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19725600000026

第26章 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4)

孩子坚持要买某件物品时你说:“父母亲又不是开银行的,哪有那么多钱!”换个说法:“我知道你很喜欢,但我们家目前经济状况还不容许,日后再想想办法,好吗?”

孩子私自外出时你可以说:“你没告诉我你去哪里,又没有按时回来,我很担心,弄得我饭都没有吃好。以后你去哪里,什么时间回家告诉我们好吗?免得我们惦记你。”不能说:“别把家里当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一点规矩。”

孩子反驳你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的意见和我们的不一样,我们可以再讨论。”而不是说:“你的翅膀硬了,居然和父母顶嘴了,目无尊长,到底谁是老子?”

孩子不愿做家务时父母一着急就脱口而出:“你怎么这样懒,专要人侍候,太不像话了!”换个说法:“我最近工作很忙,身体有些吃不消,我知道你很心疼我,我想你愿意帮助妈妈做些事情,对吗?”

孩子不想做功课时说:“你不想做功课?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不会做?要不要我帮助你?”不应说:“快去做作业,整天想着玩,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三句好话心头暖,三句恶语透心寒。同是一件事,父母的言语不同,得到的沟通效果就大不一样。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也最有影响力的沟通手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习惯用语、语气和态度,均能影响到与孩子的沟通。

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失败,家庭教育也就失败了。当父母完全不能理解孩子,那么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也不会被孩子理解和接受。这样,无论父母出于多么良好的动机,制定了多么远大的目标,最后也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急于望子成龙的父母们要注意,切忌用命令、讽刺、挖苦之类的语言去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的权威不是什么人赋予的,也不是在育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在父母正确地行使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父母的权威不能靠你对孩子进行家长作风式的“教育”或灌输就能获得,而要靠你做出模范性的行动来获得。

如果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不能或者不愿意履行自己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孩子就不会把父亲当作家长来看待,无论自己的父亲说什么,他都不会听从。

如果父母的权威因为诸如此类的不负责任而丧失的话,当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问题。近年来,子女殴打父母的现象日渐增多,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发生在父母没有权威的家庭中的比例相当高。

在某地的亲子沟通培训课上,培训老师让各个小组演出小品,内容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故事。学员们演得惟妙惟肖,那种家长作风、呵斥孩子的语调和言词令大家捧腹大笑。可是扮演孩子的父母却控制不住情绪哭了起来,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体会过孩子的感受。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引导他们,而不是无情地摧残打击他们。

学员通过培训表示:回去以后会更理解孩子,不再数落孩子,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会耐心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棵向上的小苗,孩子都希望自己进步,希望自己得到大人的肯定和表扬。如果因为做得不够好,老得不到肯定,有些孩子会因此失去信心。

12.父毋不妨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共同的生活中,通过与父母的日常交流,孩子会无形中接受父母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父母应向孩子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梦想、成功和失败,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交流中传导给孩子。

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有些父母只顾向孩子说道理,唯恐孩子不明白似的,解释再解释,或者不时教孩子“你这样这样做便行,那样那样做便好”。这些父母以为,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完全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

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想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父母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的话?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

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剖白,同时也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在向孩子敞开心扉时,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完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而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种种情绪倾诉出来。

有一个孩子读书不用功,妈妈无论责备或鼓励,都是徒劳。孩子总是将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每日放学回家,不是躺在床上睡觉,便是看电视。

一天,妈妈又是苦口婆心地劝孩子专心做功课,孩子仍然是一边做,一边东张西望。妈妈看见孩子爱理不理的态度,愈劝愈气愤,愈想愈伤心,不禁掉下眼泪,无奈地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妈妈没有用,妈妈以后不会再向宝宝唠唠叨叨的了。”然后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房间。

想不到孩子听到妈妈这番发自内心的话后,反而感动起来,走到妈妈的房间,摇着妈妈的手说:

“妈妈不要再哭了,我知错了,我以后会很用功地读书,不会再令妈妈伤心了。”

有时用这种表现内心难过的真挚态度教诲孩子,比恶言恶语或责骂会来得更有效。

和孩子交心,就得让他知道,孩子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妈妈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在亲子沟通中是不容忽视的。

(2)让孩子知道父母过去的事情

父母可以将自己失败和挫折的经历向孩子坦言相告:自己曾有过什么抱负、梦想与目标,曾经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过多少代价;怎样由许多失败、痛苦,而累积到经验,终于走向成功的道路,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尽情倾诉,将上一代的阅历与经验,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去。

假如你幼年时代家境清贫,没有机会受教育,最后凭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大学课程,成为一个出色教师的话,你应该这样告诉孩子有关你的奋斗史:“爸爸(妈妈)小学毕业后没有机会再继续读中学,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上课,有时假日和晚上的睡眠时间,也要用来温习书本。爸爸给家里人储备一笔生活费,辞去工作,专心应对考试,最后才读上了大学。爸爸领悟过没有机会读书的苦处,于是决定大学毕业后,要做一位好老师。”

孩子会很专注地听你的细诉,并会受你坚毅不屈的精神熏陶的。

当然,你也可以告诉孩子,你小时候曾经梦想做一个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可惜因一次意外,弄伤了足踝,令你好梦难圆,因此变得自暴自弃,且消极悲观,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幸好得到体育老师的帮助,重新培养起对其他类型运动的兴趣,从而体会到人生不如意的事,会经常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只要积极面对,便可:处之泰然。

孩子会从你一点一滴的经历中,领悟到许多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不会因为你的过失或梦想无法达到而小看你,更可能因此将你未竞之志完成也说不定呢!