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脏病中医诊疗与调养
19728300000027

第27章 肝病的预防(3)

尽管对献血员进行丙型肝炎抗体的严格筛查,能够去除一部分不合格的献血员;但由于它不是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本身,因此仍会有一部分被漏掉。这是因为人类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后,其血液中抗体的检出时间是在感染病毒后的15~21.9周。因此只筛查丙型肝炎抗体,并不能全部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近年来人们开始寻求针对丙型肝炎病毒本身的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简便快速的基因诊断技术。目前已建立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就完全具备上述特点,它可以从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了三天之内的人血液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如使用该项方法对献血员和血液制品进行筛查,那将会有效的控制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这对保护人类健康将是一大贡献。但由于该法设备昂贵,目前尚难以常规应用,但由于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具有的优点,以及丙型肝炎的预防需要决定了它引人注目的前景,可以预料,不久定会成为控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丙型肝炎的最终控制仍寄希望于疫苗预防。1989年美国学者choo首次克隆丙型肝炎病毒以来,相继又有许多学者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组分型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1993年5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病毒性肝炎暨肝病研讨会上,已将报导的基因组分为A型,即I、Ⅱ、Ⅲ和Ⅳ型。这对丙型肝炎的致病性、疾病诊断、疫苗研制和治疗均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将要研制的丙型肝炎多价疫苗,给人以极大鼓舞;它将为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了可能性。预计,应用疫苗预防丙型肝炎已是为期不远的事情了。

丙型肝炎病毒的被动免疫预防措施目前尚未得到肯定。国外报告,经皮肤接触了丙型肝炎病毒者,于暴露后立即注射免疫球蛋白0.06毫升/公斤体重,可能有预防作用。但相反也有人经实验对照验证,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丙型肝炎的价值不大,且价格昂贵,在无明确结论前不主张使用。

4.丁型肝炎的预防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性病毒,它的复制与增殖必须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它是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外壳进入肝细胞内才能完成感染过程的。这在前文已有论述。目前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缺乏特异性预防手段。丁型肝炎的预防依然同乙型肝炎的预防方法一样,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下述措施是减少丁型肝炎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必须的。

(1)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杜绝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血液流入受血者人群;制备血液制品时,应尽量采用单份血或少数人份血合并制备;对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人,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需要输血时,最好只输认真筛查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血制品也应以单份或少数人份血制备的血制品,这样做可减少输血后丁型肝炎的发生。

(2)对人群进行广泛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有效地控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携带状态,杜绝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必须的条件,也是控制丁型肝炎发生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但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联合感染者无效。

(3)防止乙型病毒携带者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联合感染者之间任何方式的密切接触,切断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可防止丁型肝炎的发生。

5.戊型肝炎的预防

戊型肝炎是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由于戊型肝炎患者在潜伏期时即有传染性。这样就难以做到早发现及早隔离;加之目前尚无特异性免疫制剂可供预防。因此戊型肝炎的预防同其它消化道传染病样,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具体办法可参考甲型肝炎的预防。

关于戊型肝炎的被动免疫预防,目前有人用戊型肝炎病人恢复期血清制备免疫球蛋白注射,可否具有预防效果,目前也无定论。

由于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克隆已获成功,这将为疫苗预防提供了基础,可望丁型肝炎疫苗能够早日问世,以便采取主动免疫方法预防戊型肝炎。

6.庚型肝炎的预防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二、高危人群的预防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由于大量的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散布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对其他未患过肝炎的健康人群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对与之发生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威胁性更大。因此,对这后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高危人群,如何做好这些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保证其不被肝炎病毒感染;是降低肝炎发病率的重要环节,这些是病毒性肝炎预防的重点。

第一,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均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流行特点多呈散性发病,但也可呈暴发流行。且与季节有明显的相关性。无论哪种发病形式,旦发生甲型肝炎病人和戊型肝炎病人,尤其发生暴发流行时,都将对其他密切接者有极大的威胁,使这一部分人成为高度危险的人群。对其如何预防感染这两种肝炎,做好如下工作是必要的。

①对已发现的病人立即实行隔离治疗,避免其对高危人群的危害。隔离的方法。隔离的期限以及何时解除隔离前面已有叙述,在此不再重复。

②搞好消毒工作,对被病人污染的环境、居室、用具以及排泄物均应做相应的彻底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③对密切接触的所谓高危人群,特别是对处于流行区的人员要实行医学观察,亦可对这部分人预防注射丙种球蛋白,有条件时亦可注射相应的疫苗,实行被动或自动免疫预防。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现患病人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第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多途径的,尤以血源性传播最为主要。乙型肝炎多呈散在性发病,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多是其特点。在众多的传染原散在的存在与诸多的传播途径存在之下,必定有与之相关的人群以直接地或间接地方式相连系。

这样的人群我们即把他们称之为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如何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降低乙型炎的发病率,成为预防工作的重要课题。目前的措施仍同乙型肝炎的预防样,针对不同的人群所处的不同高危因素,采取相对应的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进行预防。被动免疫与自动免疫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仍然是对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预防时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1)对成人高危人群可按常规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或证实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乙型肝炎疫苗剂量可加大至正常人的2~4倍,或者将接种的次数增至4次,以期诱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

(2)对母婴传播,特别是围产期传播途径的高危婴儿如何预防乙型肝炎请看乙型肝炎预防的有关内容。

(3)当家庭内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发现有乙型肝炎病人时,其他家庭成员自然属于高危人群。此时应对所有的家庭成员均应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对三项指标均为阴性者均应按常规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家庭内发现有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时,亦可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后再上述办法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4)凡有接触感染的医务人员,均应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当发生意外性医疗损伤且有高度感染机会时,对这样人员应在24小时之内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然后再与一周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果接触者事先已接种过疫苗,且有足够的抗体时,则可不必再次接种。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医学院校的学生随着学习、实习及毕业后工作年限的延长,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逐年增高。因此对这一部分人群也应在入学时,或于刚刚参加工作时,对所有易感者均应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第三,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普遍易感,但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以血源性传播为主。这一传播特点决定了经常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人(白血病病人、外伤失血病人等),与血液有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及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患丙型肝炎的危险性增高。对这部分高危人群如何预防丙型肝炎的发生迫在眉睫,可惜的是到目前,丙型肝炎的特异预防方法尚未建立。

目前的预防办法仍然是对献血员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止医源性传播三方面着手。然而,人们尚未悲观,现在仍有人对其特异性预防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一难题定会被攻破,那将是人类的福音。

第四,丁型肝炎病虽然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人群对丁型肝炎病毒也普遍易感。但它具有只在有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时才能使机体感染的特点。这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乙型肝炎病人自然就成为丁型肝炎的高危人群。丁型肝炎目前仍无特异性预防方法,现在人们采用的方法是应用在人群中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达到间接地减少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尽管如此这也只是对丁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联合感染起一定作用,而其重叠感染依然束手无策。

最终的预防办法仍然取决于疫苗预防,可喜的是这一工作已经开始,不久可望获得成功。

三、其它方面的预防

除了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对各种肝病的预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少饮酒,不抽烟。因为酒精和香烟均会造成肝脏的极大负担。

②定期做好健康检查,可及早发现体内潜伏的病毒,以便及早治疗,及早痊愈。

③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井水(地上水)要预先消毒,因井水是最大的感染媒介。食物方面如毒菌,蛤蜊,贝类、发黄大米等,都带有病毒,千万注意。

④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和睡眠。

第二节 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最理想的积极措施。但如果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关于肝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病后的治疗详见第二章肝病的诊疗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