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构建和谐社区:理论与实践
19726800000042

第42章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区自治

陈家本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社区自治

以人为本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出发点,社区自治则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杭州市江干区在社区建设中,把培育和推进社区自治作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结构变迁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扎实推进社区自治,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得到很大提高。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经济、社会和自由需求共同构成了人的需求结构,任何一个人,在选择职业以获取劳动报酬或是与人交往以满足感情交流需求时,都会权衡利弊,自主决策并采取行动,因此,追求自由是人的本性和内在需要。在社区这一生活共同体中,居民的自由选择就集中表现为自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近年来,镜湖区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居委会主任民主直选到民主评议的实践已经充分表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推进社区自治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社区自治创造必要条件

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政府管理陈家本:男,1963年生,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芜湖市镜湖区委副书记、区政府筹备组组长。

职能的转变,是政府与社会市场、企业之间管理权限的重新整合。

为积极适应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8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提出了社区建设理论,提高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从根本上说,要提升社区自我管理和综合服务功能,政府转变职能是必要条件。早在1998年,浙江省的绍兴、上虞等地即推行政府政务公开制度,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也促进了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创立的“小政府,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被镜湖区政府汲取、移植成功、开花、结果。

三、构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社区治理结构

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的现代城市治理结构,这涉及政府与社区之间权利关系的调整,需要明确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在理顺关系、界定职责、划分权限、创新政府管理机制上,宁波市海曙区通过建立政府与社区的“双向服务承诺制”、“双向公示制”、“多形式的功能互补机制”的形式,建立起政府与社区间的互信和互动。改革现行的目标考核机制,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就成为改革社区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海曙区的民主评议机制不仅有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评议,而且包括社区工作者及居民代表对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政府工作人员的评议,评议方法有述职;面对面提问;无记名投票,并公开评议结果。

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成员参与网络

城市的活力源于社区的活力,社区的活力源于社区成员的参与程度。南京市鼓楼区将社区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上,大力扶持社区中介组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区成员参与刚络。除普遍建立社区志愿者组织外,充分发挥社区文体骨干的作用,组织成立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各类群众团体,如腰鼓队、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协会、棋社等,社区努力为这些群众团体的活动创造必要条件,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前,镜湖区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上还很不够,由于社区中介组织发展的不充分,从而影响了社区活动的开展,造成社区干部感到工作忙、压力大的局面。下一步在全区社区规模进一步整合后,我们要在培育社区中介组织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如减少中介组织成立的审批手续,给予政策上优惠;鼓励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人们兴办慈善事业,向社会捐赠款可以纳入企业成本,允许税前捐赠。这些可以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稳步发展,使社区各项活动由局限于社区干部转变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

第一章全面推进社区民主化进程的有益探索——对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活动的观察与思考褚云凤

2004年初,前新芜区对2003年初居委会换届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居委会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共有22个社区居委会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民主评议。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居民代表可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为所在社区的每一位主任作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评判。笔者作为当时评议工作领导组的成员,自始至终参加了此次评议活动,感受颇多。

一、评议活动对促进社区民主的意义

这次民主评议活动,是继2002年9月新芜区藕香园、凤凰山社区开展民主直选以来,全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加快基层民主化进程、加强居委会建设、培养居民和公共单位的社区意识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社区居委会职能的回归。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居委会看成是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把居委会当作自己伸向社区的“腿”,要求居委会褚云凤:女,1964年生,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芜湖市鸠江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居委会也不得不唯上面是从,现在,居委会主任干得好不好评判权,以及能否继续留任的裁决权交给了社区居民,居委会必须对辖区居民负责。二是使选举权与监督权得到统一。居委会由居民代表间接选举发展到具有选民资格的社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居民选出了自己的“当家人”以后,社区这个“家”当得好不好,其评判者应该是选民,通过民主评议使选民的这一权力得以回归,进而使选举权与监督权得到有机的统一,这既是民主的体现,也是现代管理学的要义之一。三是促进了居委会工作的着眼点的转变。长期以来,对居委会主任的聘任、考核、奖惩都由区、街操办,导致居委会干部们普遍对行政工作负责,自治工作无法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将居委会主任工作业绩的评判权交给了群众,主任们能否留任或受到奖励,由群众说了算,这样,居委会主任必须脚踏实地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才会投上你的满意票。四是增强了居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社区意识。从民主评议的实践看,居民的参与热情较高。2月29日是新华村社区民主评议日,当天上午,在只有250个座位的江东船厂工会礼堂一下挤进了300多人,居民代表发言也十分踊跃,居民们对当场投票,现场公布评议结果的做法十分赞赏,这种直接让居民行使监督权和话语权的形式,无疑促进了居民民主意识和社区意识的提升。

五是锻炼了居委会干部。为使民主评议客观、公正,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了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居委会除了要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外,还要把握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此外,当着几百名居民代表的面述职对主任们也是一种考验。

二、评议过程中存的几个问题

组织在如此大范围的民主评议在市区是第一次,从策划部门到社区都缺乏实践经验,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据笔者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居民代表的代表性:不强。由于参加评议的居民代表都由居委会推荐的,这样难免会存在感情因素,将平时比较熟悉、关系处得较好的人请来当居民代表,且参加民主评议的居民代表中有不少是没有文化的老年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均十分有限。二是评议活动的组织者过于追求形式的完整性,而对实体民主却重视不够。民主评议大会共设九项议程,参会代表人数按社区居民常住户15%的比例对会场环境的布置也都比较注重,各社区在评议大会正式开始前还安排了中老年腰鼓队表演,努力营造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在评议过程中应该把区委、区政府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主旨突出出来,如对民主评议目的、方法的说明,对评议对象简要情况的介绍,对居民填写选票保密性安排等方面考虑不很周道。

三是居委会主任的述职报告普遍比较空。大多数居委会主任的述职报告空话套话比较多,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其工作对象就是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工作,对社区的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述职的内容也应紧紧围绕一年来自己所做实务,哪些事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是上级布置我做的,哪些是自己主动去做的,使居民听起来感到亲切,而不能写成政府工作报告。四是在宣传发动和组织评议方面各社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社区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组织也比较有序,但也有少数社区组织工作比较乱,有的会场次序一片混乱,报告人讲些什么下面根本听不见,代表证是来一个人发一个,缺乏严肃性。

三、推进社区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力推进社区民主建设,是新形势下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结合民主评议的实践,就进一步推进社区民主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创新社区体制,构建居民群众民主权利实现的载体。社区体制创新就是通过对社区组织整合、功能整合和资源整合,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各类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新型社区组织结构。二是创新制度机制,畅通基层民主权利实现的渠道。确保《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自治权得到落实,要通过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成员代表职责》、《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章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职责》、《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确定居民群众在社区中的主人翁地位。三是创新活动方式,在实践中提高居民群众的民主素质。选举是居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也是民主权利的核心内容。开展民主评议是落实居民监督权的有效手段,这种形式促进了居委会工作着力点的转移,使他们认识到做好为居民服务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责。此外,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与监督、社区公共事业建设与发展、对弱势人群的帮扶与救助等方面,可通过居委会、居民协商议事委员会及各类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更加方便,通过这些民主实践,培养居民群众的社区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使他们民主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四是创新宣传手段,培育和强化居民的社区理念和民主意识。可以通过召开社区建设工作动员会、座谈会,组织社区建设宣传周等活动,还可以请专家学者到社区举办基层民主建设专题讲座,以及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民主自治的先进典型,以营造加强社区建没,推进基层民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