立阳台,借湖光山色及初升朝阳等自然图画诱导人静,以求进入怡情养性的境界。宋代陈直写有一本书《寿亲养老新书》,里面有个故事:秦少游生了病,总好不了,朋友高仲带来王维的一幅名画《辋川图》,说看它就能治好病。

秦少游看到名画非常高兴,让儿子在一旁举着画,看了数日,多日的疾病不治而愈。

明代何乔远对书法养生也有精辟的见解:“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指出,书法能够解郁。名医黄匡在著作《瓯北医话》中也谈到书法的健身作用:“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养生专家周星莲在其《临池管见论》中说道:“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学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临,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书画之所以能养生,和使用的颜料也有关系。《黄帝内经》很早就揭示了颜色与人体的关系:青属肝木,红属心火,黄属脾土,白属肺金,黑属肾水。

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书画家的长寿了。因为书画本身就具有美感,书画家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解郁的精神调节活动,对不良情绪是一种高度的解脱。书画能娱人,当观者发出赞叹时,书画家又能得到荣誉和自我价值的满足感。

汉字在世界文字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作为象形文字,其审美价值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近年来科学家逐渐发现了它的医学价值,比如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延缓脑衰退等。书法是创作艺术化的汉字,是脑力运动与体力运动的交融。它是一种以意念运行手、腕、臂并带动全身的系统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锻炼脑神经系统高度协调的活动,被认为具有内气功的效力。实践证明对防治高血压、放松紧张情绪都有积极的作用。

练习书法,身心要求很严格。首先书写时身体姿势正确,一般为坐式(书写大字、超大字可立式或走式),坐书讲究“头摆正,背挺直,足踏平,肘略悬,肩放松,指要实,掌可虚”。其次要凝神平气,排除杂念,思绪帷集中于笔端。再者,书法需常年习练,持之以恒,其养生功效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6)园艺养生

园艺活动一方面需要掘土、施肥、浇水、修枝、锄草等一系列种植劳动,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运动四肢筋骨关节,增加身体活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了解和学习土壤、空气、温度、水分、养料等植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用心观察花草生长,可促进动脑,增加生活情趣,感受或体验到快乐和享受。

医学观察发现,园艺劳动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稳定人的情绪、消除失眠、预防孤独和抑郁症有积极作用,并且通过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力。

(7)工艺养生

工艺劳动主要是指手工艺制作实用物或装饰品。如编织、剪裁、缝纫、刺绣、篆刻、小雕塑(如捏泥塑、食品雕刻)、制作小型或微型陶器、木雕、石膏、工艺贴画等。

以编织为例,美国医学专家曾利用类似织毛衣的工艺活动,治愈了不少神经衰弱、肩关节周围炎、上肢骨折、上肢肌肉萎缩的病人。

进行这一治疗的医学家认为,工艺劳动能使某些病人思想上产生满足感,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在进行专心致志的活动时,忘掉疾病的痛苦,起到辅助药物治疗的积极作用。足见编织是舒缓情绪的好方法,具有心理治疗作用。

作为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编织时,上肢有节奏的动作,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其平衡与协调,有助于减轻精神紧张和压力带来的疲劳,并且通过动用手指、手腕、手臂等部位的30多个关节、50多条肌肉协同活动,达到健脑的作用。编织中由于左手的参与,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对增强人的想象思维与创造能力,预防脑中风、老年痴呆症等都有积极的保健作用。

其他工艺小制作也有相同或类似的医疗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