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19725600000030

第30章 好父母塑造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细节(1)

培养与教育孩子,注重细节很重要。一件小事的启发,远胜于对孩子长篇大论的说理。而一个小毛病的纠正,却会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塑造,种下一颗优秀的种子。

1 有效地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有的人很聪明,但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把无聊的任性、散漫的乖僻、狂妄的自尊等等看做是“个性”,使得“聪明”在他们身上成了贬义词。

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如勤奋刻苦,勇于进取;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注重礼仪,重视修养;通达乐观,艰苦奋斗;言行忠信,礼让谦恭;尊老爱幼,互敬互爱。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具备以下的基本道德品质:

(1)勤劳

勤劳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我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勤能补拙”、“天才出自勤奋”是千古不衰的至理名言。

对于孩子来说,勤奋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勤奋进取、争分夺秒;集体劳动中的积极参加、任劳任怨;家庭中尽自己所能,分担父母的劳动。

(2)俭丰卜

俭朴是一种节省、朴实无华、不求虚荣的品质。不少城市里的孩子吃穿不愁,生活上互相攀比,追“星”学“腕”,比“风度”,比“派头”,挥霍浪费,认为俭朴已无必要。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在那些穷困的乡村,还有不少失学儿童渴望着上学,他们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帮助。父亲在教育孩子学会俭朴时,也要让他们明白,俭朴绝不是以贫为荣,而是不挥霍浪费。它既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体现着为美好生活和远大理想而发愤图强、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一生献身科学事业,成就卓著,拥有巨额财产,但他一生却节衣缩食,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临终前他留下遗嘱,将其巨额遗产作为发展科学事业的奖励基金。今天,获得“诺贝尔奖”已成为人类的最高荣誉之一。

(3)善良

孩子只有具备了善良的品格,才能在将来走上社会时,得到他人的认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心地好,富于同情心,就是善良的品质特征。它体现在人的行为上,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4)谦让

谦让,一是指谦虚,二是指推让。它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更是个人美好品德的闪光点。中华民族素有谦让的传统,体现于个人心灵深处的,是善良热诚、将心比心的精神境界;体现于社会的,则是淳朴敦厚、有人情昧的道德风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谦让品质的良好表现。

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如坐车途中给老人让座,家中进餐时让长辈先行。还要教育孩子有宽大的胸怀,有一定的气量,不与别人争一时之利,不为蝇头小利纠缠不休。

(5)知耻

所谓耻辱,就是社会对不道德、不合情理行为的贬斥和否定。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意识中的羞耻感,就是羞耻心。它与荣誉感是相对立的。如何看待荣誉和耻辱,是孩子将来人生道路上常会遇到的问题。

孩子取得成绩时,会产生荣誉感,如何正确对待它,也许是较为容易的。

而一旦失败,如考试成绩不好,它带来的是沮丧、懊恼、羞愧和耻辱,也许会使孩子从此沉沦。对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正确对待。

耻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争取荣誉的动力。圣人孑L子说:“知耻近乎勇。”

“耻辱戒指”的故事:

美国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在设计一座桥梁时,由于设计不当,计算不精,致使完工后的桥梁倒塌,造成巨大损失,也使其母校蒙上了巨大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们吸取这次教训,花重金买下这座桥梁的钢铁,造成一枚枚戒指,名为“耻辱戒指”。从此,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

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枚耻辱戒指成为推动他们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促使他们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6)孝敬长辈

孝道,或者说孝敬父母、长辈,有这样几项内容:一是在思想感情上对父母的深情爱戴,在具体行动上对父母关心体贴;二是应该听取父母的教导与指点;三是成年子女应该赡养和扶助父母。事实上,父母不但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养育了下一代,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幸福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孝敬父母,就是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们为社会和国家所作的贡献。

2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几乎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而且相信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复杂社会、能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但是,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植下,随年龄和心灵的成长而生长起来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家庭环境中培育出责任心的“幼苗”,才能在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受考验,得到修正和磨炼,最终会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有责任心的孩子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作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情况下获取自己的需要。

他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愿意承担自己行动的后果。

培养孩子勇于负责任的习惯,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心人手。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孩子,不仅能在现时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支撑好属于自己的家庭,他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身为父母,可能会抱怨:“我的孩子个子比我都高了,可事事都得为他操心,自己的衣服不知道洗!房间乱糟糟,等着我们替他收拾,上学前总要嘱咐带好东西……”“十几年来,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自己省吃俭用,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希望他成人,成才。好不容易眼看着孩子快要成人了,他却不能:哩解我们的良苦用心·,总在埋怨我们管得太多。”“孩子每一年都盼望着自己的生日,因为我们会按照他的意愿,送给他喜欢的礼物,精心为他安排一切,只要他高兴,我们就高兴。可是,他却很少记得我们的生日。”

这些父母是有理由感叹的。孩子在家庭中享有特殊的权利,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却缺少对其他家庭成员应有的关心、照顾,不愿承担家务劳动,只会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却很难理解父母,时常理直气壮地为自己争取权利,却意识不到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或者有的孩子在学校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在家中却事事依靠父母。

孩子家庭责任感淡化主要是由父母的观念、态度和教育方法造成的。父母习惯于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很少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参与家庭问题讨论决策的机会。或是父母把孩子的利益、需要一直放在首位,对孩子“唯命是从”、呵护备至,唯恐孩子受了“委屈”。

再者,有些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包揽了其他所有的事情。其实,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观念、态度和技能有些是不能在书本和学校中学到的,在家庭生活方面给孩子必要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是父母的责任。

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呢?

(1)家长要具有家庭责任感.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如果父母不是尽职尽责的,怎能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父亲与朋友玩麻将通宵达旦,不顾及对家人的干扰,母亲忙于在外应酬,家里一团糟,父母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孩子不愿回家呢?在一个专制的大人王国里,也难以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控制得太死,管制得太多,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大人的意见。孩子具有家庭责任感并不是指孩子按照父母告诉他的方式去行事,而是一旦家里需要额外帮助时,他能主动发现并自主地作出反应。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在那里,人与人相互独立,彼此尊重又相互关照,孩子受到重视,家长具有威信。因此,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首先需要每一位家长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对自己说一句:“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要想改变孩子,也应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2)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的是,父母必须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地说教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通过让孩子收获责任心行为的报偿,或承担他们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

3.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之心

有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缺乏爱心,缺乏同情心,不能宽容别人,几乎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能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难解释和纠正孩子们的这一缺点了。

一项专家的调查结果让人诧异。

调查是在一家幼儿园中进行的,测试的题目是:“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你的外套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说话,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是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她会打我的。”“把我衣服弄脏了怎么办?”“我怕她把我衣服丢了!”……总之,有半数以上的孩子找到各种理由表示不愿意把他们的衣服借给这个小妹妹。听到孩子们这些让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儿园老师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也问了类似的问题,结果孩子竟然很干脆地回答说:“我才不给呢!她是活该!”

在南方某城市,小学生放暑假了,有5名小学生结伴去河边玩耍。过河时,其中一对上三年级的双胞胎不慎摔倒,被河水卷走。其余3个同伴竟然目送着他们被水流卷走而根本没有呼救。其实,在不远的道路上有不少行人,只要他甜:呼喊,这一对双胞胎肯定能得救。然而,事情的结果却让人心痛。这几个孩子沿着河岸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就各自回家了,自始至终他们的表现都很平静。其中有一个孩子是那对双胞胎的邻居,他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对孩子的行为震惊,反而对孩子说:“你可千万不能说是你亲眼看到的,如果有人问你,你:就说今天没有和他们在一起玩,否则他们也会把你扔到河里的。”

邻居在四处找不到孩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抱着一丝希望前来打听,结果这个孩子以自己的母亲所希望的方式回答了另外一个悲痛欲绝的母亲。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私,社会也不成社会了。”所以家长有责任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纠正孩子缺乏同情心的缺点。

(1)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同情心的建立,在于榜样的作用,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言行是孩子首选的模仿对象,孩子缺乏同情心,或多或少能从我们成人身上找到原因。

(2)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做父母的有责任培养和保持孩子善良的心。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使他们从小能对符合社会道德的助人、帮困行为产生愉快、自豪并向往的情绪体验。

(3)通过活动让孩子去了解别人的困难

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有利于同情心的培养。如许多大城市组织的“手拉手”活动,是在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儿童间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能让城市孩子真切体会农村孩子没有书包、没有本子、没有橡皮的感觉,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4)允许孩子饲养小动物

有调查表明,小时候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长大以后更富有同情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马克思的孩子曾经就在他们并不太宽敞的家中,养着各种小动物,每当孩子外出,马克思还要当临时的护养员。如果孩子有饲养小动物的愿望,家长应尽量帮助实现,千万不能泼冷水,更不能扼杀其愿望,特别在城市高楼化的条件下,孩子们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饲养小动物就更有意义。

4.引导导孩子拥有宽容的胸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待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因此,父母应教会孩子宽容待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