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过50健康必读书
19728400000020

第20章 以自身律动养自身(2)

对人生关键期的研究远不止此,它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完整的学科——生物钟学说。自从医学创立以来,都习惯于空间研究而忽略了时间因素。但“时空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脱离时间的、单纯的空间研究有时会导致错误。例如,20世纪初,人们还不知道血压在一天中的高低波动。一位有经验有声望的医生,自觉有高血压症状,因为太忙,只在早晨测自己的血压,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自己的血压真的不高。后来并发脑溢血而死去,经别的医生确诊为高血压。这位医生治愈了无数的病人,这回轮到他给自己治病了,却贻误了自己。究其原因,是因他没有时间观点造成的。现在对生物钟研究已证明,血压在24小时并非恒时恒定的,而是呈昼高夜低的模式波动,最高和最低可相差20—30mmHg。这位医生在早晨血压低潮时测量,所得数值当然不会高了。

血压如此,人体的其他生理、病理指标也莫不如此。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在1天中也有1℃的波动,下午最高,为37.5℃,下半夜最低,只有36.5℃。这一事实改变了过去认为的“人体正常体温为37.0℃”。

人的情绪的稳定性和身体的抵抗力,也会有规律地呈现为人生长的某个时期、一年的某个季节或一天中的某些时候较强,而在另一些时候则较弱,以致使有些疾病在某一时期、某一季节或某一时刻易于发作。人们还发现,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较常年高。我们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曾有过“七日神力”之说,认为生命过程(包括疾病的征兆)有7天重复的周期性。

中医之病名,有许多与天象气象有关。

现代医学充分证明了这一规律。据报载,一种疾病首次急性发作,要判断它是否转为亚急性或慢性,也常以7天为界限。超过7天,预示急性期已过,疾病可能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期。以感冒而言,其治疗需7天,不治疗7天亦能自愈。若7天不愈就不再是感冒而可能合并了支气管炎、肺炎、鼻咽炎等疾病,或者压根儿就不是感冒。大多数咳嗽也会在7天内自愈。要是咳嗽超过7天,就应该去查查咳嗽的原因。甚至心脏病也有“七日节律”的特点。我国医学专家调查,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每周的星期一是一周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天,与世界各地的七日一高峰的节律相同。

目前,现代时间生物学探索的内容已非常深入。据近年研究,人体内部生物钟的运行具有精确的时间,长度为24小时11分钟。人体已发现用以协调生活节奏的生物钟达100多个,有些节奏为期甚短,以分钟或小时计,有些则持续几日或几个月。

以一日为一周期的节奏既易于发现,又易于量度,包括睡醒循环,体温、血压、内分泌分量、消化能力以及记忆力、警觉性、体能的升降等。以月为周期的在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对人的生命有较多的危险。

其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液内外的压强差别大,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还有以年为周期的年末,是危险的月份,其死亡率据全年各月之首。

许多科学家认为,光也是影响人体生物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人员发现,温度也能影响生物钟。还有生理学专家认为,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最后通过大脑皮层的调节,形成条件反射。人如果长期定时地从事某项活动,如按时起居、工作、定时进餐、排便等,都会形成良性条件反射。这种生物律性对人体健康、提高亡作和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的形成是自然的,人为去打乱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疾病、衰老甚至死亡就会伴随而来。

但正常生物钟的运转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光线的失控可能是最重要的。2000年世界媒体广泛报道的两位美国人类学家、生物医学家所著的《熄灯:睡眠、糖分和存活》一书指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的睡眠减少,生活形态开始违背自然界生物节律,致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失常。他们认为20世纪中叶以来盛行的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精神抑郁症等现代疾病,其罪魁祸首当为人类“不断扭曲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理时钟”这一逆反行为。

另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紧张、疾劳、忧虑、伤感、嫉妒、多疑、狂欢、恐惧情绪等都可能使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各国科学家有关生物钟研究的成果,有助于人们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利于人类的养生。我们应对生物钟有所了解,尽量使自己的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转“合拍”、“同步”,力求选取保健最佳时间,避开“危险”时刻,接近“天人合一”,才有望达到尽可能完满的健康状态。

人人都有“魔鬼时间”

20世纪初,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都可以用曲线来表示。这三条曲线都是从出生日算起,起点在中线,先进入高潮期,再经历临界期,而后转入低潮期,如此周而复始。曲线处于中线以上的日子是高潮期,相反,处于中线以下的日子是低潮期(高潮期和低潮期的天数是相等的),而和中线相交的那130天则是临界期。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而在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而在低潮期则心情烦躁,情绪低落;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而在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身体处在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此时人的有关能力和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

(1)一天之中的“魔鬼时间”

当你清晨从梦中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的第一个“魔鬼时间”段(早上6~9点),诸如心脏病、中风、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乃至癌症等疾患,就在你的身上蠢蠢欲动。例如,心肌缺血的发作高峰为早上7~8点,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早上6~9点最频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过4769例心肌梗死病人,其中28%在早上6~10点发病。

一天之中的另一个“魔鬼时间”段是在傍晚以后,此时心脏病发作几率再度升高。假如你在晚问7时左右饮酒,肝脏排除酒精所需的时间比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长,故此时饮酒最易醉人,肝脏也最易受损。

(2)一周之中的“魔鬼时间”

在一个星期中,星期一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危险时间,发病及死亡危险比其他几天高出40%,被称为“黑色星期一”。芬兰专家也证明,星期一中风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

(3)一月之中的“魔鬼时间”

在一个月里,对生命最有威胁的时间是农历月中十五左右,这与天文有关。众所周知,月亮具有吸引力,它能像引起海水潮汐一样,作用于人体的体液。每当月中明月高挂之时,人体内血液压力可变低,血管内外的压力差、压强差特别大,这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4)一年之中的“魔鬼时间”

一年中的“魔鬼时间”段是最热与最冷的几个月。一般说来,当夏日气温升至35。以上,即对人体构成危险。至于冬春季节,寒潮是继酷暑之后的又一个“杀手”。每一次寒潮降临,医院门诊及住院人数都会骤增,死亡率也会上升。对生命而言,一年中最危险的月份要数12月。调查表明,该月份死亡人数居全年各月之首,占死亡总数的10.4%。据分析,这与气候寒冷、环境萧瑟和人到岁末年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抵抗力差、新陈代谢低等有关。此时,一些慢性病常常会加重或病情变化大。值得一提的是,史学家通过考证发现,明朝、清朝的二十几个皇帝有90%死于最热的7月、8月和最冷的腊月、正月,这正是对以上规律的印证。

(5)一生之中的“魔鬼时间”

我们中国人可能都听说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话,原本是说我们两位圣人的,孔子年寿73岁,孟子年寿84岁。这是圣人天年的两个坎,后来发现,很多凡人也都是在这两个年龄去世的。

这种说法有科学道理吗?近年科学家的回答是肯定的。科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发现人的生命具有周期性的规律,大致是7或8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个周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的高潮和低潮。一般周期的中间年龄为高潮,而周期的始末为低潮。高潮称健康稳定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强,去世的人就少;低潮称健康减弱年龄,人的免疫能力较弱,去世的人相对较多。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都超过了古稀之年,人体的免疫能力会明显减弱,再加上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去世的人相对就多了。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与恶化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在某些时间段人的生命力特别脆弱,最易被病魔击倒,被称为“魔鬼时间”。

这个“魔鬼时间”大都和7、8这两个数字有关。专家特别提醒说,这几个时段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应引起大家重视,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够健康长寿。所谓“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所谓“和于术数”,就是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和”的思想。“和”字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和,人与天要和。这个“和”字可以分成四个层面。

第一,人跟自然要“和”。也许我们会说:“这一点很容易,我怎么会与自然作对?”可是仔细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

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

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

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几乎都是反复强调的。

这四点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具体表现。“和”了就能健康,“和”了就能长寿。当然如果不“和”,就不会健康快乐,也不会延年益寿。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

这首宋代有名的禅诗,看上去是写一年四季景色的,其实是写人生各阶段的心境的。如果心态平和,没有是非,那么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美丽的。

自然生存,胜过雕琢生存

为了健康的生存,生命都带着必要的“剧本”来到人间,可称之为“生命剧本”。简单地说,动物为了生存,“本能性的知道”必要的事。换言之,所有的动物都本能的知道生命的剧本,并按照剧本而生活。

肉食动物的“牙齿”与草食动物的“牙齿”不同,就表示大自然在告诉各种动物应该吃什么食物。我们人类的牙齿排列,也是根据自然的道理组合而成。

可见人类也有“生命剧本”,但是我们自己却傲慢的无视于它的存在。使人类无视于以自然为依据的“生命剧本”的,乃是人类无止境的“欲望”。

过去人类建立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欲望”的文化。例如为了满足享受更美味食物的欲望,超出自然法则所规范的食物范畴;为了满足使生活更便利的欲望,发明各种文明的利器,破坏自然环境;更轻松栽培作物的欲望,而发明农药;为获取更多土地和金钱的欲望,则产生了战争。

今天的人类社会,或许就是以疾病的形态,付出这种不断扩大“欲望”和“便利”的代价。

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身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要健康生活,就必须遵守自然的法则。也就是倾听自己所具备的“生命剧本”。身体肥胖仍感觉饥饿,是因为必要的营养素不足。腹泻或便秘,是因为吃了不适合身体的食物。罹患疾病,则是因为无视于生命剧本的存在。

有人问一位百岁老人:“你的养生之道是——?”

“不养生!”他应声而答。

刻意养生的,总处在一种怀疑自己健康的不完全感之中。

不养生,则是一种对自己生命力的高度信任。

“自然生存,胜过雕琢生存。”——《献给生命的紫罗兰》里的这段话,看起来是和养生保健唱反调,仔细去琢磨,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养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