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19727800000017

第17章 德行智慧(5)

王郎原在邯郸城以占卜为生,现在也说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自立为汉帝,起兵攻取州郡,一时很有声势。刘秀这时正好以大司马的身份前往河北各州县巡抚,王郎就下令悬赏捉拿他,刘秀仓皇逃走。一时河北各郡纷纷望风归顺,尽属王郎。

刘秀集结兵力,经过数番激战,最后一举攻取了邯郸。

王郎战败被杀,结束了皇帝梦。刘秀收查他的往来文件书信,发现里面有手下官员们写给王郎的上千封书信,内容很多是抵毁和诽谤刘秀的。左右劝他严加追查,好一网打尽。刘秀未置可否。

一天,刘秀就把大家召集在大殿,点起炉火,士兵们的刀枪映着火光,平添了一种威严。刘秀叫人拿出了那些信件。那些与王郎有联系的人都脸色苍白,他们知道,一旦追究,即使不被杀头,也要被关进大牢。

胆小的人开始瑟瑟发抖,胆大些的也开始后悔没有早些逃走。

刘秀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叫手下人烧掉那些书信,并且说:“现在大家可以安心了!”

大家拜伏在地上,庆幸自己逃过了这一劫,也很感激刘秀放过他们。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对刘秀有二心了。

平分生命

一个11岁的男孩与他7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兄妹二人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郑重而又严肃地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十分安静,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1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挽起胳膊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在场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能做到呢?

10.美行可以加人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①。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②。人之不善,何弃之有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④。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⑤。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译文

大道是万物的保护伞。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之人的保护。善言可以换取人们的尊重,善行可以居于人上。人有不善,怎么能抛弃他呢?

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即使奉献高车人马再加上大的玉璧,也不如把大道进献给他。古人为什么把大道看得这样尊贵呢?不正是因为大道能让人有求而可得,有罪能消除吗?所以才得到天下人的尊贵。

注释

①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是善人之宝,而不善人所赖以保全。

②市,取也。加,义同《札记·檀弓》“献子加入一等”之加,逾也。

善人宝道,则有美言可以赢得尊敬,有美行可以超越他人。

③二句谓,人有不善,则为道之所保,没有理由抛弃他们。二十七章——“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亦即此意。

④三公,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有,执有也。璧,玉质宝器。拱璧,大璧,垂拱之璧。先,先驱也。驷马,一车四马,坐,就也,四句谓,故立天子,置三公,虽享有手执拱璧而先驱驷马的威仪,还不如进于此道之可贵。

⑤求以得,王本作“以求得”,此从《景龙碑》。有,犹“而”也。

求以得,指道德之精进,不是私欲的满足。罪以免,指过错得以避免。

解析

老子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是贮藏万物的庇护之所,它时刻在保佑着天地万物;道是世界物质中未被感知的存在,对万物一视同仁,它评价万物,不把万物的过去行为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把现行和将来的行为作为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当他体悟了道,掌握了道的理念精髓之后,道都是极其珍贵的宝物,同样在保全人的平安上发挥作用。

“道”的宝贵,因为它不仅是善者的宝物,同时也时时刻刻在保佑着不善之人。不善者还能成为人,正是由于“道”在保佑着他们。这里我们所说的善和不善,不是普通意义上善良和不善良,而是得道和未得道的意思。

美好的言论可以博取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被人看重。所以位于天子,设置三卿,虽然可以先奉拱璧,再献驷马,供奉上天,但还不如用“道”来进奉上天,即去爱不善之人。

所以,高贵的人,对不善之人也该以“谦”字待他。真正的奉天不是拱玉璧、献驷马,而是要人“道”爱人,谦以下人。“谦”,就是要公正的视人视物。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是讲道的平等待人,也不是毫无原则地对待,也有奖有惩。道对人的奖惩体现在道为人类设立了天子和三公,天子和三公代表道去管理天下的百姓,去惩恶扬善。

为了让人能了解道的宝贵程度,老子以帝王之尊的仪象来与得道相比,说即使得到了帝王之尊的地位,也不如静坐悟道。

老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拥有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四肢,这是我们成为高贵的人的条件,高贵的人具备谦和的道德品质,对周围的人一视同仁,决不因某些人的低劣而鄙视他们。

故事

以德服人

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没有增加宫室园林、车骑服饰;臣民有不方便的地方,就用国家的积蓄施舍,为民谋利;

南越王赵佗自立为帝,文帝将赵佗的兄弟都召来,各给厚赐,以德感化,赵佗大为感动,于是称臣。

文帝与匈奴曾有兄弟之约,但匈奴背约入侵,文帝派遣大将镇守边关,只守不攻,担心深入匈奴腹地会侵扰百姓。

吴王借口有病,不肯上朝,文帝不但不怪怨,反而派人送去手杖赏赐吴王,并传旨吴王年老,可以免朝。群臣劝文帝用宣吴王入朝的办法将其软禁,文帝表面上听从他们的意见,实际上并未采纳。

郎中令张武曾接受过吴王的贿赂,被文帝发觉后,不但没有治罪,反而赏赐他,让他心怀惭愧。

汉文帝臻力于以德服人,海内殷富,礼仪振兴,犯罪现象稀少,很少动用刑罚。文帝是一位仁君啊!

有人问傅玄:“汉文帝废除了肉刑,这可以说是仁政吧?”傅玄说:“这是匹夫之仁。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要为天下百姓谋求长远利益,决不能仅仅注意这些小事。”正因为如此,班固也认为汉文帝的仁德并不在于废除肉刑,他在《景帝赞》中说:“孔子称这类人能继承三代一直传下来的正确的治国之道。确实是这样啊!周和秦的弊端,在于法网细密严峻而罪犯奸民层出不穷。汉朝建立后,废除繁琐苛刻的政令刑法,与民休息。到了文帝,增加了恭顺勤俭的施政方略。景帝遵守先辈的做法,五六十年之间,便做到了移风易俗,民风淳厚。谈周必称成康,言汉必称文景,真是美好的盛世啊!”这就是王道。

请为你的冷漠付费

拉瓜地亚曾担任过纽约市市长一职,1935年,他在一个贫穷脏乱的区域的法庭上,旁呼了一桩偷窃案的审理过程。

被告是一位老妇人,她犯下的罪刑是偷窃面包。在法官审讯她是否清白和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回答:“我需要面包来喂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任何东西了……”

法官答道:“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之后,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身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其他人说:“现在,请大家每个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支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竞让祖母偷东西来喂养孙儿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所在的城市的过失。”

没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众人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悄无声息地、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11.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原文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①。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译文

慈善用以作战就能胜利,用以防守就能坚固。天要救助一个人,就是用慈善的方法去维护他。

注释

①“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句谓,能够慈善,用以作战就能胜利,用以防守就能坚固,慈善法力无边。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两句说明为什么慈善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句谓,天想救助一个人的话,就是用慈善的方法去维护他。慈善是天的属性,所以没有抗拒不了的力量。

解析

老子得出“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的结论,乍一看我们不免心里犯疑:对敌怀有仁慈之心怎能够取胜、守固呢?我们从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去分析,就不难理解老子在此句中所包含的真意,老子主张无为,“慈”用另一个名词表达就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用在战争中自然能取胜,这是老子反对战争思想的表现。

故事

第五访慈悲之心为官

《后汉书-循吏列传》中有一篇文章是颂扬第五访的事迹(复姓“第五”,名叫“第五访”),他是一位以慈悲之心为人为官,体察民间疾若、拯救黎民于水火的秉公之士。

第五访,字仲谋,是东汉中期京兆长陵人。他的祖父第五伦曾做过汉朝司空的官。祖父以后,家境衰败,沦为贫苦农民。第五访就是在这种贫困的环境里出生,又经受饥寒交迫的磨难。尤其不幸的是,他早年就失去了父母,只好依附于兄嫂家里。

兄嫂的家境也是极其贫寒,在清贫之极,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第五访就到豪门富户家里当雇工,把挣来的钱奉养兄嫂。苦难的童年,磨炼了第五访的性格,使他能够体会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辛酸。

贫困和苦难并没有使第五访丧志,反而激励了他勤学苦读的志气。第五访一有空闲时间,就向富家借书,孜孜不倦地阅读,他特别注重学习治国之道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技艺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他天性聪敏,富有智慧,再加勤奋刻苦,不耻下问,学识逐步渊博起来。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第五访被荐,做了某郡的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除掌人事之权外,并参与一定政务的处理)。

第五访恪尽职守,忠于政务,颇有政绩,很快被荐举为孝廉,补任新都县令。第五访任县令后,治政有方,百业兴盛,3年之间,有相邻的几个县人籍新都县,新都县的户数增加10倍。

不久,第五访升任张掖太守。第五访上任后,这里遇到少见的大旱,从春至夏,滴雨未见,大地干裂,焦土千里,幼小的庄稼苗全部枯死。

到秋天,许多农家颗粒未收。一些奸商乘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一石粟竟要几千钱。贫穷农家,哪里有钱购粮。荒年如此严重,许多农民忍饥挨饿,奄奄待毙。

第五访看到乡亲们陷于水火之中,坐卧不安。为了拯救这些人们,第五访当即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可有一些官吏,害怕未经批准就打开国家军用粮仓,朝廷怪罪下来,担当不起责任,他们提出,还是先上奏朝廷,获准后再放粮。

第五访听了这种意见后,果断地说:“如今时间紧迫,救民如救火,一刻也不能容缓,若等上报,批准再行事,就等于把灾民推向死亡的绝路。

第五访略停片刻,开始放粮。

事后,第五访把灾情和开仓赈济灾民的情况报告给朝廷。汉顺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怪罪第五访,还特别赞赏第五访的果断行动。为此,顺帝特发诏书,嘉奖第五访赈济灾民的事迹。

由于第五访为官最能体贴民情,把灾民的疾苦和生命看得最重要,终于用办实事的果敢行动保全了一郡百姓。

第二年,第五访率民救灾建业,恢复生产,再加上这一年风调雨顺,终于获得农业丰收。收获季节,官民喜气洋洋,打谷入仓。界内无盗无贼,一片太平景象。百姓们含着热泪感激第五访这位农家人的“父母官”。

据记载,第五访后来奉调做了南阳太守。他的慈悲为人,廉洁为官的事迹和威望,同样受到黎民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最后十美元

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呼啸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一名音乐主持人。

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而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舍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停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呆在那儿干吗?

第3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来这里应聘的,但因早到了3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呆在车里不吃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