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19725600000038

第38章 好父母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细节(1)

成长中最大的变化,便是孩子们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孩子的健康是成才的资本,而心灵上的阴影则会毁掉这一资本。让快乐的阳光驱散心灵的阴影,这是父母能够给予的,也是孩子最需要的帮助。

1 尊重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美国小朋友克里斯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整套珍贵的邮票.希望能够激发他集邮的兴趣。一次,克里斯在朋友那里发现了一套篮球明星卡,非常眼馋,就用这套邮票换了那套明星卡。后来,爸爸发现了,非常生气。

首先,他认为这是他送给克里斯的礼物,克里斯这样轻易地换掉,是对他的不尊重;其次,他知道和克里斯换卡的小孩比克里斯大,应该懂得这套邮票的价值要远远超过那套明星卡的价值,而那个小孩却没有告诉克里斯,因此是占了克里斯的便宜。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认为克里斯并没有和他商量,就把整套邮票换出去了。因此,他决定要教训克里斯一下。他向克里斯指出两件东西之间是不等价的,并强迫克里斯去朋友那里要回那套邮票,并退了这套篮球明星卡。这件事让克里斯非常难堪,而且感到自己十分蠢笨,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此破裂。

在这里我们应当指出的是,换邮票是克里斯自己决定的,无论他做得正确与否,我们都应当尊重这个决定。既然邮票已交给克里斯,他有权力决定如何安排这份礼物,父亲无权横加干涉。的确,克里斯应该从这个交换中学到一些东西,但是我们应当妥善来处理这件事情,既表现对克里斯的尊重,也教会他应该学习的知识。理想的做法应是,当克里斯向爸爸显示他新换来的明星卡时,父亲应该和他一起欣赏,而不应该立刻提出任何异议。过一段时间,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爸爸再向克里斯解释两件东西不同的价值。这样克里斯可以意识到自己是以大换小,上了当,但面子上没有过不去。那么是否去找朋友要回邮票应由克里斯自己决定,爸爸不应再参与。如果照爸爸原来的处理办法,克里斯会觉得非常羞惭,而且认为自己无能,一切错都在自己身上。事实上,克里斯怎么会懂得这些东西的价值呢?如果他不懂,我们又怎么能怪他呢?其实,在父亲要教训克里斯的行为中,也夹杂了对自己尊严的重申与维护,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是对孩子很不尊重的表现,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将孩子看成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有权利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作出决定。当然,说他们有权利,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做成年人所能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们毕竟没有成年人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

在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教育他们尊重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的人。

6岁的卡特有一个爱收集昆虫标本的母亲,妈妈的行为引起了卡特对标本的兴趣。有一天,妈妈在客厅里看见几张散在外面的标本,有些标本已经破损。妈妈非常生气,就找来卡特问是怎么回事。卡特说他拿了妈妈的标本册,打开来看,觉得有些很有意思,就取了出来,不小心给弄坏了。妈妈听后向他解释,这些标本都是很珍贵的,一定要很小心地对待它们,不要把它们拿出来。但是后来妈妈还是看见标本被丢在外面。于是妈妈就对卡特说:“下次如果你想看这些标本的话,一定要经过我的允许,我们一起来看,否则,对不起,卡特,不许动它。”

标本册是妈妈的珍藏物,在这一点上,妈妈应该让卡特知道得很清楚。卡特已经6岁,能够懂一定的道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妈妈应该很郑重地对卡特说:“这些标本是妈妈的私物,没有经过妈妈的允许,你不应该玩它们。”如果卡特不能尊重妈妈的意愿,就不应再让他走进妈妈的房间去取那些标本。这样做,既表现了对卡特的尊重,又给他一个机会做决定,同时也教育了卡特必须尊重别人的权利。

事实上,尊重孩子,能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若不尊重孩子,一味地用大人的做事标准来苛求孩子,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2 培养和塑造孩子的乐观性格

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并不太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好坏无碍大局;甚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又觉得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少年大学生几乎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性格特征。中国科技大学曾对其少年班学生作过心理测试。测试题目中有一条:“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为这一条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性格的占76.2%,可见强烈的进取心、持之以恒的态度是少年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和他的学生柯克斯博士曾对1450—1850年这400年间出现的30l位伟大人物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都具有坚强自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乐观向上的性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悲观、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供家长们在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1)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

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悲观性格,家长和孩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认识。如果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应明白“性格可以重塑”的道理,确立起建立乐观向上性格的信心。

(2)帮助孩子学会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有时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骄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形成悲观的性格。

有位女生,长得很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琵琶,15岁那年从外校转到某市二中。刚转来那阵子,她性格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她也不愿去。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不理她,这使她更孤僻、悲观。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她谈心,才了解到,她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她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和同学住在一起时,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不仅替她保密,而且还一边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一边在公开场合表扬她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琵琶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终于使这个孤僻、悲观的姑娘成了活泼、乐观的好学生。

(3)指导孩子在乐观性格认同中重塑性格

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或经过努力可以实现性格一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乐观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认同乐观性格,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最后,在家庭中,家长随时注意指导孩子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悲观情绪、不良情感或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悲观性格的形成。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泄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等等。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3.帮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人品质的表现,反映了个人对待困难与挫折的理智程度和对自我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耐心培养。

冯兰兰是一名文静的初中生,她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稳居班里的前几名。

进入初三后,学校要通过考试选拔尖子班的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她感到压力很大,非常紧张,有些害怕,那段时间她甚至吃不好,睡不香,听课和做作业老走神。她的父母很开通,一看她这样,就劝她主动放弃竞争,顺其自然。没有想到她的情绪放松后,考得特别好,被选中了。

可是到尖子班刚刚上了几节课,她又出了问题。本来刚到一个新环境,熟悉的同学不多,她心里就有点儿不安;一上课,老师又给了她一记当头棒:老师讲的内容又快又难,她的头一发懵,什么也听不懂,心里直发慌。坚持了几天,这种情况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心慌头痛,呼吸不畅。她的父母赶快找老师,把她调回原来的班级。可是原来毫不费力的课程,现在她听起来和听天书一样。每天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她听不进去,自己看的东西也记不住,以至于恐惧看书和解题。

她的父母始终没搞明白,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怎么如此差呢?连学习压力都难以承受,将来如何面对社会上残酷的竞争?

父母如何有效地解决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问题呢?

(1)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或老师,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

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2)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好,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常用的方法是:

·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给孩子作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

·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安全感。

·让孩子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3)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心理和生理一样,必须通过一定的锻炼来促进其健康。为培养孩子的承受能力,可有目的、有计划:}也开展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训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开展“生活自立能力比赛”,使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亦可出点儿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使孩子能够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4)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

父母应该及时教导孩子用积极的情绪去替代那些消极的、被动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是孩子防御来自内外各种不良刺激困扰的有力屏障。积极的情绪,如快乐、高兴、满足等,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而获得的。在生活中,孩子产生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培养孩子积极情绪不可缺少的条件。家长对孩子充满爱心;在教育上的要求既是严格的、一丝不苟的,又是合理的、不苛求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始终保持平等、商量和相互尊重的态度;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所有这些,都会有助于孩子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孩子的艺术活动常常充满了情感色彩,用艺术陶冶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也是一条十分理想的途径。例如,节奏鲜明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情绪受到鼓舞;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孩子轻松愉快,心旷神怡,音乐可以起到独特的陶冶孩子情操的作用。

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对此,有的人坚强、乐观、勇敢地去战胜它;有的人则显得懦弱、悲观,处处逃避它。因此,培养孩子形成遇事不乱、宠辱不惊的心理品质,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基础。

4.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